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6-5 05:55:33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研究形势

  这些书家,在兴阑之时,“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实际上这种功夫都是从平日周周匝匝的实际功力中来,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俸至也。未动笔前,须兴高意远;巳动笔后,贵随机生发,王铎谓:“盖字必先有成局于胸中,剪裁须有古法,岂独略于左而详于右乎!至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气能流畅,势乃合拍;静中发动,机乃流畅。气与力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气米源于充沛的笔力,功力深,笔力到,自然精神足。落笔之后,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柔软的毛笔便能在纸面的空间上产生出无穷的变化,当通幅呈现出一种精神团聚的气势时,就会产生一种形质动荡的力感。
  书笱行书,还要把握适当的创作时机。孟子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镒基,不如待时。”在创作之前,先要培养兴致,酝酿气机,或焚香啜茗,或对纸凝思,或散步清吟,或翻阅古帖,或箕坐鼓气,或处默静会,俟胸中有得,然后伸纸舒墨,兴酣落笔,此即“意在笔先者”,或日“养气,在捕捉创作之最佳时机;落笔之后,时觉心手间有勃勃欲发之势,便是机神初到之候,诚如东坡所谓:“作诗火急违亡捕,清景一失难再摹”,当及时把握住这一瞬即逝的灵感而因势变化,则必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似云出岩间,无心有态,此即所谓“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力和气二者之间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力不一定有势,但有气势的作品必有力量。因此,可以说笔力是产生气势的物质基础。“永”字八法中的侧、勒、努、策、啄、趋、掠,砾,都是一种力,一种势。总而言之,笔势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功力和圆熟地用笔基础之上,
  张怀罐《玉堂禁经》所谓:“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唐代的着名书家张旭,他写草书时,常借酒助兴,当其酒酣兴来,翰落如飞,如惊雷激电,变怪杂出,及其既醒,再重睹所作,无- -失笔,如有神助,完全达到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不知书者,或以为有狂怪之态,殊不知其狂怪乃艺术个性之狂怪,非字型之狂怪耳。故其书虽姿性颠逸,而书法极有规矩,试观他的《郎官石柱记》,楷法精劲,极有法度,苏轼谓: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故知其“颠”非真颠也。唐代还有一个书家怀素,亦常以酒助兴,及其兴到之时,但见他奋笔疾书,若惊蛇走虺,骤风狂雨,“忽然绝叫三四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其意态可谓“狂”也,但其所作草书,“虽宰意颠逸”,但“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故知其“狂非真狂也。
  沈宗骞《笔法论》中云:“昔人谓笔力能扛鼎,盲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唐太宗《论笔意》中亦道:“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纵横牵掣即指写横直画时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逆势动作;钩钚盘纡即指转折钩挑时的运转动作。楷书以点画为形质,盘纡于虑,为无形之使转;草书以点画为性情,盘纡于实,为有形之牵丝,而行书则介乎二者之间,形质性情兼而有之,尽管书体不同,而锋俱一脉相承。 使转是否得法,完全凭藉手腕的轻灵圆活,米昔曾谓:“把笔轻,自然心手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如手腕太紧张僵硬,则笔机死矣。
  周星莲《临池管见》谓:“笔锋落纸,势如破竹,分肌劈理,因势利导,要在落笔之先,腾掷面起,飞行绝迹,不粘定纸上,讲究生活,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亦不尽,故能墨无旁渗,肥不胜肉,瘦不露骨,魄力气韵、风神皆于此出,书法要旨,不外是也。”
  因此书写行书时手腕当随着笔势的运动左右摆动,翻腾起倒,十分圆活,及其既定,归于正直而锋仍能恢复原样,斯为得法。一枝笔能处处兜得转,合得浑,拓得开,留得住,气机自然流畅。书写行书,不但腕法要熟,而且笔法也要熟。所谓“笔法”即是研究一枝笔在点画中运动的方法,包括中侧、方圆、藏露、顺逆、曲直、轻重、徐疾等,熟在法而不贵熟在貌。初学之际,当以规矩为先,不妨迟缓,待至纯熟之极,空所依傍,自然容与徘徊,意到笔随,气势有余。 因此,行草书创作之前,必当意在笔先,审上下,观左右,安顿节目,斟酌布局,俟胸有成竹,然后大胆落笔,自然一气呵成。古人作诗作文,胸中须有一段奇气盘结于中,其喉间有许多欲吐不吐之物,蓄积既久,势不能遏,一旦触景生情,灵句妙语,自然喷吐而出。书贵得法,然以点画论法者,皆蔽于书者也,求法当在体用完备处,仍真得法也。
  一般地说,研究形势,有二种基本方法:一是以形求势;二是因势生形。“以形求势是剖析法,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因势生形”是得势法,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历史上每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都有自己独到的取势方法。通过剖析,可以从形式的变化中摸索到其内部的客观规律,从而增强学书者对笔势的深刻理解,只有通过理解,才可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把握住这种内部的运行规律。气势虽然出于笔墨,却源自胸襟,又与法度的圆熟和兴致的勃发等综合因素有关,如只在点画上论气势,则往往会流于形式,依样画瓢,势必就不能生发,不能产生灵妙莫测的变化。字欲得势,还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正确的执笔和圆熟的运腕是产生笔势的重要条件。肘能悬,则笔势无限;腕能活,则使转灵活。

只想愛你 发表于 2020-6-5 16:42:58

在逐行逐句地看完此帖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压抑的喜悦,震动了整个生命!怎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贴?

leonvive 发表于 2020-6-6 12:07:16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傻猫仔 发表于 2020-6-7 02:28:28

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福至心动 发表于 2020-7-3 02:35:57

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

小熊 发表于 2020-7-30 03:20:42

说的非常好 说的好啊!我在xx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

mcrdupu 发表于 2020-7-31 09:43:49

不错,感谢楼主

总统先生 发表于 2020-7-31 12:28:16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XztQPsky 发表于 2020-8-1 10:57:18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顶顶多好 楼主你的高尚情怀太让人感动了。

轨迹1984 发表于 2020-8-3 06:30:53

说的真有道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研究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