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给父母和孩子的成长书单
孩子的成长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一个平台接着一个平台的爬高,敏感期就是爬高的楼梯,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所以,认识敏感期,并能适时引导孩子非常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
这是《爱和自由》这本书的总基调,如何在充分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并引导孩子发展独特的心理、智力和创造力。
王芳把教育培训中的经验和技巧,总结成很多有趣实用的方法:“行走教育法”、“神奇记忆法”、“微笑成长法”、“感恩课”……这些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可以给父母很多帮助。
她说,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
在它之前,家庭教育要么全是传统文化精髓,要么专业性强,晦涩艰深。这本书携着流畅的文笔,清新的小故事,横扫了2009年的图书市场。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D2D38933D5115A1B08DC7A7A2EB76391A6374B68_size214_w530_h765.png
把儿子培养成怎样一个男人?把女儿培养成怎样一个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事。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里,因为要发展某种能力,重复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比如吃手啃脚就是口部敏感期的表现;扔东西是空间敏感期;喜欢说“不”可能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等等。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动地流泪,书里的池莉不是一个知名作家,而是一个把女儿捧在掌心的妈妈。我甚至有点嫉妒她,因为我也这般爱孩子,却没法用文字表达出如此深情。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作者王芳,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妈妈。
现在倡导男女平等,面对工作、婚姻,男人和女人越来越有一样的选择。所以,很多人觉得,男女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池莉没有回避作家妈妈的某些“特权”,也坦白地倾诉了自己性格好强和离婚给女儿带来的影响。相比龙应台的《目送》,我觉得这本书的借鉴性更强。因为我们同处于一样的社会环境,大家庭的影响,教育体制的问题,孩子的各种压力,这本书里都讲得很生动。
社会转型期,各种压力、各种变化应接不暇,年轻的父母们不仅面临工作、买房、孩子入托入学、就医、辅导班等现实压力。
其实,孩子是最简单的,父母与孩子的爱也是最单纯的,所谓教育的困难和复杂之处,并不是因为孩子,或者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而是因为我们有太多期望,太多想法,太多束缚紧紧贴在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上。
有个朋友问:我们家孩子特别事儿,好像有洁癖一样,衣服滴上一点水就不干,上早教课也要求黑板干干净净的,要是不搭理他,她就又哭又闹,该怎么办呢?
排除身体激素的影响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妈妈的焦虑和无措主要来源于不知道育儿技巧和方法,她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F52FB6CC28CE91D4C8B8C818CA4883EB54F72C93_size239_w333_h476.png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514CAAEA54A73E51648FE4AB1A8C2372B7EBA553_size146_w298_h431.png
父母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想优秀,每个孩子都想招人喜欢,这就如同每一朵花都想开得漂亮一样。孩子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会。家长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方法和技巧。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作者尹建莉是一个教育学硕士,她的女儿是北京市三好学生,曾跳级两次,16岁考入清华,2013年获得美国长春藤盟校硕士学位。这本书不像虎爸狼妈一样,写怎么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是两个美国人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还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书中的观点来自她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
不仅能够了解男女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变化,而且还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两年里,新生儿的父母经历了婚姻里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妈妈们常常处于一种焦虑、担忧的状态,情绪波动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妈妈的抑郁和焦虑甚至发展到很严重的症状。而此时,很多爸爸还没有找到当父亲的感觉,面对家庭的变化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处于磨合期,隔辈抚养有争议,家庭里常常矛盾升级,争吵不断。
儿童的每一个敏感期有一个大致的时间段,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一样。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切不可照本宣科。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某些观念可能是颠覆性的,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这是池莉的一本小说,严格来说,不能叫家庭教育的书。但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所以,还是要推荐给大家。
用礼物表达爱当然好,但是,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不是电动玩具,也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父母的关爱和高质量的陪伴。
作家的笔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文字的美感是其他家庭教育的书无法企及的,难得这么深情,又这么接地气啊。
