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东西书法艺术梁永斐艺术创作“无法无天”
例如作品《法轮常转》,梁永斐以锅碗杯盘在宣纸上拓印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圈,将《八大人觉经》以不同角度写到圆圈里,再画上明亮的色彩。随着音乐,他解构金文、篆书文字,重新安排笔画的构图位置,墨色有浓有淡,有晕染有飞白,层层叠叠,融入暖色调的缤纷彩墨。那些笔画线条并非随意扭曲,而是奠基于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华夏经纬网4月23日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书艺无界——梁永斐书艺创作展》即日起于台北科技大学艺文中心济庆馆展出至4月29日。
梁永斐表示,这次办个展,回顾多年来的作品,是为了纪念当初栽培他写书法不遗余力、去年过世的父亲,以及同样在去年离世的李奇茂。特别是作品《丰收四屏》,他拆解“明”的金文,明字的“日”与“月”变成装满瓜果、元宝的大缸,“身为屏东高树的农家子弟,我曾陪着务农的父亲辛苦去垦荒地。父亲白天耕作,晚上替人巡田水,非常辛苦,只有丰收的时候,才能带给父母喜悦。但我父亲却告诉我,无论多苦,都一定要让我读书。所以这幅画是特别为了父母创作的。”
梁永斐表示,他的书法启蒙是伯父梁昭金,尔后就读台东师专体育科时,在学校是书法社社长,向指导老师陶金铭等书艺家学习,踏入公职后仍持续书艺创作,“在师专时,我书法写得比其他人好,但老师陶金铭告诉我,你写书法要像你自己,不能像我。”
后来梁永斐在担任公职时,与水墨画家李奇茂成为忘年之交,李奇茂也建议他,字的线条是创作的基础。梁永斐再研究梵高、高更、康丁斯基、蒙德瑞安、米罗、毕加索、波洛克等艺术家的作品特色,把西方艺术、建筑结构的风格融入,“所以我从‘书有法’逐渐到‘书无法’,再到‘无法无天’,没有框架,也没有法的拘束,无法就是万法,无拘无束任逍遥。”
长年担任公职的梁永斐,在公务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书艺家。虽然并非美术科班出身,他从小喜欢写书法,师长鼓励下持续学习、创作,从传统书法到融合西方艺术,自成一格,兴之所至,连餐巾纸、餐垫和锅碗瓢盆都能拿来当创作媒材,“下班吃过晚饭后,静坐完,放音乐,静下心,让身体随之律动,创作灵感来了,下笔一气呵成。”光是近十年就出版9本画册,累积超过1600件作品。
梁永斐的书艺创作融合东西方艺术,从传统经历蜕变,遁入无界,如今再也不受框架规则拘束,自成一格,无法无天。(邓博仁摄)
梁永斐的创作自成一格,后方作品为《法轮常转》,即是以锅碗杯盘拓印成圆圈。(邓博仁摄)
走进梁永斐的《书艺无界》个展,明明是看似静态的书艺创作,他边解说创作过程,边乐得手舞足蹈,有时彷佛在指挥乐团,口中哼着“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有时则捻着莲花指,随音乐摆动身体,自在欢乐,“我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有音乐,才能忘我、融入,自然地完成笔下的线条。”
在逐行逐句地看完此帖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压抑的喜悦,震动了整个生命!怎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贴? 说的真有道理啊!
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楼主{author}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楼主{author},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