admin 发表于 2017-7-19 22:53:19

踐諾:“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山東費縣見聞錄

  為无效及時化解農村各類矛盾糾紛,費縣著力構建了“4355”矛盾排查化解機制,實現了矛盾調處化解工做“全覆蓋”。
  更通俗地説,費縣的3+4,是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花,事在基層辦。
  像崔家溝這種情況的村莊,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看著沒奔頭,村子裏年輕些的,就開始陸續外出打工討糊口。530戶人家,近200戶變成空殼兒。能出去的,情況還好些兒,留下來的,大多窮熬著。
  2014岁暮,費縣縣委書記程守田來到崔家溝調研,説:“出路只一條,搬出去。”
  “人人那個都説哎,沂蒙山好……咱們的共産黨,領導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一曲《沂蒙山小調》,道出了沂蒙人民與黨的密意厚意。這首歌的創做地,就在費縣的白石屋村,創做于1940年,做者是李林、阮若珊,是抗大一分校文工團的團員。
  “與治病一樣,通過症狀找病根,然後對症下藥。費縣農村‘三難、兩多、兩少’,根源在於人。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唯有把人用好了,才能把工作做合理了,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才能帶領大夥發家致富奔小康,才能服眾並取信於人民群眾。”程守田説。
  要説電商,這可是崔家溝易地扶貧搬遷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叫“資訊進村入戶工程”亦或是“‘網際網路+’引領區”。社區內家家戶戶實現數字電視、寬頻網路、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在此前提下,費縣操纵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崔家溝社區內引進建設惠農電商服務網點,社區周邊,臥龍山、山窩窩、盛鑫等將優質的農産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拓寬了農業發展新模式,激發了高效農業示範區産品銷售新活力。除此之外,通過保底收購、代銷代賣、培訓創業、吸納就業、眾籌幫扶的体例,帶動貧困戶實現致富。
  崔家溝村由零散散落的15個天然村組成,總共530戶1670人,此中貧困戶近一半,有260戶768人。
  那就換個体例介紹:山東有兩座名山,一個是泰山,另一個是蒙山。當年孔聖人登臨這兩山之後,無比感嘆地説:“登泰山而小全国,登蒙山而小魯。”借孔聖人之口,蒙山出名全国。蒙山之南,就是費縣。費縣的西、北、南三面環山,大小山頭1400多個。
  二説吃水難。這裡吃水僅靠一口2平方米大小的洼溏,每日担水,晚去的人只能挑著黃水湯……你説苦不?
http://www.zgcsjs.org.cn/Uploads/image/20170713/20170713160619_71091.jpg
  2016年3月,崔家溝人的好日子終於來了。全村530戶1670人一次性整體搬進了新居。
  怪好,是山東人的一句口頭語,表示很是滿意。现在的崔家溝人,自從搬出大山,牛啦,説話拉呱,掩飾不住內心的歡喜,“怪好、怪好”就常常挂在嘴邊了。
  在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採取“村級申請、鄉鎮(街道)初核、部門把關、領導小組審核”的体例,按照先急後緩的原則,沉點扶持人畜飲水、公共農田水利、農村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和無害化衛生廁所革新、村內道路软化“戶戶通”等建設,逐渐改善農村生産糊口條件。
http://www.zgcsjs.org.cn/Uploads/image/20170713/20170713160557_64373.jpg
