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艾尔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丛书在故宫首发
为了不留遗憾,当然要带大家去“拜会”画家张泽端,“当面”请教《清明上河图》为啥那么长?这幅巨作是怎么画出来的?于是,游历路上的所问所答,都汇编成你们所看见的《小象问大师答》。在大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不仅领略了北宋的繁华,还开始创作手卷画,并分享给身边人,希望他们题跋盖章,留下吉光片羽。这是活生生的现学现用啊!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8/23/wemedia/fd9ab4abcded79389483d27ad938b7fd2047b707_size79_w1403_h342.jpeg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c0ad62035169be67275ea23375be8dcd304a6a06_size285_w2412_h872.jpeg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f24267a7fb72254a6db72316ab4230fea693a8c8_size255_w2116_h818.jpeg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8/23/wemedia/d9066ec810e3a4babe97a1a390dd1ecf82917dac_size286_w1107_h1080.jpeg
“小象艾尔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丛书以“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有趣方式,带孩子们走进中国画,走进传统文化,走进一座“移动的博物馆”。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4d98c6f88d3be65a90df8181dbce012943db1b38_size180_w2442_h936.jpeg
这与宋朝深受儒家“格物”精神有关。“格物”的意思是,观察和探究事物的原理。北宋从皇帝到臣子无不深受“格物”精神影响。有一次,皇帝宋徽宗看见孔雀在树下散步,便让画师们临场作画。结果没有一幅画合他心意。不是画家们画得不好。而是宋徽宗发现,孔雀起飞时,首先抬的是左腿,而画家们都画成右腿!
在现实世界或许会讲究速度,效率。但在艺术这条路上,比的不是一时快慢,艺术更讲究厚积薄发。小聪明学不好艺术,追求速度也很难走进中国画。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直在劝勉,慢慢来,欣赏啊。慢下来,才能看见美。慢下来,才能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过后即忘。希望带给大家一段美的历程,从感知开始、理解和创造,帮助孩子一步步推开中国画这扇大门。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91ff2aa2d32b73b7e63689b7e700689503f1f467_size602_w2484_h800.jpeg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e8cb4d0d655681270e420f59eed639217a28631e_size13_w1080_h288.jpeg
2018年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在故宫箭亭广场正式开幕。此外,由故宫出版社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出品,凤凰数字科技“艾尔工作室”创作的《小象艾尔 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系列丛书,也在故宫首发。
一般来说,艺术鉴赏需要经历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到审美创造。于是研发出一套《小象艾尔 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包括绘本、墙书、艺术课、拼插玩具,还有线上“艾尔与清明上河图”APP。市面上很少见一套产品,只为了给孩子讲好一幅《清明上河图》,而不是一部中国美术史。
在艺术实践之中,小象艾尔还会带大家去听《清明上河图》的声音,小朋友要将听到的声音画下来。也许有人会问,一幅画有声音吗?
为了培养小朋友的“格物”精神,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亲人开始。在艺术课堂中,小象艾尔与小朋友们一起,手绘长卷,将身边的人都画进一幅长长的手卷里。画完之后,将画作分享给身边人,让别人尝试题跋和盖章的乐趣。
让孩子画下所听见的《清明上河图》的声音,不禁想起北宋皇帝宋徽宗给“美术生”出过一道题“踏花归来马蹄香”。绘画是视觉艺术,怎么能画出嗅觉来呢?这让很多考生都挠破了头。只有一位画家别出心裁,画了几只蝴蝶在马蹄之间飞舞,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赢得宋徽宗的妙赞。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8/23/wemedia/515ab4a2ac2115e154d7b6dfecc8c38013cbe86f_size73_w997_h595.jpeg
古话说“绢保八百,纸保千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九百多岁了,相当脆弱。如今我们还能看见真迹,真是大幸!面对市场出版物的不完整性,愿以“野人献曝”的心情,将超过十四米的全跋文《清明上河图》完整奉献给大家,也将生涩的跋文部分做了简洁的翻译。
张择端自幼读书,深受儒家格物影响。为创作《清明上河图》,深入百姓家,了解跨行业知识,积攒创作素材。这幅呕心沥血之作,以致元、明、清都难以超越。自张择端之后,再也没有一位宫廷画师,会对一座城市爱得如此情深,如数家珍。
在一幅画里展开浩如烟海的中国画。在一幅画里讲述辉煌中国。在一幅画里探寻文物背后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这是小象艾尔送给所有华夏儿女的礼物。
