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6-5 13:12:03

“字母词”争议:英超能译中文NBA却不能?

  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在内的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4号令)等法规。对此,“现汉”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则表示,相关规定是不能滥用字母词,与词典在后附上字母词供读者查找方便是两回事儿。(《北京晨报》8月29日)
  ●《现代汉语词典》就是汉语啊,为何要收录英文缩写?那些应该放在英汉词典!才华
  西方把不明飞行物缩写为UFO。三十年前我们就匆忙译为“飞碟”,而且还出了一本飞碟杂志。而台湾将其译为玄妙的“幽浮”,我们见到“幽浮”二字,立即想到不明飞行物如同幽灵一般来无影无踪,何其神秘飘忽诡异兮!更别提我们“浪漫”“席梦思”之类的翻译,都是心血的玄机。这次《现汉》第6版倏忽出那么多英语代汉,是否是大干快上的精神?《现汉》是语言的最高规范,不可与举国上下的“工程”比翼齐飞,百年计长,更须慎之又慎!
  其实,英文词典也收入汉语词汇,据报道,牛津英语词典中现已收入1000多个中文词汇。然而在牛津英语词典里,你却找不到方块汉字,所谓中文词汇,都是英文拼写,比如“功夫”为“kung fu”,“走狗”为“running dog”,“炒面”为“chow mein”。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增添了英语的活力,又无损英语的纯洁,值得汉语词典的编纂者深思借鉴。
  即便不谈是否违背相关法规,汉语词典收录洋文也是极不恰当的事情。尽管对于“CPI”、“PM2.5”等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洋文,一些公众可能不知道其确切含义,将其收入汉语词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词典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人们的使用,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规范语言文字。
  尽管汉语就好比是一条大河,它具有自我清洁和净化的能力,尽管我们要警惕过度的人为性的“规范”,可能会扼杀汉语生命力。但适度的、引导性的“规范”也是必需的,在某种程度上,词典是保持语言文字纯洁性的最后堡垒,诸如“NBA”等洋文,无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如何频繁,它的本质也是洋文,将其堂而皇之地收入汉语词典,当然会破坏汉语文字的纯洁性。
  我不否认,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语言除了纯洁性的特点,开放性也是其特点之一。从语言的开放性来说,NBA等外文词进入汉语词典并无不可,甚至可以说,吸收外文词是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体现。正基于此,借用外国语的字母词在我国历来就有,远的如X光,近的如DNA、WTO、GDP、CPI、PM2.5等等。汉语也需从外文词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使之越来越有表现力。
  ●语言的翻译正是体现语言魅力和创造性的地方,如果连这个都省了,直接拿过来就用,那干脆都拿过来用好了,还说什么汉语呢?
  ●不是说不能用,而是现代汉语词典不能用。NBA这种体育赛事什么的可以说没问题,但是上现代汉语词典就不应该。
  ●大概十年前刚接触老鹰乐队《加州旅馆》这首歌的时候,就看到了把歌词翻译成七言长诗版本。如今看来,文言文的要比现代汉语灵活得多。就好比那句“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现代汉语讲出来都是一个味道一个模板,无变化可言。
  本人不是现汉专家,对新版《现汉》是否违法没有发言权。只不过见此消息联想多多,姑且几句门外妄谈:想当年,中国没有“幽默”一词,与之对应的汉语只是“滑稽”,而且还需要用一长串所谓发噱稍顿之后的回味、回笑之类的啰嗦诠释。而林语堂先生却将HUMOUR韵味为“幽默”。到底什么是“幽默”尽在不言中。但是,林先生要是不用心,我们就不能咀嚼不尽“幽默”这一人生境界的达观及其在化解困境摆脱尴尬上的威力与妙用。为什么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但认同了一个英语词汇,还徜徉在幽默带给我们的人生乐趣与愉悦?就在于林语堂的潜心运化。他把音译意译珠联璧合,功德无量矣。我们应当深深地向林先生鞠上一躬,它升华了我们的境界轻松了我们的人生如果只以HUMOUR文化至今,我们怎会对幽默滋味得那么透?也不可能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那么多黑色幽默、冷幽默。
  如果说拒收“剩男”、“剩女”是因为编纂者认为这些网络词汇“不尊重人”、有负面价值,那么收入大量“洋文”,无疑体现了编纂者服务经济生活的意识,二者其实如出一辙,都折射出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过度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当然是好事情,但作为词典的编纂者,是否应首先立足于本职工作,回到语言文字本身上来呢?
