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沂境古城邑——东安古城遗址(沂水县许家湖镇)
http://spider.nosdn.127.net/4e9391f23c71c8f7ec8a9a798f044cc8.jpeghttp://spider.nosdn.127.net/1a1f0ed3664a85333bf00dc35bfc5d7b.jpeg
后城子,明万历陈姓开始在此地居住,村靠近东安故城遗址,初称袁家城子,建国后称后城子。下几图为后城子村貌:
http://spider.nosdn.127.net/2107a61375fa1faade27fbfd76ffaaad.jpeg
http://spider.nosdn.127.net/01cb37fdbb3fa1cb4fbbe2e23eb19fb7.jpeg
明人公鼐的这首《东安城》诗,描写了作者去东安故城访友时所见的景色,首句就说,长得茂盛的庄稼,把故城遗址的矮墙都遮盖住了。诗中提到的东安城,即东安故城,在沂水县城南约15公里处。汉置东安县,三国魏置东安郡,皆以此为治所。据《水经注》记载:“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熊会贞在《水经注疏》中说:“汉县,属城阳国,后汉属琅邪国,建安中,置东安郡,寻省。魏属东莞郡,晋复属琅邪国,后废。在沂水县南三十五里,今东安社。”
遗址西的埠子河,即《水经注》中记载的“时密水”,发源于沂水县院东头镇刘家店子村北的峙山,又称峙河:
http://spider.nosdn.127.net/3da15fb22799caea37eea11cb1e2ea49.jpeg
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卷一·舆地古迹》云:“东安城,邑南三十五里,沂河西岸,汉城阳国(国邑在今莒县)东安县即此,今其地为东安社。《水经注》云:沂水南经东安故城是也。”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东安县”条:“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属泰山郡。东汉末为东安郡治。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省。隋初改东莞县为东安县,治今沂水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另置东安县,治今山东沂源县东南,属琅琊郡。唐武德初省入沂水县。”今考,汉东安故城遗址位于沂水县城南15公里,沂河西岸2公里许,许家湖镇(原袁家庄乡)的前城子、后城子、黄崖头三村之间。故城建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残址尚存。故城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700米,文化层1~2米。城墙大都坍平成耕地,唯黄崖头村西北200米处一段犹存:南北长25米,宽3米,高2至3米。东安城址在春秋时属莒国地,为鄢陵。《左传》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公孙敖为襄仲逆己氏,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中国地名大辞典》:“鄢陵,春秋时莒地。”杜预注:“鄢陵,莒邑,在今山东沂水县界。”《临沂地区志·卷一·行政区划·历史沿革》:“鄢陵,春秋时邑。旧址在今沂南县东北部。春秋时莒邑。前619年,鲁国穆伯(公孙敖)为襄仲迎娶莒女,在此见莒女美,而自娶之。”查对《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沂水城南,沂河西的鄢陵,与今故城遗址经纬度相符。至隋朝初今沂水城仍为东安郡城,开皇初废东安郡,改置东安县,为莒州治。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变东安县为沂水县,沂水县名自此始,别置东安县于古盖县(今沂源县东里店东)。大业二年莒州废,沂水、东安二县俱属沂州琅玡郡(据《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沂水县》载)。今沂水城南15公里处的汉东安县城,自东晋以后已不复存在了。
http://spider.nosdn.127.net/f396c8c3e9f74ce8d11da2a4bf1ae74b.jpeg
汉东安故城历年出土文物较多,有铜壶、盘、陶豆、铁器鼎、焦斗、铧、五铢钱等。早年出土的铜壶、铜盘等已流失不能鉴别属何时期。就近几年出土的陶、铁器鉴定,大都是汉代文化。从征集到当地人在耕地中所出土的古货币:“五珠”、“大布黄千”来看俱属汉币。1974年春发现一方铜印,印文阴刻“军假司马”四字,亦属两汉遗物。后城子村北是一片汉代墓葬,“文革”中大都被挖掘破坏。墓群多数是画象石墓,少数为砖石墓。从一座被破坏的砖石墓中出土了一块刻有“建武元年三[月]二日制作”的纪年砖。有人认为此砖的“建武”不是刘秀的年号,而是后赵石虎行用的“建武”年号。据《晋书·石季龙》记载,季龙私谓其子邃说:“二十余年,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剋殄十有三州。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咸康元年,石季龙废掉石勒的儿子石弘,自己即位,改年曰建武。石虎在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正月间改元“建武”,而沂水县后城子村发现的“建武元年三[月]二日制作”的纪年砖,也正反映出后赵割据政权“东平齐鲁”一带以后的社会史实,使历史记载与出土文物符合。如是这样的话,这座墓就属晋墓了。(见《山东沂水县现发现“军假司马”印》,载《考古》1986年第1期、胡顺利《山东沂水后城子村“建武元年”字砖商榷》,载《考古》1986年第9期)自东晋以后“东安”之名仍有,或郡或县,但已非指此地了。故城北有“九女墩”、“八角墓”汉墓群,传说为隋代皇亲藩王的墓地。清康熙《沂水县志·卷一·古迹》记载:“东安故城,在城南三十里。城之北二舍许,八角墓、九女墩在焉,盖隋之亲藩贵主葬处也。墩之东北有地百武,赤日暴于其中门显无影。”清道光《沂水县志·人物墓塚》录刘绍武《东安城北墓》文:“东安城,在沂水县南三十五里。《青州府志》云:城之北仅二舍,八角墓、九女墩在焉。盖隋之亲藩葬处也。墩之东再转而北,有地百武,赤日暴其中杳然无影,其理不可解。与平陵城西北之阴地数亩,天晴霁亦若云阴相似。”“九女墩”,高8米,周长300米,上面有一棵枯槐树,土堆呈四十五度角,传说该墩曾是古代名将司马的点将台。“八角墓古墓葬区”,八角墓墓穴东西排列,四壁由石板砌成。石板上刻有兵佣列队前进、马拉驹车等图案,中有一圣旨龙柱,前后两院。穴顶上下石板砌成八角。八角墓连通“九女墩”,并连接周围的四个小墓。墓群出土有汉画像石,砖刻 “建武元年”。从出土文物看,“九女墩”、“八角墓”为汉代墓葬无疑,刘绍武就曾断言:“墓不知所自始,传之为隋亲藩贵主葬处,未足为据也。”境内原有“天齐庙”,占地10亩,正堂3间,分别设有“老母奶奶”泥塑像。今境内袁家庄村前又发现一古墓,墓主及年代不详。1978年10月沂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8月原袁家庄乡政府立保护碑一块,载明东至水渠,西至黄崖头、埠子,南至前城子,北至袁家庄湖为控制地带。
http://spider.nosdn.127.net/cf6571ee2f33cced7d104eaceaf2afff.jpeg
黄崖头村西的“文革”遗物——扬水站,当时修建扬水站及水渠,对古城城墙造成毁灭性破坏▲
前城子,明嘉靖年间,赵姓自牛岭埠迁此居住,村靠近东安故城遗址,名赵家城子,建国后称前城子: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