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4-1 16:05:14

抗战时期沂水王庄有座“和平饭店”(组图)

  晚清末年,民不聊生。生活的压力,让当时的不少农村大众开始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而当时传入中国的天主教,也因此成为不少农民的信仰。也是在这一时期,临沂沂水县王庄村,修建起了一座教堂。而这座教堂也在历次的战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枣庄的邢山顶村本报曾在2014年10月30日B1-B3版报道曾因为地形而成为当时的和平饭店,那么在抗战时期,这座教堂的德国身份也一度成为庇佑当地百姓和抗日力量的和平饭店。B1-B2版撰文/记者李解摄影/记者王晓峰
  事实上,樱桃与夏蔚镇的结缘,早在德国人来此修建教堂时,便已经出现了。据《沂水县志》记载,在一百多年前德国人来王庄修教堂时,就曾带来了一大批的樱桃树,在王庄一带进行推广种植。据说在当时,这些樱桃树是从德国专门运来的:“在路上的运输,以及到了这里进行种植之后,大概成活下来的有几十棵吧。后来村民们还从这些樱桃树上嫁接了许多。”
  如果说到沂蒙山一带的乡村记忆,红色或许是必不可少的记忆之一。即使是王庄教堂,也不例外。在上世纪初,王庄天主教堂矗立于一片低矮草屋之中,巨大的十字架和高耸云端的尖顶在当时颇为显眼,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相继成立后,办公地点就设在教堂里。
  有趣的是,在这座圣母堂边上不远处,有一间典型的清朝民居建筑,据了解,这就是圣母堂的神父办公室。“在当时修建好了圣母堂之后,当地的信徒们又找匠人,为当时的神父修建了这么一座办公室。”牛亮表示,这座修建于1906年的办公室,属于典型的清朝教主,与拜占庭式教堂相隔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东西方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
  清同治二年(1863年),河北魏县天主堂派李奎生来王庄传教。而此时的清政府正在对佛教进行特殊的政治打压,不少人为免遭信佛而被抓捕便纷纷信教、成为天主教徒,故而李奎生的传教比较容易,发展比较迅速、很快就在沂水一带建立起了教会组织。
  而当时由教堂开办的圣母医院,也一度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野战医院使用,甚至于连《大众日报》创刊,也是在这间教堂里。“不仅如此,当时教堂里的外国神甫们,也很支持抗日。”夏蔚镇政府乡村建设办事处的牛亮表示,据相关的史料记载,为了能够救助中国的抗日将士,山东省临沂教区万主教(德国籍)曾经亲自前往青岛的日本领事馆进行谈判,为当时的抗战力量争取了权益。
  1884年,德籍布神父调来王庄,并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建成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东西走向,气势宏伟壮观,长39.10米,宽17.10米,高26米,总面积为669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人。1905年,因圣母保佑的王庄教会在恩神父(德籍)的带领下,于王庄附近的一座山上建成一座罗马式教堂,称为圣母堂,而该山也被称为圣母山。“他们(指曾经的教堂)跟日本人都是一伙的,有条约,所以那时候(指抗战时期)鬼子不敢来这里。”11月23日下午,在王庄教堂内,63岁的村民咸慕英谈起教堂的过去时这样说道。

wlMSsUWG 发表于 2019-4-20 22:35:39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康康 发表于 2019-5-16 12:47:27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Qin328 发表于 2019-5-19 00:39:03

楼主{author}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时期沂水王庄有座“和平饭店”(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