  遠遠望去,村莊掩隱在一片濃蔭裏,影影綽綽的。擦著村邊兒,淌著一條河。河面寬闊,鋪滿翠綠的荷葉、粉紅的蓮花。河的兩岸,是層層疊疊的梨園、桃園、櫻桃園、核桃園。花間蜂蝶翩躚,枝頭飛鳥吟歌,時有雞鴨鵝狗出沒其間……景山村的這處景色,有個好聽的名字——荷花灣。岸上有賞花的,園裏有採摘的,河裏有荡舟的。樹蔭之下,新砌了幾處農家小院,門楣挂了大紅的燈籠,貼在院墻上的招牌看上去也很招搖,有農家樂,有採摘園,有酒店、客棧,名頭五花八門,生意很是熱鬧……據記者领会,景山村採取“支部+合做社+農戶”的模式,吸引100多名農戶入社,年産麥黃杏10萬斤、黃金桃4萬斤、黃梨2萬斤,僅此一項,每人平均增幅300元,添加集體收入3萬元。除此之外,景山村按照縣裏“有山有景”和全域旅遊的思绪,引導群眾發展鄉村旅遊業,著力於“沂蒙風情荷花灣”及大崮山景點開發,帶動风俗、休閒遊覽、採摘、食宿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地盘流轉,發展生態示範園區、生態養殖戶,帶動群眾發家致富。
  從崔家溝的變遷,看費縣的精準扶貧,我們能夠获得什麼无益的啟示呢?費縣脫貧攻堅的總體情況事实若何?
  總書記説這番話,是在2013年11月25日。现在,時間過去將近四年,效验若何?
  能够説,成立村級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員轨制,是費縣創新農村社會办理,成立“3+4”農村管理保证體系的生動一例。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群眾全程代辦事項26.5萬餘件,解答各類諮詢40.7萬餘件次,间接為群眾節省交通費、誤工費5000余萬元。
  農村工做千頭萬緒,問題錯綜複雜,但班子建設是焦点。費縣圍繞班子建設,制定了“三年攻堅”計劃,堅持一年一個主題,層層推進、逐項霸占,保證每個村班子運做情況隨時控制,保證村班子有困難、有問題隨時解決,保證運轉不暢的班子隨時調整,保證每個班子都能一般健康運做。
  就業安设區共有三處,是與崔家溝新型居住社區同步建設的,統稱“兩園一核心”。“兩園”是木業産業園、服裝産業園。木業産業園規劃佔地400畝,基礎設施配套投入2000萬元,已經落地企業7家,吸納320名群眾就業,此中貧困群眾73名,月均收入2800元以上。服裝産業園規劃佔地650畝,基礎設施配套投入1800萬元,可容納服裝加工企業20家。目前落地企業12家,吸納860名群眾就業,此中貧困群眾212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五説上學難,六説就業難,七説種地難,八説掙錢難……裴大爺口裏,道不盡往日的心酸與苦辣。
  説起這網際網路,现在在崔家溝社區那可派上大用場了,咱就説裴後徵的貴州媳婦吧,现在她編織的手工藝品,不落发門,就通過社區電商銷往全國各地了,每月收入至少也得四、五千元。
  “一核心”是居家靈活就業核心,就設在社區之內,兼具實訓和就業兩功能。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實地培訓,提供居家就業崗位,實現增技與增收“雙贏”、就業與居家“兼顧”。目前,已有金昇工藝品、眾興時裝兩家企業入駐,目前累計培訓群眾360人,就業群眾126名,此中貧困群眾34人,年收入可達1.2萬元以上;推薦到服裝産業園就業的貧困群眾67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http://www.zgcsjs.org.cn/Uploads/image/20170713/20170713160428_74944.jpg
  為此,費縣縣鄉兩級財政每年拿出當年公共財政預算的10%摆布,用於成立4條保证線。此中,縣財政每年拿出當年公共財政預算的2%做為基層組織建設專項資金,鄉鎮(街道)按照不低於上年地方財政收入的5%設立村級組織建設工做專項經費。在低保、醫保等常規救助的基礎上,對等錢拯救、沒有救助無法生存的特别困難群眾進行兜底式救助,對全縣70歲以上白叟財政補助成立了孝善養老基金,為每名白叟每月發放120-150元的養老補助。
  “程守田書記這一來,説是要讓俺村易地扶貧搬遷,當初俺以為只是説説罢了,沒太往心裏去。可是,沒想到的是,程書記一連來了三回,田間地頭、農家貧戶挨個兒走訪。並且,當著崔家溝长者鄉親的面,程書記撂下一句硬話:‘崔家溝不僅要搬得出,并且還要穩得住、能致富。’這下,俺相信了。縣委書記有這麼大的決心,俺就有了底氣。俺晓得,崔家溝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景山村委大院的東南角有一間辦公室,門頭鲜明挂著一幅招牌——朱瑞年人民調解工做室,大門敞開著,裏面危坐一位老者。
