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2-4 09:33:14

【教学设计】王锐妮:琐碎之中显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情感类文章

  我们可以按照作者心理变化的曲线将这段话分为四层,一层一个阶梯,直到高潮。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可以引导观察作者是如何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出来的。经过交流和引导,不难得出:第一、可以通过对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也可以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第二、可以在一段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后进行心理描写。如此以来,这个难点自然攻破。
  “爸爸的爱”“妈妈的爱”“老师的爱”等情感类话题是中小学作文中常见的一类写作话题,这类话题涉及内容看似常见、普通,但却不易写好,而且极易陷入“假大空”的境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不会感受,二是不会选材,三为不能有效描写。那么,如何突破以上三点,进行高效的情感类作文指导呢?
  3、指导学生写好作者自己的心理变化。既然前面说过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那么就应该关注被爱者——作者自己的情感反应。在作者自己的情感反应中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的反应均不可少,但心理的变化最为重要,且又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感受爱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感曲线的走势,高潮的凸起等内容。那么,如何去写呢?仍以《背影》为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2/b6e1291d70d943d4bf6b66614b572294.jpeg
  1、指导学生写好描写对象的语言和动作。人常说:“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会说不同的话,即使同一人,在同一场合,不同的心情下,也会说出不一样的话来。所以,要指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语言,选择重要的、感人的语言进行描写。同时,关注主要人物的动作,注意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指导。如果不会描写,不妨做做这样的扩句练习:
  其实,引导学生感受爱的过程也是引导选材的过程,但又不单单是,因为还存在一个对材料进行处理的问题,也就是着重写这个事例中哪部分的问题。我们看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父子之情的内容很多,但作者却唯独重点写了“登上月台,爬上栅栏,去买橘子”这一情节,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内容最能触动作者的心弦,最能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就是写了我们经常提到的 “动情点”。那么,什么是 “动情点”?“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感情的爆发点,也是情与景的焊接点, 意境的落脚点。简言之,就是一件事例中最能触动人心弦的一段。素材中要留的、重点要写的,就是这个“动情点”。那么如何确定“动情点”呢?我们以“雨天妈妈给自己送伞”这个事例为例。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无非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是,在送伞的过程中,哪一点最感动人?有的孩子认为是“雨很大,妈妈冒着瓢泼大雨艰难地行走着来给我送伞”最感人,又有的孩子认为“在路上的时候,妈妈不停得将伞向我这边倾斜,自己却淋湿了”最感人,而有的孩子则说:“那天我妈妈生病了,可她依然带病冒雨来给我送伞”才感动人呢!谁说得对呢?回答是,这些都没有问题!“感动”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故事背景而异,只要能“触动你的心弦”就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2/33ee0392817a48baa1e3d94f3a4f9557.jpeg
  先说感受爱。现在的学生可谓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一代,现代家庭小孩不仅享受来自父母的无尽的关爱,而且还承载来自祖父母辈无尽的爱,甚至学校中老师的爱等等。但是既然说“爱”,我认为,这是一个双边互动的关系。有的学生天生敏感,可以从普通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爱,可是有的孩子却并没有这方面的感受。“生活中不是没有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后一部分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爱呢?我们不妨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给学生一组例子:“妈妈的爱是对我赞扬时翘起的大拇指”、“爸爸的爱是当我遇到难题时的一个鼓励”、“老师的爱是在我学习退步时一次促膝长谈”······让学生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于是,他们那漂浮着的思维,一个个全都尘埃落地,思绪像流水一样直泻而下:“妈妈的爱是当我考试不好时的一次鼓励”、“爸爸的爱是陪我一起踢足球”、 “爸爸的爱是放弃休息时间陪我去参观向往已久的恐龙展”、“妈妈的爱是我生日聚会结束后默默地收拾残局”······这样,学生会很快明白:原来,爱就在我们身边。
  B:我偷偷用眼角看着妈妈,发现妈妈把肉一根一根挑出来夹到我的盘子里,而自己则大口大口地吃起了盘子里的青菜。(描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2/d67aae49caa74fcab38cf75522a4fb7d.jpeg
  原标题:【教学设计】 王锐妮:琐碎之中显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情感类文章
  2、做好细节描写的指导。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往往就渗透在对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过程之中。对于本文所述类型文章,我认为,什么是细节、细节如何去写这个问题应该具体化。因为外貌和动作上的细节比较明显,所以对于初学者或水平不高者的指导,不妨就可以从外貌和动作上举例开始。比如,自己上台后因紧张而渗出的汗珠子、不断用手揉搓的衣服角,妈妈因担心自己生病而噙在眼角的泪珠,爸爸因操劳过度眼睛里留下的红血丝等等。学生在明白了何为细节描写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举例,如此,将描写落地实处。
  纵观以上,感受、选材、描写实为一篇作文从孕育到诞生的三个重要环节。虽言“教无定法”,但亦有法。只有将“法”具体化、细致化,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在作文课上如坠云山雾海。正所谓“琐碎之中显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
  那么,这“动情点”选好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描写呢?我觉得,要想让“动情点”的描写更感人,更有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学设计】王锐妮:琐碎之中显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情感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