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亲子教育三原则
正确和错误不重要,有效(useful)才重要。这样的观念比较符合现代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我遇到的很多个案中,一些父母有非常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却非常糟糕,其中一些还是教育家,教育别人头头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行。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惩罚他;一种是认为孩子犯错误对他的成长是重要的,他需要犯他这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包括撒谎、打架、偷别人东西等。
社会并不像教育家所认为的那样理性和单纯,很多人写教育孩子的书不是真心为每个孩子和父母想,而是宣传一种他喜欢的教育理念、一种观点,为了维护这个观点,他会故意地把事情说得很简单明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8/8aeadd82b18d434f80532c4749853f5f.jpeg
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是书读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你不能在孩子面前扮演专家角色,很多孩子藐视权威,家长越权威,孩子越不想听话。
如果孩子说谎,父母知道后非常紧张,认为孩子品性不好,就会充满焦虑。当一个人充满焦虑的时候,思维就容易狭窄,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简单甚至糟糕,如骂孩子、惩罚孩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8/02b706f48595487a85d8457b87cbfc2d.jpeg
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她的儿子,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儿子非常听话,儿子到青春期后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处理挫败感,他不敢欺负别人,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妈妈。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所以他就对妈妈说粗话,干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攻击别人会受到惩罚,攻击妈妈不会。
如果孩子说他喜欢韩国的歌,要把头发染黄,妈妈不会阻止他,而会说:“是吗?这个想法不错,妈妈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不知道假如你染成黄头发老师会怎么说。”孩子看到妈妈尊重他的意见,反而不会染头发了,因为他会想“假如我染了头发,老师会怎么说呢”。
一个八岁的孩子打动物,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但是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就会产生公愤。为什么?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只能犯这个年龄段应该犯的错误,这是社会容许的错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王府井大街上撒尿,没有人会指责孩子是小流氓,但是一个三十岁的人在王府井大街上公然撒尿,派出所就会把他请进去。
亲子关系糟糕的结果就是,你教育的方式越正确,结果越差。妈妈处处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妈妈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妈妈,妈妈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这就像一个团队,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团队就会充满朝气、有活力,让他做到十分,他能做到十二分,不用告诉他,他会自觉去做。
如果家长把教育专家的话太当真,可能会得不偿失,这里也包含我这本书谈到的教育理念,家长最好也不要太当真,最好只当作一种可选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全部。
最好用成长的眼光看孩子,比如鼓励孩子犯错误,当然是要犯他那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男孩有攻击性,你不要去打压他,可以去引导,比如孩子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了,不要训斥他,不要说他是坏孩子,而要说聪明的孩子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
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犯错误看成重要的事情,甚至我可以鼓励孩子犯他那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不能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所以会犯一些大错误。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现在他大了,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
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我说的良好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你希望他考上清华大学,他就会一直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他把这个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