  費縣的3+4,已不算是新聞。從2014年起就惹起社會各界關注,經過幾年的實踐與完美,获得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被山東省委鼎新辦以典型案例刊發並上報中央鼎新辦,被中央黨校列為教學案例。本年5月份,法制日報在費縣專題召開了全國社會管理論壇,研討推廣費縣“3+4”農村社會管理模式。
  “要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決不能讓老區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路上掉隊。”
  農村的民生保证問題,是整個社會民生保证中的亏弱環節,這個“短板”可否補好,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否如期實現。
  簡要解析:一是沉點貧困村産業扶貧項目全覆蓋,整村脫貧一個不少。49個沉點貧困村,每村放置50-100萬元産業發展資金,突出産業扶貧主線,明確種植養殖、光伏、生態旅遊、電商四個主要标的目的,做到村村有産業,戶戶有項目。目前,發展特色種養殖業扶貧項目123個,發展果品、茶葉等面積1.85萬畝,1833戶3812人實現脫貧;生態旅遊扶貧項目480余家,帶動20個沉點貧困村2850戶5934人脫貧;光伏産業扶貧採取集中式、集體式、分佈式開發,共帶動3398戶貧困群眾增收;引進10余家出名電商,電商扶貧項目帶動1350名貧困生齿實現脫貧。二是産業化合做經營體系全覆蓋,産業脫貧一個不少。發揮新型經營主體感化,把有勞動能力、從事種養殖産業的貧困戶6125戶13470人全数納入産業化合做經營鏈條,實行“龍頭企業+合做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起貧困戶脫貧機制,實現穩定脫貧。全縣211家納入当局扶持合做社共帶動7563人脫貧。三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兩年內搬遷安设全覆蓋,搬遷脫貧一個不少。四是依托就業安设脫貧戶培訓就業全覆蓋,就業脫貧一個不少。累計舉辦就業創業培訓班40期,發動72家企業建設扶貧車間,提供就業崗位3600個,吸納貧困生齿1103人。五是特困群眾、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政策兜底全覆蓋,兜底脫貧一個不少……
  當年,沂蒙革命老區,窮歸窮,人的骨頭卻硬,有道是:“最後一碗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山高水長,魚水情深,脚以見證沂蒙人民的民族大義與歷史擔當。
  上面所描寫的,只是崔家溝的新型居住社區,隨我來,到這裡的就業安设區、高效農業示範區走一走、看一看。
  一路上,縣委一名同志介紹説,高效農業示範區建設的初志,就是立脚長遠從底子上確保崔家溝群眾“能致富”。在這裡,費縣科學制定了“一軸雙核兩帶八區”規劃,對項目村搬遷後1萬餘畝地盘實施區域整體産業開發。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億元,對項目區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綜合管理,新修道路65公里,拾掇地盘1.3萬畝,復墾地盘940畝,搬動土石方300萬立方米;新建小型水庫3座、中小橋涵174座、攔河壩38處、揚水站17座,管理河流1.2萬米,鋪設管道1.2萬米,节制灌溉面積6700畝;新上變壓器7台,架設輸電線路5000余米……從底子上改變了項目區登时條件。二是特色農業開發: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做社+家庭農場+貧困戶”模式,優先保证原村群眾開辦家庭農場,剩餘地盘招引客商投資,並吸納貧困戶優先進入家庭農場和企業,使貧困戶既獲得地盘流轉收入,又能通過就業獲得工業性收入,實現産業脫貧。目前,已經成立了5家合做社、53個家庭農場,完成地盘流轉1.2萬畝,栽植桃、蘋果等果樹100多萬棵,榛子1萬畝;簽約落地項目6個,總投資達7.65億元,已全数開工建設,共有193名貧困群眾在家庭農場、入園企業中務工,每人平均年收入1.2萬元。三是田園綜合體建設:充实操纵項目區內天然梯田風光,編制了《沂蒙百花梯田生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制造集梯田觀光、賞花採摘、休閒度假、旅遊扶貧示範為一體的休閒農業綜合體,制造江北最大的梯地步貌風景區。據測算,項目建成後可設立旅遊攤點100個,農家樂15家,農家賓館3家,採摘園60個,受益貧困群眾260名,每人平均年增收約4100元。
