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3-28 09:10:50

亲子关系爱就是看见(深度好文)

  就这样,雨宁一直在成长的路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童年“被严重忽视”的创伤,已经痊愈。伤口虽已缝合,还是会隐隐作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6/0477019e528c45f3b8d894831fae9cea_th.jpg
  好的家庭教育,是在童年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也就是能用心看见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而成年后,又能学会放手,祝福孩子远走高飞。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26/af89f5a01b3d41e2bf871e801adb118f_th.jpg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那些在童年被父母真心对待,积极关注的孩子,他们成年后,再不需要为了赢得他人的眼光,委屈自己。他们也才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刻意讨好他人。
  我一直在努力想要成为对孩子积极关注的人。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很难。当他把一件事做得不错,符合“我的要求”时,很容易看不见,就如我们习惯了活动自如的手指。但是,当他把一件事情搞砸,完全不符合“我的期待”时,就很容易看见,就如手指突然被划了一道伤口。而且得此机会,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似乎此时才彰显“父母的威严”。
  大环境却不是如此的尽如人意。我周围很多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劳作,表现的好,忽略不计。表现的不好,“严加管教”,又名“简单粗暴”。成年以后,父母张罗着托关系给找工作,借钱给买房子,然后又催着找对象结婚生孩子。
  真正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那么几年。而这短短的几年,却常常被工作占据。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一说心里话。当那个孤独的小小的身影,渐渐的有了秘密,渐渐地与这个家庭渐行渐远,纵使百般惆怅万般无奈也枉然。
  每个孩子,都本能的渴望与父母亲近,都想做父母最好的孩子。当他欢天喜地的想要倒一杯水给你,却又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你是看见了“打碎杯子”这个行为,还是看见了“他想要倒一杯水给你”这个行为背后的孩子本身,决定了你对孩子的态度。而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你们的关系,你们的关系决定了多年以后孩子对你的态度。
  最后,雨宁说,她觉得自己就是被严重忽视的那个。那种不被爱、不受重视的感觉,伴随了她二十多年。一如莫泊桑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她在家中毫无地位,她这种人,就连亲人也如陌路。不会生活,不问世俗,不被人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前三年,若没用心陪伴孩子,后三年将双倍弥补。前六年,若没有用心陪伴孩子,后六年要花十倍的精力去弥补。前十二年,若没有用心陪伴孩子,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弥补。
  孩子对父母的爱出于本能,即使你刚刚打他一顿,不出三分钟,他依然会过来拥抱你,叫你妈妈。无论穷富贵贱,他都愿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却掺杂着很矛盾的情感——无论你承认与否。如果他乖巧懂事体贴人,学习认真成绩好。爱他,一点也不难。如果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不爱学习成绩差。爱,就变得不那么容易。千万别说,你“打孩子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那不过是为自己的无能在发泄情绪,是为自己的教育失败在找台阶。既责怪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又怨恨孩子。
  她说自己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姐姐聪明漂亮,深得家人疼爱。弟弟虽然调皮捣蛋,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唯有她,“是为了生弟弟,上帝给予的赠品。”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是借着弟弟的光,才看到了这个大千世界。
  工作后,她还自学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用她的话说:“我从小没有在被爱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的心里营养过于贫瘠,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不能接纳自己,就很难接纳他人。如果我自己没有,就不可能给予他人。如果我不能与父母和解,就无法建立与孩子间健康的亲子关系。”
  她说,她很爱自己的妈妈。八岁的时候,妈妈生重病住院,她担心妈妈会死掉,就一个人跑到麦田里跪着祈祷,祈祷妈妈不会死。她跟上帝说,如果妈妈好了,她少活两年也没关系的。
  不过,正因为父母的“忽视”,激发了雨宁内心渴望被“看见”的强烈愿望。她是他们姐弟仨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半个月后,妈妈康复出院。她一个人又欢天喜地地跑到麦田里去“感谢上帝”。她还试着帮妈妈分担家务,却常常因为“笨手笨脚”打碎碗啊、盘子啊什么的,遭妈妈责骂。反而是姐姐和弟弟,什么都不做,却比她得到的疼爱要多的多。

无边浪子 发表于 2019-3-30 19:14:54

帖就是要顶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子关系爱就是看见(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