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协频道--法制网
发言人李欣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文化体育界别委员,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专栏部《这里是北京》栏目制片人前些日子,参加了文旅局主办的19小时寻找北京,感受了一下年轻人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但是当他们深入到北京的文化中,比如亲手制作都一处的烧麦,体验景泰蓝的制作,体验77文创园的戏剧,他们都被这些文化震撼了,转而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自己的发声方式,做这些文化的传播者,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现在是融媒体时代,传播是扁平的,网络是优先的,看似是全方位的,但实际上通过大数据的受众细分已经形成,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文化产品已成为刚需。要深入研究了解目前各种媒体渠道和载体特征,找准时机、下大力气、创新模式,从而形成合力。
讲一个拍崇雍大街的感受。2018、2019我们两年的片子都拍摄了,但是感受完全不同。第一年是靠北的一段,封堵为主,曾经混乱的摊位,变成了一面软心墙。而到了2019年,百姓参与到街区改造的设计当中,杂乱的过度商业化正在被修正淡化,而传统文化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回归,我看到了思想的转变、方式的转化、文化的塑造。这说明文化的挖掘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注重文化的塑造。
我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制片人、总导演,一个从业近30年的老电视人、媒体人。这三十年间,我关注最多的是北京历史文化。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化软实力,提升东城吸引力》。
蔡奇书记在东城视察的时候,对东城区提出了“崇文争先”的发展理念。东城软实力的提升,恰恰就在文化。
我们非常有必要探索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挖掘,促进文化传播,普惠文化受众。使人们能够感受东城,爱上东城,吸收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样有魅力的东城何愁企业不来,何愁人才不至,何愁税收增长乏力,又何愁减量发展缺乏动能!!!一个软实力超强的东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机遇,更加美好的灿烂明天!
两年来,我们与区委宣传部合作,完成了《40年,我和我的东城》和《70年,古都新韵》两部专题片,用500分钟的时间,来挖掘、解读、呈现东城历史文化。我做电视近30年,自认一直在拍摄北京的历史文化,对东城算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在这两部系列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次深度采访都会有惊喜,每一次审片我都会惊讶的感慨,东城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内容,这么大的变化。我的感受是,东城有太深厚的文化历史,太多的文化资源、太丰富的人文故事,它们都在等待着被挖掘、被呈现、被传播,建议东城区应该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
还有一种方式更为潜移默化,我曾经想写个提案,后来一打听,需要牵扯到多个部门参与,我就暂时放下了。今天算我正式提一个建议:在每条胡同、每个历史院落、每个古迹的门前,增加一个二维码,扫进去之后是一短视频,或者一条图文,甚至是一段语音,包括可以链接这条胡同的历史脉络、名人轶事、规划、建筑情况、人口发展信息、旅游服务信息等。再也用不着“黑三轮”讲野史趣闻,让文化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政府所有部门共同参与。比如:文旅局、规划建设部门、城管委、统计局、档案局、商务委、科信局、各个街道办事处等共同参与。文化传播是政府各部门责无旁贷之事,不仅是文化宣传部门的事。还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文化公司、信息化公司承担具体工作。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author}阁下莫非就是当年华山论剑武功独步天下罕有其匹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的少林寺智障大师收养的小沙弥低能的爱犬旺财踩扁的蟑螂小强曾滚过的一个粪球? 楼主{author},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好啊,谢楼主!!!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