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原来经验都在这!
2012年11月,董玮在中国书法院换帅后辞职。2014年10月,在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的基础上,董玮创办了尚艺书院,目的就是为了能延续老中国书法院的教学思想和艺术理念,使之发扬光大。尚艺书院借鉴书法院的模式,在以书法为主教学的同时,穿插了一定的国画、篆刻教学。在书法教学中,也注重把书法与国画、篆刻结合在一起讲解,增进学员对书画印一体传统的理解。
排除非艺术因素的干扰,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展开教学,注重学员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临创能力。
中国书法院成立于2014年11月26日,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功先生、王镛先生分别担任首任名誉院长、院长,并聘请了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批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担任研究员、副研究员。
不过,书法院虽然停招,但书法院的教学思想、所倡导的艺术理念却没有终止,它被全国各地众多的学员所继承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其中,对书法院教学思想继承最全面到位的应该是原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董玮了。
在对名家授课内容进行记录的同时,董玮还结合学员们反馈的情况,对之进行归纳、总结,撷取精华,合理排序。除此之外,董玮还购买了陈振濂、邱振中、沃兴华、于明诠等著名教授编著的教材进行研究借鉴,与书法院的教学方法汇总,并结合自身临创、教学的心得,编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教材(尚未出版)。该教材显著的特点是专业、系统,理论与练习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通过后来在清华美院、河北美院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显著。
尚艺书院在董玮的主持下,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书法院的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安排和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
在此期间,董玮以日志的形式对书法院第三届书法班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整理,耗时一年半,积累10多万字,出版了《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日志》一书。该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书法院的教学模式和特点,大量记录了教授的讲课内容和课余有关艺术的言论,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书学资料,在书法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与书法院一样,尚艺书院每学期也都邀请众多当代大家、名家(大都是中国书法院的老教授)前去讲授指导。名家们各有所擅、观点也不尽相同。这种包容性强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开阔学员的视野,提升大家的审美眼光和思想境界。
书法院成立不久,就创办了书法创作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和高级研修班,于2005年春面向全国招生。该班由王镛、刘正成、何应辉、丛文俊、王澄、陈国斌、石开、沃兴华、崔志强、曾翔等众多大腕亲自执教,陆续吸引了阴凤华、张东明、方建光、韩启超、李明、贾长城等一批明星学员,经过多年的教学,又培养了一大批创作实力出众、在全国展赛中经常获奖的才俊,教学成效显著,被称为书法界的“黄埔军校”。
董玮2000年拜王镛先生为师,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留校后,在教学部工作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董玮一直负责课程的安排、教授的联络沟通、协助教学等工作,对中国书法院的教学模式最为了解。因工作的关系,七年间反复听课,对各位名家所讲吸收消化得最为充分。与学员长期相伴(教授们都是上两三周课后就离开了),哪位教授讲的哪些部分对学员们最有帮助,最终成效如何,这些董玮最为清楚。
2012年底,中国书法院换帅。王镛先生不担任院长后,书法院的教师队伍随之发生了变化,后来的招生也受到影响,持续两届后,于2015年停招。曾经的辉煌戛然而止,令众多书界同仁叹惜不已!
既注重对传统的深入挖掘,又注重时代精神、个性的培养,教出的学生大都个性突出、书风多样。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