  不可否认,语言文字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从甲骨文到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文字不断地演变,并在开放性中获得了长足的生命力。但无论汉语怎么变,它也应该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方块汉字绝不能被拉丁字母取代。
  因为收录NBA等词条,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被100多名“学者”举报,理由宏大,叫“迫害汉语”。
  ●因时代发展需要而采纳外来词,这是很正常的语言交流,也符合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但采纳外来词必须以我为主,而非反客为主。先人能翻译出葡萄、茉莉、因缘、禅、民主、科学、社区、火车、飞机、电视,我们就对GDP、CPU、DNA、IP无能为力了吗?
  这百多位学者针对的主要问题是: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在词典中把英语词汇作为正文,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从汉语词汇目前的更新速度看,整体是非常稳定的,即使在微博大潮下,年增新词不过2%,相比之下,区区百余个外来词能算什么大事?把汉语想象得如此脆弱,闻外即惊,以词爱国,这究竟是学术关怀,还是政治投机?
  收不收录,外文词都是一个客观存在,且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词典都有释疑解惑的责任(而不是守卫文化的责任),将热点外文词纳入麾下,没有违法可言;如果不收录,反倒有些失职了。笔者认为,担心外文词“入侵”母国语言,造成“最严重的破坏”,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如果实在担心外文词“大举进军”对汉字造成破坏,稍微控制一下数量、遏制滥用外文词现象即可,实在没必要刻意阻挡外文词进入我们的词典。
  从语言的实用性来说,不允许词典收录外文词也不现实。据说《现代汉语词典》之所以收录一些外文词,是基于“这些词汇确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很频繁”。一位网友说得好:当我们要面对PM2.5,只能言必称“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面对DVD,唯有言必称“数字通用光盘”,又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
  ●“保护汉语安全”的专家辛苦了,不过别光举报呀,全面取消英语课,汉语才能真的安全。
  这是无视事实的想象,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不仅听不懂,也不明白其语法,比如“的的”、“是是”之类,早已消失,“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在今天属病句。汉语一直在吸收、引入外来语,比如胡同、阎王、涅槃等。“五四”前后,引入外来语比今天多得多,结果,不纯洁的汉语不仅没消亡,反而更加丰富、现代,推动了社会进步,对此怎能视而不见?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英文简写单词的新闻,有位网友回敬我说“在一个信息时代你怎么能要孩子从词典上获得知识”,然后我在屏幕对面呵呵了。
  如果没有调查数据支持,这个观点就是想当然的产物,在逻辑上成立,但绝不等于事实。汉语早就不纯洁了,可毒害的效果有多大?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不受外来语影响的语言,英语每年产生的新词多达数千,为什么人家就找不出100多个“学者”来高呼、举报呢?是他们特别不负责任,还是他们没学会大惊小怪?
  在如何对待外来语的问题上,中国走过弯路。“五四”时期大量引入日本翻译,因它已完成了汉语化。然而,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困境,比如“权力”和“权利”、“法治”和“法制”至今争讼不休。严复曾将自由译成“自繇”,因为他知道,自由是基于西方文化传统而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绝非东方人所说的自由散漫。可严复的意见没能得到重视,今天人们围绕自由产生的种种争议、误会,与当初翻译时贸然汉语化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翻译不过来?英语夹杂汉字了吗?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是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英语没夹杂汉字而汉语却要夹杂英文?
  外来语的汉语化应是一个长线过程,需几代人磨合,在此期间,应允许双语并存。

cqxmmnn 发表于 2019-6-6 07:03:15

苍天之下,厚土之上,竟有如此奇人异士、文人墨客!讥讽于谈笑间,笑骂于无形中,层次之高,境界之深,非我等所能匹及,偶像啊!!!仿高人此文,照作一篇,以表仰慕之情。

健伍 发表于 2019-6-6 07:03:37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字母词”争议:英超能译中文NBA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