  記者在採訪中领会到,景山村是由毛草灣、紅山灣二合一的行政村,2014年6月以前,該村黨支部書記缺職達2年多,村內3年沒有發展黨員,班子軟弱渙散,集體收入僅7096元。為此,縣委程守田書記多次深切該村,走訪群眾66戶,召開黨員大會3次,提出村級發展建議13條。此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是,緊緊抓住村級班子建設這個焦点,大膽啟用思惟覺悟高、能力強的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設定目標,明確責任,為群眾帶好頭。
  其實,朱大爺的這段順口溜,説的就是費縣3+4農村社會管理體系,儘管表述得有些土氣,卻比較客觀地表達出老區群眾的心聲。
  對此,費縣縣委書記程守田深有感觸地説:“成立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員轨制,就是要把群眾的‘私事’變成代辦員的‘公务’;就是要把‘群眾來回跑、工作辦不了’變成‘群眾動動嘴,辦事不出村’。同時,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一多量從群眾工做中培養出來的‘專職代辦員’,知苍生苦、解苍生難,辦事效率高、效验好,是一支可貴的、不成忽視的後備力量,充滿無限盼望。”
  中央綜治辦徐龍剛認為,“3+4”農村社會管理保证體系,解決了農村社會管理的源頭性、底子性、瓶頸性問題,走出了一條破解農村基層管理和民生保证的特色之路。特別是在基層社會矛盾調處化解機制建設方面,通過健全工做網路,搭建工做平臺,健全調解隊伍,完美運做機制,无效解決社會矛盾在基層有人管、有錢管、管得好的問題,使基層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工做愈加科學化、轨制化、規範化。
  讀到這兒,你可能會提出疑問:搬下山後,儘管崔家溝老苍生的糊口條件获得了改善,可是,農民離開地盘,他們依托什麼糊口?他們的收入從何而來?
  一説糊口苦。出不去,難掙到錢,日子就難免苦清。吃得是煎餅、鹹菜、地瓜湯;穿衣更談不上講究,上些年紀的人,一件衣服穿兩季,冬襖面當夏衣裳;住房幾百年不變樣,三間石頭黃草房……你説窮不?
  “革命勝利來之麻烦,主如果黨和人民水乳交融,黨把人民好处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解放,人民跟黨走,無私奉獻,可歌可泣!沂蒙精力要鼎力弘揚!”
  費縣早在1929年就成立了黨的組織,戰火紛飛時候,這裡大小戰役上千次,最闻名的當數1941年的大青山突圍戰,稱之為“北有平型關,南有大青山”。全縣1.2萬人參軍,15.6萬人支前,1730人為國捐軀。
  能够這樣説,现在,費縣老苍生的心氣兒很順。景山村79歲的朱大爺編了段順口溜,説:支部換了實幹的人,群眾的事兒挂在心;大事小情在明處,一碗水來端得平;財務上了農廉網,規範通明不徇情;大小矛盾有人管,和諧穩定講公允;班子運轉有保证,縣裏專項拔資金;特困村民遇難事,有人托底來救助;基礎設施不拉步,財政出錢不迷糊;自從來了“代辦員”,貼心暖肺似親人。
  “3+4”農村管理保证體系實施三年來,景山村突出動態整頓、達標升級、常青創業,村基層黨組織焦点感化获得明顯提拔,一躍發展成為班子運轉順暢、村級賬務規範、糊口環境優美、群眾心齊勁脚、村集體收入增強的先進村。
  沂蒙老區人不善表達,説話曲截了當,一小段簡短的對話,卻令人感動很是。在費縣,類似朱瑞年這樣的“人民調解員”還有許多,好比説,走訪費縣綜治核心時,這裡專門設置了“鄉村調解專家團”,成員有32名,主要由司法部門退下來的老領導、老同志以及其他部門的業務骨幹組成,免費義務為鄉村群眾答疑解惑、調解矛盾、提供法令幫助等等。
  再看看這社區配套:幼兒園、衛生室、購物核心、金融服務站、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往常的糊口難題,现在不出社區就很快解決啦。村民裴懷兆感伤地説:“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舒坦的日子,比山上強一百倍,怪好、怪好。”
