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8-11-9 10:11:13

秦孝仪:蒋介石最年轻的文胆

  秦孝仪最为人知的传奇,在于他在蒋介石去世之际,以政府要人、蒋家家臣、蒋介石文学侍从等多重身份,承宋美龄之命,记录并撰述了蒋介石的遗嘱。这篇以“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破题的短文在国民党一党专制时代,各级学校曾规定学生背诵,也让秦孝仪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局势动荡之际,国民党党政要员分批撤往台湾,国民党大佬郑彦棻特地委托秦孝仪把两颗中央的玉玺经海口带来台湾。根据国民党党史馆分析,这两颗玉玺应该就是“中华民国荣典之玺”和“中国国民党之玺”。尤其相当于“中华民国之玺”的“中华民国荣典之玺”,据闻当年是由新疆立委广禄,于1930年代表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专程从新疆赴南京献给蒋介石的,是一块重达36斤半的羊脂玉。
  事实上,根据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的回忆,在蒋介石身边的秘书也分成两种,包括主管军事以外公文提报与批示的机要秘书,通常都是浙江奉化人。至于另一类如秦孝仪、萧自诚、曹圣芬等文稿秘书,则负责蒋介石有关文告的撰批,通常是湖南人体系。
  秦孝仪作风低调,不过他在担任蒋介石文胆期间,还是留下一些轶事。例如金门岛上的“毋忘在莒”勒石,如今已是观光景点。但当时却是蒋介石在迁台之初,为了激励国民党军队反攻决心,于1952年5月赴金门视察后,决定题字,并由石匠镌刻在石壁上的,意在以战国时代齐国大夫田单,以莒城、即墨复国的历史故事自勉。因当时许多人不识“毋忘在莒”是何典故,所以秦孝仪特地于1959年撰写一篇《毋忘在莒本义》,刻成石碑,置在勒石左下方,讲述“毋忘在莒”的历史典故。
  1961年4月,他出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直到蒋介石过世为止,蒋介右发表的政策文稿,几乎全部出自秦孝仪之手。通常蒋介石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再行对外公布。
  由于文采过人,反应快,又能以毛笔速记,所以年轻时就能挤进党政核心的秦孝仪,一直为蒋介石倚重。对传统经典相当仰慕的蒋介石,也不时与秦孝仪以四书五经应对,增添自己谈话的分量。因此秦孝仪能长期在国民党党中央工作,并任蒋介石侍从秘书职务屹立不摇,并深受蒋氏夫妇信任,前后共达四分之一世纪。
  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后,秦孝仪除以“总统府”秘书名义,续任蒋介石文胆外,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宣组副组长、“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字,说明他是信基督的。使得蒋介石的这段遗嘱,变成“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平添许多史家议论,当时在内幕不明的情况下,秦孝仪也背了一段时间的黑锅。同时秦孝仪模仿孙中山遗书后有“汪精卫记”的前例,在蒋介石遗嘱后加上“秦孝仪书”
  日。秦孝仪自幼继承家学,精通儒学、经史,博览群书。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他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深造,荣获人文科学博士学位。
  秦孝仪在拟妥遗嘱后,便送请宋美龄先行过目。没想到笃信基督教的宋美龄,却指示秦孝仪要将原先遗嘱“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总理信徒自居”的初稿,从中插入“耶稣基督”

RaY少 发表于 2018-11-9 10:11:13

楼主{author}是超人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 好

mjf81 发表于 2018-12-2 13:55:51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孝仪:蒋介石最年轻的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