《斯波克育儿经》可以给新手的爸爸妈妈们很多具体的指导,成功帮助你度过养育孩子的探索期。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A31E7FAAF931D9F43711239C6B1F9C70527C68D5_size347_w571_h796.png
现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2009年,这样的理论还是非常新鲜的。这本书理论浅显,小故事真挚有感情。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本好书。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告诉我们,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
而且,这些父母中有很大一部分,自己的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成长过程正好经历了社会巨变,各种创伤和彷徨没有机会得到修复,这些经历都会固化成一种负面的理念和模式,在为人父母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可能会爆发出来。
教育问题一直是父母最关心的大问题,读读蒙特梭利的书,相信对很多父母会有大启发。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F994123E80E763C3578556D0BC09893D32C57D3B_size216_w393_h508.png
孩子看上去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平时加班加点各种忙,常常是孩子还没睡醒,她就出门了。下班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有时候一个项目忙下来,孩子半个月都见不到妈妈。
《养育男孩》倡导培养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孩;《养育女孩》倡导培养优雅、独立、内心强大的女孩。
为了阅读方便,作者总结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技巧,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代替惩罚的方法,孩子自立的技巧,赞赏孩子的技巧,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技巧。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引导。不是单纯讲大道理,而是具体实用的方法。
我特别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书名,因为它很鲜明地提出了一种理念妈妈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贯穿孩子的一生。
男孩和女孩大脑结构不同,发育速度不同,身体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社会期望不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期望和养育方式都差别很大。
我们内心焦虑害怕,所以对孩子各种不放心,恐吓威胁加束缚,孩子没有选择和自由。
所以,每到节假日,她就喜欢给孩子买礼物。希望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孩子能够看到礼物,想到妈妈。
我相信,绝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样。他们的不同不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经分明显现出来了。
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如果常常用指责的方法,批评孩子的不用功,不用心,马虎,拖拉等等,并不能给孩子正向的引导,反而会一再强化孩子负面的抵触情绪。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4E35C0E17A88FBDF24E27C42B06F10900E8F43DD_size394_w449_h698.png
很多专业理论的书籍往往有这样的问题,借着六一儿童节,推荐给父母们10本亲子教育书。都是理论结合案例,非常生动,具体,容易在生活中复制和运用的书。愿爸爸妈妈们能够从这些非常棒的书籍中找到成为好父母的金钥匙。
很多父母常常反映,读书的时候感觉挺清楚,可一到实际生活中,理论不知道如何落地,不会运用。
孩子不穿衣服怎么办?生气了怎么办?受了委屈怎么办?……这些是所有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举例的前后处理方式和言语的对比,你会立刻会站位,并发现处理方式的不同。
孩子吃多少奶?湿疹是怎么回事?发烧要怎么办?这都是一些具体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爸爸妈妈们才能够心安和放松。
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影响了整个世界。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美国的教育家说,“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特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AB837EB3264EFD0299BAF472168F75DE9B39F56B_size115_w296_h375.png
好父母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当好父母尤其如此。
如同它的名字,这本书非常容易读,语言轻松,例证丰富。虽然书不厚,但是沟通的精髓都在里面了。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3AFCB64D00DBC905014927DBBB3FA1B4B6F7E141_size263_w592_h809.png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3BFE083CCFDDA9EEEB6AF9304F101E1DFEC982A5_size116_w332_h437.png
“我们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会在他一出生就指导他如何发展,指导他去抓什么、摸什么……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很多人可能看过龙应台的《目送》,相比龙应台的知性、从容和淡定,池莉太感性,太深情了。
很多人说,当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角色,而教育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601/87023B09B8720D82809C55BDBB26E07700472577_size460_w565_h798.png
现在亲子关系咨询中,对孩子忽视漠视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管的太多太细,不该管的管,该管的不会管的家长比比皆是。基本上没有父母会操心孩子会不会长大,但是,对孩子能不能长得好,特别是智力能不能发育得好,很多父母却总是提心吊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