  山東有一條闻名的河,叫沂河,又叫沂水。沂河曲曲彎彎574公里,沂河上游主要支流費縣的這一段,叫溫涼河、祊河,又分出許多支杈,大大小小一百多條。
  財務、集體“三資”問題是農村幹部最容易出問題的關鍵點,管住了財務,管好了“三資”,就消弭了農村70%以上的不穩定要素。為此,費縣通過實施“123固基工程”,成立完美了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對農村集體严沉事項決策、農村低保、農村集體資産資源處置、農村集體出入、強農惠農政策等進行網路公開和實時監督,制造陽光村務公開體系。
  “俺村地偏、路險,記不得几多年了,從沒來過領導。不怕你笑話,俺們這地面,老苍生眼裏,俺這支書就是最大的官,就是最大的人民当局。”説這話時,曹厚海嘿嘿笑了。
  從山裏出來,已是日暮西斜時候,記者再次走進崔家溝社區。送面碰著一個中年漢子,面色通紅,走路有些搖晃,像是喝了酒。支書介紹説,他叫裴後徵,搞物流的,娶了個貴州媳婦,媳婦勤快、手巧,擅長編織工藝品。
  在費縣的採訪中,有關“3+4”的內容裏,有三個脚色,分量很沉。一個是黨支部書記,第二個是“特邀調解員”,第三個是“專職代辦員”。咱接著景山村的所見所聞往下講——
  接管記者採訪時,費縣縣委書記程守田説:“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用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托人民,發展功效由人民共用。費縣成立‘3+4’農村管理保证體系,每年需要投入1.6億元以上,給縣級財政帶來很大壓力。但是,這筆投入價值很大,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極大地改善了黨群幹群關係,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援助。好比,全縣每年用於特困救助、孝善養老和便民服務代辦的資金大約4000萬元,解決了困難群眾兜底救助、70歲以上白叟養老和群眾辦事難三個群眾最迫切的問題,相當於用修兩公里一級公路的錢,打通了黨委当局與群眾之間的‘心路’,打通了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這些工做都是‘济困扶危’補齊了農村的最短板,辦到了農民群眾的心坎上,也必然获得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歡送。”
  這老者就是朱瑞年,本年79歲,當年的老支書,现在景山村的特邀人民調解員。看上去,白叟家身子骨健壮,衣服收拾得乾淨利落,説話拉瓜聲音响亮,精氣神脚著呢。村子裏,老支書為人合理,德高望沉,都説他擔當調解員最合適不過了。老朱搞調解,试探出一套絕招,叫做“真情勸説,對比調解”。老朱把這招看做是法寶,張貼在工做室的墻上,並加以注释:用鄉親鄉情化解,用真心真情勸説,採取特别群體對比法、戶與戶對比法、類似矛盾對比法做調解工做。“有矛盾找老朱”,景山的老苍生認可老朱這招兒,更認可他這個人。
http://www.zgcsjs.org.cn/Uploads/image/20170713/20170713160519_36520.jpg
  有部電影叫《紅紐帶》,就是進述費縣專職代辦員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上冶鎮民義社區的代辦員高麗麗、大田莊鄉周家莊村的大學生村官韓昆鵬。大體內容是,來自城市的南方姑娘高麗麗頂著家人的壓力,放下城市的高督工做,逃隨男友來到沂蒙山區,成為一名專職代辦員。從城市到農村,在降服了種種困難後,高麗麗心靈似被从头洗禮過,與民義社區的群眾結下深挚豪情,融入農村大师庭,並與男友无情人終成眷屬。
  所謂的“代辦員”,説得通俗點兒,就是專門派到村裏替老苍生跑腿兒、辦事的人;這“代辦員”前面加了個“專職”,表白這“代辦員”是份職業、是份工做、更有可能上升為一項偉大的事業。在費縣,採取当局購買服務的体例,從大學畢業生和基層後備幹部中,公開考選300名村級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員,每人服務項1-2個行政村,實現全縣421個行政村代辦服務全覆蓋。
