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义在韶关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韶关振兴发展集聚人才
近年来,韶关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坚持把人才作为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解决山区引才难、留才难的有效途径,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是借力东风引人才。《实施意见》对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工作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大,韶关要借助政策东风,最高效用活用好《实施意见》扶持粤东西北的政策条款,主动出外招聘人才,重点引进公共服务领域和产业发展领域紧缺适用人才。
二是多措并举育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分类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企业家培养工程、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卫生名医培养工程、宣传文化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农村适用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金融法律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中央和发达地区的培养资源,选派青年骨干人才到中央国家机关、珠三角及我市经济主战场挂职锻炼,提高素质能力。
今年,省委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制约全省人才工作的一些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求贤若渴的韶关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作为推动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继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加快人才集聚,促进创新驱动和韶关振兴发展。
四是优化环境留人才。韶关地处粤北山区,人才发展条件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上更要努力创新,在人才投入上更要尽己所能,在待遇留人上更要舍得花钱,在事业留人上更要搭建平台,在感情留人上更要体现关怀,营造韶关爱才重才的社会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是统筹兼顾用人才。要坚持用当适任,把素质能力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坚持用当尽才,推动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创新人才到企业,让各类人才各展所长,解决人才不被用的现象。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培养和引进紧缺适用人才,解决事多没人能干、人多没事可干的不适用现象。要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解决人才不够用的现象。要处理好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避免招来女婿气跑郎的现象。
良好的经济待遇等物质条件固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但人才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至关重要。韶关非常重视人才载体建设,大力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驱动。以良好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人才。一方面,大力扶持高端人才发展平台建设。鼓励并资助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人才载体。截止2016年底,韶关高端人才发展平台共有57个,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韶关市液压件厂有限公司依托所属的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参与的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原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韶均设有科研机构。
人才是第一资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近年来,韶关围绕实现振兴发展目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优的环境,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在组织推动上,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人才发展列为县(市、区)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县(市、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政策规划上,立足公共服务领域和产业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大力实施双百人才工程,每年精准引进100名左右紧缺实用人才,解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关键岗位人才紧缺问题;每两年从本地现有人才中选拔100名左右实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市政府特殊津贴,激励各类人才多作贡献。在支持保障上,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政府扶持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经费投入机制。自2016年起,市本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由原来每年500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有力保障各项人才工作顺利开展。
树挪死、人挪活。人才通过合理流动,能够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创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韶关总结借鉴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规律,着力打破体制壁垒和身份界限,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鼓励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可以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同时,科学调节人才流向,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逐步解决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矛盾,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人才的吸引力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密切相关。韶关作为欠发达城市,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直接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难度很大。为破解这一难题,韶关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如粤北人民医院采取目标责任制的智力柔性引进方式,靶向引进珠三角高等医学院校、三甲医院的教授、专家,指导医院开展预防、医疗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试点政府高级雇员制度,如新丰县出台《机关事业单位高级雇员管理使用意见》,2016年招聘了20名211和985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普通院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政府高级雇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匮乏的窘况。注重海外智力引进,在美国硅谷挂牌成立韶关市美国硅谷华侨华人专业人才联络站,为韶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注重在人才引进培养方式上创新,从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里拿出480万元,采取项目竞争的方式,择优扶持13个人才子计划责任单位重点人才项目共18个。通过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集聚了一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人才集群,助推了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靠优质的人才服务作保证。近年来,韶关围绕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目标,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减少流转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为引进人才提供零距离贴心服务。健全人才生活保障的政策环境,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公积金贷款、特定景点免门票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市人才公寓(小区)。营造敬才奖才的激励氛围,每两年选拔一批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的管理经费。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现代农业、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平台,为不同领域的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发挥韶关生态环境好优势,规划建设人才驿站,打造柔性引才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良好工作环境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在新闻媒体开展优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传,增强各类人才对韶关的归属感。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楼主{author}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共同发展!学习才会进步,谢了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http://img14.poco.cn/mypoco/myphoto/20130402/18/66144934201304021855032395763747162_000.gif
第五代QQ机器人、QQ群机器人、论坛QQ机器人、智能客服机器人、QQplus机器人、QQ群互联机器人..联系QQ800829129 QQ群283526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