美术史专家巫鸿教授说,手卷是一种装帧形制。一幅作品在还没装裱成手卷之前,不能称其为手卷。若要完整欣赏手卷画,切不可忽略题跋。
手卷画这种装帧美学,好像在告诉我们:美,需要与他人一起分享。美是心灵无目的的快乐。
一套完整的产品,围绕一幅传世名画,展开一部“穿越”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历险记”,原本要了解的画作背景,成为孩子穿越的场景。原来要掌握的宋代知识,成为了孩子“历险”途中的“见闻”。在《小象问大师答》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以致用,即兴创作。“清明上河图历险记”满足了手卷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特点,又以探险的方式,展开一段未知之旅。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看、历史还可以这么有趣、《清明上河图》还可以这么玩、中国画启蒙一点也不难。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当代著名画家徐里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23d63ac9cc4dba78d6cf142d3ed594bb638872e9_size107_w1692_h572.jpeg
市面上关于《清明上河图》启蒙读物和手卷复制品,往往忽略后边的跋文,只呈现五米多的画心部分。咨询了身边几位出版界的朋友,原因是跋文太长,一是加重成本。二“题跋”对孩子乃至家长而言,存在阅读障碍。由于缺乏对书法及古诗文的素养,很难与古人对话。为此大多出版物才作了简化。
如果忽略张著的跋文,我们对张择端一无所知。若不是李东阳的跋文,我们也不知道,宋徽宗是第一位收藏者。他用瘦金体题款“清明上河图“并钤上了双龙小印,赏赐给外戚向氏。这些跋文使我们“看见”一幅作品,在时间深处所经历过的辗转浮沉。这是跟西方绘画很不一样的地方。当达芬奇画完《蒙娜丽莎》也就完成了,但这幅手卷画因历代藏家的题跋盖章,使画作越来越长,直至回归故宫博物院,才停止了《清明上河图》在人间的“任意生长”。
“在长长手卷的汴河上,被人们所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小象艾尔》成为夕阳西下时分,小朋友们静静传诵着的,记忆与文明。”
《清明上河图有多长》绘本是兴趣的“诱饵”,当主人公“小象艾尔”第一眼看到《清明上河图》,被它的长度惊呆了。在艾尔的世界里,一幅画再长,也长不过长颈鹿的脖子。这幅画有多长呢?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8/23/wemedia/7a478052ff50de22fccad7c53ce5d39cc6117702_size110_w800_h800.jpeg
后来与中央美院袁教授交流,身在美术界和教育界的他,比我面临的处境复杂得多。他不得不承认,很多画家及美院学生确实不太了解怎么欣赏手卷画。
为此,来自各界名人及意见领袖、美术教育工作者都为这套书给予了诚挚的推荐。
或许可以去问问《什么都知道的长卷》,它是清明上河图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本跨学科通识教育的最佳教材。这本墙书专为六岁以上的孩子精心设计,跟着小象艾尔“穿越”到《清明上河图》,看看八百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生活的。顺便“考察”一下北宋的经济、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城市、科技等情况。
万物静观皆自得。艺术会让一个人的生命渐渐走向完整。听觉这门功课,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用一生来学习。
很多年前,陈丹青从美国回来,带了很多高仿手卷画,大呼,很多画院的专业画家都不知如何观看一幅手卷了!一时感慨万千。前去故宫博物院请教古书画鉴定专家杨老师。谈起手卷画的欣赏方式,杨老师一脸忧心:“去年秋天,故宫展出了《千里江山图》,看展的人非常多。大多数人不知道看手卷画的顺序是从右往左看,结果很多人从左往右看。”
由于汴京夜市小吃丰富,小象艾尔又是一个小“吃货”,导致回来的时候错过了“穿越”的末班车。只好跟着小象艾尔去汴河搭船,碰一碰运气。汴河上虽说有二十多艘船,但符合回到“现代”的船只有一艘。严格来说,应该是一艘还没拼装好的零件。面对一堆零件,小朋友们不知如何是好。拼不好船,可就回不去现代了。一想到永远留在北宋,回不了家见不了爸妈,小朋友们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小象艾尔灵光一闪,想起《什么都知道的长卷》后面附有《什么都能拼的清明上河图》的拼插攻略,让一群“滞留”在北宋的小朋友,重新燃起了希望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9/0/wemedia/c353a67698fce84e1d4492f7fa02ae527d2dc92b_size224_w2156_h1046.jpeg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18/22/wemedia/dc3767cbdb4653a21d09e2eb87774e60eb68d71b_size297_w1280_h851.jpeg
希望在艾尔的艺术实践课,可以启发家长对听觉教育的重视。因为我们周围或许爱打岔,表达欲很急切的孩子,可以带他们去田间听稻谷生长的声音,听青蛙的叫声,听万籁寂静的声音,听一朵昙花开放时,花瓣轻微颤动所发出的声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常给我很大的感动。在这幅五米多长的画心部分,画家绘制了上千个人物,有官吏、车夫、和尚、纤夫、有卖艺的、说书的、看病的、卖小吃的、涵盖各行各业。每个人物的高度大概一厘米左右,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刻画得细致入微。甚至连船上的一枚钉子,包括结绳的方式都清晰可见。
一幅好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它还会触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引发我们心灵上的共鸣。只是现实中我们太过于依赖视觉,削弱了对听觉的训练。希望这节艺术实践可以启发孩子打开听觉系统的“天线”。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