  這裡的“3”,是指基層班子建設、農村財務監管、基層社會矛盾處置三項基層管理機制;這裡的“4”,是指基層班子運轉、困難群眾救助、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村級群眾事務代辦四條民生保证線。
  在本年召開的全國農村社會管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社會學系传授朱啟臻認為,費縣“3+4”農村管理工做體系解決了頂層設計問題,把以往各自獨立參與管理的分歧部門資源整合起來,构成農村社會管理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办法。該做法踐行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焦点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適應了社會管理新趨勢,符合農村實際和特點。
  費縣西南邊深山之地,有個叫崔家溝的省定沉點貧困村。史志裏説,費縣不乏這樣的村寨,“四塞之崮、舟車欠亨、外貨不入、土貨不出……”
  簡曲令人難以相信,這就是當年那個破敗不胜、窮得叮噹響、陳情告狀出名的景山村嗎?
  四説光棍兒苦。本村的姑娘一個勁兒地往外走,外面的姑娘沒人願意嫁過來,搬遷之前,村裏35歲以上的光棍漢有28人。討不到妻子,這日子過得沒勁、沒味道……你説苦不?
  説起來很簡單,3+4嘛,就似一道小學運算題,掰著手指頭就算得清清晰楚。殊不知,這此中的每一個步驟卻蘊含著深挚的民生邏輯,破解得是農村社會管理的大難題。
  早在2014年,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縣委書記程守田組織全縣33名縣級黨員幹部深切421個行政村時,就深刻地認識到農村社會管理一些共性與個性的問題,此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農村遍及具有村級班子建設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增收難、群眾辦事難;村幹部違法違紀多、村級矛盾糾紛多;農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投入少、農村困難群體保证少等“三難、兩多、兩少”問題。
  進門一看,房子有一百多平米,新裝修過,室內電器很時髦,電視是數字的,電腦通了寬頻。裴後徵掏出手機,説:“俺們小區無線網信號好著呢。”話裏透著骄傲。
  新建的村子就在朱田鎮駐地,離原村址15公里,這裡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村莊,是成片的樓房,叫濱河社區,村民們不習慣,折中了一下,就叫了崔家溝社區。這新社區樓房的標準很高,與城裏的新樓無異。村裏260戶貧困戶,每戶扶貧搬遷補助了7萬多,再加上地盘增減掛鉤補助,不消本人花一分錢,全都入住新居……怪好吧?别的的270戶隨遷戶,實行最大優惠入住,最大戶型負擔不超過3萬元……怪好吧?
  因為蒙山、沂水,山東臨沂這一大片地方,就被人稱做沂蒙山區,或是沂蒙革命老區。費縣呢,就在這沂蒙老區的腹地。
  崔家溝易地扶貧搬遷的路子是什麼?當地做了簡潔归纳综合,叫“三區同建、四化同步”,三區是,新型居住社區、就業安设園區、高效農業示範區;四化是,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
  目標:今岁尾基本完成脫貧任務,2018年摘掉“窮帽”,6.3萬人全数脫貧。
  三説看病難。因為路難走,村裏人得了病都習慣硬撐著,因而導致偏癱的人就有20多人。7年前裴懷席的妻子忽然暈厥,家人用三輪車拉著去鎮裏救治,還是給耽擱在路上,人説沒就沒了。5年前,村裏有個2歲大孩子吃桂圓卡住喉嚨,拉出七八里路,鼻孔就往外淌血,也給耽擱了,人説沒就沒了……你説苦不?
  6月5日這天,我們驅車進山,景象已是大分歧:進山路是新修的,看上去與高速路無異,只是比高速路窄一些。舊的村莊已經不見,路的兩旁,漫山遍野一片蒼翠,穿行其間,恍若世外桃源。
  探沂鎮王富社區的專職代辦員叫趙靜,二十三、四歲模樣的一個小姑娘。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忙著為社區一個叫李霞的人辦理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證領取事宜。趙靜的辦公桌放著厚厚三本“費縣全民服務工做登記簿”,裏面清晰地記錄了所辦事項內容、序號、申請人、聯繫体例、受理時間、辦結時間等。記者隨手翻看了一會兒,從中發現,截至採訪時,代辦事項共871件,並且,從受理到辦結,90%以上都是當天內解決……代辦數量之大、效率之高,令人由衷服气。
