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4-14 18:47:21

考大学应是学生和高校“谈恋爱”

  储朝晖:我们现在招生只看分数,仅仅用分数作为唯一的媒介,而不考虑学生的天性、志向、使命感、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这些问题。所以导致我们高校录取的学生中有60%的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
  储朝晖:国外高校大多有自主招生权,任何一个机构包括政府和考试的机构,都没有权利决定高校是不是录取某一个学生,最终决定权在高校。
  中国的高考类似于吃大食堂,食堂里就这些东西,派给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而世界其他国家的高考类似于吃自助餐,学生想要什么东西,自己去挑选,学校希望招什么样学生,也是自己去挑选,形成一个双向选择。我用了一个词叫“谈恋爱”,就是要实现这个“谈恋爱”的高考招生制度才比较好。
  新京报:近年来,中国也试行了高考自主招生制度,但有多人担心这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对此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是监督一个从事招生的专业人员容易,还是监督一个省招生办或者更高级的更容易呢?当然是监督一个基层的招生专业人员更容易,他遵循规则的可能性更大,从制度上也更容易被监督,包括专业机构的监督、家长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和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
  储朝晖:世界其他国家的考试大多是民间组织的,不同的人、不同组织、不同学校可以对考试赋予不同的权重,赋予考试成绩不同的参考价值,所以世界上很少有其他一个国家的高考,像中国高考这样影响到这么多人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到这么多人未来的走向。
  社会结构上,我们要尽可能让纵向层级比较高的社会结构变成更加扁平的社会。让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是平等的,他们的收入差距要缩小,社会阶层的差距也变小。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管理与政策,教育史研究。
  中国考生不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潜能,决定自己学什么,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学习安排。而在其他国家,由于考试具有多样性,进入高等学校的路径也是多样的,所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远远大于中国学生。我觉得这才是根本性的差别。
  其他国家是多元录取、多元评价的标准,每个人要依据自己的优势潜能去排队,就不会存在很强的相互排斥现象。
  储朝晖:有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实现自主招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行政权力是不能够干预招生,招生应该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来进行,同时全程又是公开透明的。
  储朝晖:我主要建议政府不要包揽高考考试和招生,因为衡量考试招生制度的终极标准不是考试招生是谁来进行、谁来掌控,而是这个考试招生制度能不能促进人才的成长发展,能不能有效地促进人依据天性发展。
  相对来讲,在国外,越是低端的高校对录取学生的要求越少,仅凭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来录取学生。越是高端的学校对考试成绩的要求会越低,但对学生信息提供的要求就越多越高。如美国高端的高校对ACT、SAT成绩的估值,大约在40%到25%之间,本身40%就已很低了,学校越高端,这个权重就越低,最高端的学校可以把学业成绩的权重降低至25%。
  储朝晖:国外还会看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以及效果,最高层次就是看学生的个人特质,包括个人使命感,有没有改变世界的欲望。美国顶尖大学一定要考察学生有没有使命感,也就是中国通常讲的有没有志向,这个比考试分数更有价值。
  储朝晖:中国高考非常重要,第一,每年近千万人参加,高考本身是对高中学业的一个评定,决定着学生能不能进入高校、进入什么样的高校;第二,更关键的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成为教育上一个力量很强的指挥棒。
  储朝晖:我不太认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的概念,实际上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一直是说不清楚的。事实上,从与高考相关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差别是中国考生的学习自主性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考生。
  新京报:有人说,从高考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别,是这样吗?
  要让高校和考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真正能够相互之间了解、相互选择,即我前面说的相互“谈恋爱”,然后最终通过“甜蜜的结合”来培养人才、激活人才存量、激活培养动力,实现社会振兴,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方向。
  近年来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国外高校的冲击与挑战,中国高考走向何方?他就“中西方高考制度对比”话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访谈。
  我们的高考招生模式,是让所有的人都排一个队,前面和后面会有很大差异,导致一分之差就可能把一大操场的人都给淘汰掉。
  储朝晖:总的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包揽,高校和学生的自主权不够;第二个是计划体制,不能够靠计划来招生,必须由高校和考生之间相互选择,这是需要实现的基本改变;还有一个是总分录取,导致把考分当成唯一的、最重要的东西,忽视学生的多样性表现。
  而在国外,你考的分数最高,学校却未必录取你。考最高分并不意味着什么,不存在什么状元。比方,哈佛录取学生,SAT成绩可能差个一千多分,它会录取低分的,理由是低分学生的学习条件比高分学生要差,或有充分证据证明,低分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能够符合高校招生诉求。
  储朝晖:首先是思想理念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它基本的人性假定是要培养“人上人”。我们的高考本身就好像一部电梯,把人送到社会的不同层级、不同阶层。我们高考改革首先要改变这种人性假定,不是培养“人上人”,而是要培养“人中人”。
  再一个是利益。我们现在的高考具有相互排斥的利益关系,可能你得到这个机会,别人就得不到了。
  但是,中国高校的招生权更多在政府,在考试机构,在我们的招生办,这是最大的区别。
  这些高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申请短文和面试,通过对学生整个材料的分析来决定这个孩子的个人特质怎么样。总体来说,高校录取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录取符合招生诉求的学生。

assix1066 发表于 2019-4-14 19:08:22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小良良 发表于 2019-5-29 11:30:47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大学应是学生和高校“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