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2-26 15:32:52

国内首次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型学术展在沪亮相

  上海市人民政府地址: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3联系电线网站地图
  齐白石的《搔背图》,蒋兆和的《与阿Q像》,李斛的《嘉陵江纤夫》,程十发的《歌唱祖国的春天》,黄胄的《载歌行》,方增先的《帐篷里的笑声》,刘文西的《山姑娘》,周思聪的《矿工图》,何家英的《秋冥》今起,近300件20世纪以来的国画人物画代表作在中华艺术宫“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上亮相,全面而系统地回溯国画人物画的现代化历程。 这是国内首次关于中国人物画专题研究的大型学术展,由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北京画院联合主办。作为“同行2016美术馆联合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包括中华艺术宫、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在内的国内9家重要艺术机构,同时,也有部分珍贵的作品由艺术家及家属提供。 为人民传神,为时代写照,国画人物画的现代化历程犹如一部生动的视觉文献史,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亦反映出文化的转型与思想的变革。这些与现实人生保持相同脉动的作品,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严肃的文化思考,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披着霞珠迎朝阳》刘旦宅作品,1961年 刘旦宅为人们熟知的是其笔下的红楼人物。他画红楼梦堪称执拗,绘完简笔绘繁笔,每一套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或取景取境均有所不同,尤以创作1981年11月发行的邮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轰动一时。人们不知道的却是,刘旦宅也在画中表现过不少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深受时代的感召,刘旦宅投入现实生活的怀抱,探索起传统技法与时代的结合,创作出一批反映新人新貌的新人物画,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披着霞珠迎朝阳》即为其中的代表,谱写出的是时代与生活的礼赞。画面描绘的是清晨人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忙碌景象。画中总共出现了二三十位劳动者的形象,男女老幼皆有,他们牵牛、挑水,扛着锄头,背起箩筐,刘旦宅以繁简、远近将画面拉开层次,画出律动感。远处,一轮红日正在生起,将山河大地映红。喷涌而出不仅仅是太阳的万丈光芒,更有社会主义建设中劳动者的澎湃激情。 《长白青松》曾以平常的题材、朴实的人物、真挚的感情打动过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心,被视为一个时代的印记。画面极具生活化,洋溢着浓郁的真情实感和人情味。两位女青年怀抱着长白山的青松苗,回到母校看望她们的老师,向老师汇报,松苗上写着“献给母校”。 这幅画最初的创作意图是为了安慰一个痛失爱女的老人。这个老人就是周思聪的同事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在北大荒一次扑灭荒火中,潘絜兹在黑龙江虎林插队的女儿潘纹宣牺牲了。为了安慰潘絜兹,周思聪以潘纹宣这一生活原型为主人公创作了《长白青松》。在画中,周思聪让潘纹宣“活”着回归母校。为了更生动逼真地刻绘人物形象,她还向潘絜兹借来潘纹宣的照片,读了潘纹宣写的日记,甚至到潘纹宣生前所在的学校写生、访问。 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中,何家英是绕不开的名字。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他的画注重对心灵的表现和对人性的关注,人们总能从中感受到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 《秋冥》即是何家英的代表作。这件作品中很多细腻质感的呈现非常“写真”,以至于接近西方古典油画的语言表现力,比如树叶的筋脉、树干的裂痕都被描绘得非常清晰,女孩针织衫上的线条纹路,使用的不仅仅是国画颜料的综合材料。尤其是很多剥落的色块,使毛衣看起来似乎是真的一样。女孩的神情和姿态让人们联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草地圣母》,静谧的完美、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事实上,《秋冥》更以一种“气韵”之美打动人心。齐耳短发、身着宽松针织衫和白色长裙的女孩,秋日时分独自屈膝坐于白桦林中,俯身趴在双膝之上。清澈的眼神流露出对时间和青春的无限遐想。作品表现的虽是秋天的意境,却一点也不显萧瑟,相反,整幅画面色彩明快,用墨以黄、白、蓝色为主色调,墨色显得层次分明,干净利落。 聚焦帐篷里孩子们淳朴笑脸的这幅《帐篷里的笑声》,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艺术家的成名作专注于老农俯身拾麦穗的那幅《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乃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曾创造出新中国人物画经典风格,其作品以丰富的艺术、历史、社会价值成为一个时代象征性的图像符号。改革开放以来,他则勇于开拓起个性化的水墨语言,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之间苦苦求索。 上世纪80年代初,方增先前往青海藏区进行人物写生和创作,在那里,他尝试了用积墨塑形,《帐篷里的笑声》即是他从青海回到上海后创作的。这是方增先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作出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他的转型之作,其技法在新时期人物画发展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人们可以看到,严谨的笔墨方式在这幅作品中变得放松、自由,人物形体略有夸张,艺术家也特别赋予帐篷以结构性的边框处理。画作中大块墨块的运用已经与他之前的浙派人物画明显不同,在体积与厚重感的表现上无疑更具视觉冲击力,充满了现代的海派气息。 1984年,《帐篷里的笑声》作为方增先新人物画的代表作参加第六届美展,一举夺得上海地区优秀奖。 将西方素描观念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相结合,黄胄筑起了中国人物画的一座丰碑。他所秉承的是深入民间的平民立场,尤其擅长以速写的方式准确描绘运动中的视觉形象,与笔墨意趣相融,以场面、气势取胜,在中国画表现现实生活方面独树一帜。 上世纪50年代,黄胄经常深入牧区、边疆,画了大量西北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充满真情的流露,无拘无束的心灵描写。《载歌行》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画面描绘的是新疆人民的群像,一派民族大团结的祥和、欢乐景象。他们纷纷盛装出行,或骑驴、或步行、或乘车,似乎在纵情歌唱。出色的速写造型能力在画中表露无遗,除了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姿态、神情各异的人物,还捕捉出各式各样驴子和狗的形体动态。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尽管喧闹、热情,其实是留有空间和节奏的,体现出画家非同一般的控制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内首次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型学术展在沪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