  針對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從大學畢業生和基層後備幹部中,公開考選300名村級便民服務專職代辦員,每人服務一至兩個行政村,逐戶成立村民檔案,預約服務需求,實現全縣421個行政村便民服務代辦全覆蓋。成立閉環式服務流程,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由代辦員統一受理匯總,無需出村辦理的由代辦員间接處理或找村幹部辦理;需要到上級部門辦理的,由代辦員每天按期到鄉鎮代辦核心對接,由鄉鎮代辦核心工做人員統一分流辦理;鄉鎮代辦核心無法辦理的,匯總後按期提報到縣代辦窗口,由專門人員代為協調辦理,並及時反饋辦理結果。
  在崔家溝社區辦公室,黨支部書記曹厚海無比骄傲地告訴記者:“俺村786名貧困生齿,目前情況是,34人居家靈活就業,每人平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23人在木業加工園就業,67人在服裝産業園就業,224人外出務工,每人平均年收入2萬餘元;227戶低保貧困戶通過地盘流轉、提供公益崗位、縣財政兜底保证等多項办法實現脫貧……這樣归纳综合吧,到去岁尾,俺村一個人也沒有撇下,實現了整體脫貧。”
  是的,崔家溝變了,徹頭徹尾地變了,從山溝溝搬到新樓房,從封閉落後的山區村民成為城鎮居民、網店創業者,從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民變成産業工人、家庭農場主,崔家溝人徹底摘掉了窮帽子,走出了一條易地扶貧搬遷的成功之路。

注册lxa 发表于 2017-7-19 22:53:20

楼主{author}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只是本着“看贴回贴,繁荣网络、利人利己”的原则,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作出贡献,顺便赚3分

wZNhEOaC 发表于 2017-7-20 01:25:22

说的非常好 说的好啊!我在xx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

小坚 发表于 2017-7-20 02:11:11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迷惘夜车 发表于 2017-7-20 02:36:49

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

lerlmoe 发表于 2017-7-20 03:52:35

帖就是要顶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

max3 发表于 2017-7-20 13:53:42

{author}阁下莫非就是当年华山论剑武功独步天下罕有其匹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的少林寺智障大师收养的小沙弥低能的爱犬旺财踩扁的蟑螂小强曾滚过的一个粪球?

泰安ksn 发表于 2017-7-20 18:19:23

楼主{author}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洋伢 发表于 2017-7-23 03:50:22

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xtwfnu 发表于 2017-7-23 20:35:56

真心顶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难得一见的好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踐諾:“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山東費縣見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