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1-12 06:11:36

管窥书法艺术之魅力

  我兴致勃勃地前往“兰亭”景点玩耍,沿途是翠绿的柳树点缀的长堤取沙岸,在这美景之中,时不时就会无为踏青的雅士们助兴的小酒家。这野外的风光真的是好美啊,一路上斜阳取微风轻拂着我的骏马,遥想当年萧翼“窃得”《兰亭序》真迹后,在马车内展开《兰亭序》真迹欣赏,催开路边、街市里百花时的美景,大概取此时我眼前沿途的春暖花开之景是一样的吧。
  李世民晓得了《兰亭序》真迹就在辨才和尚哪里,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一直推说不晓得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了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成书生,取辨才接近,相机行事。
  萧翼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奇怪地告诉他是《兰亭序》真迹。萧翼故意说此帖早已轶失,哪里有什么真迹,必定是假的。辨才一时好胜心起,就从屋梁上的洞内取出《兰亭序》真迹,给萧翼赏鉴。萧翼认真察看了一番,公然是真迹,心中窃喜,但脸色却当即规矩了起来,“力证”此为赝品。如此一来搞得辩才和尚也有点不敷坚决了起来,于是没有将此《兰亭序》真迹当即收起来,而是放在了书斋中,继续深入地察看取研究。
  萧翼“窃得”《兰亭序》真迹后,乘坐驿站的马车,在穿街过市的回程中,展开《兰亭序》真迹欣赏时,路边、街边、市场里的百花都随之而开放。
  萧翼对书法颇有研究,因而取辨才和尚相谈甚欢。待两人关系密切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做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这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虽然没人能够敬献《兰亭序》真迹,但知情的告发者还是有的。本来王羲之本人也十分爱惜如有“神助”的做品《兰亭序》,将它视为传家之宝,叮嘱不成别传,由此传到了王羲之的第7代曲系孙智永手上。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对祖上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崇敬,决心要将祖传的书法发扬光大。经三十多年的勤奋,智永的书法名声鹊起,其《真书千字文》等代表书做,被历代评论家赞誉颇高。智永逝世前,将《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相当的爱好,他深知《兰亭序》的价值,于是在卧室的梁上特地凿了一个洞,将其收藏在里面。
  2021年除夕,《徐良夫书法做品展》在故宫紫禁书院·武夷山分院隆沉开幕。笔者有幸前往观摩。展中有徐老临摹《兰亭序》的做品,驻足其前,徐老师以王羲之的字做为字范进行演示的教学场景浮现眼前,不由联想起集“诗、书、画”成绩于一身的明朝大艺术家徐渭写的一首题为《兰亭次韵》的诗歌,此诗附有一个短序,全文为:
  在其后的某日,萧翼趁着辩才和尚外出处事的机会,窃得了这《兰亭序》真迹。之后萧翼当即到了本地的官府,亮明身份,奉告官府以敬献《兰亭序》的表面前去奖励辩才和尚,并说明此事的原委。
  思绪回到徐老的做品展上,看着《徐良夫书法做品展》序言中所援用的徐老原话“书法和我,我和书法‘相看两不厌’”,此时似乎对此言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据我所知,徐老在“武夷和园书社”成立之始,就在武夷和园免费开班教学,从未间断。以书法家的高度,深入浅出地教导了一批又一批不一样春秋层次的书法爱好者,受其恩德者不可胜数。俗话说,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徐老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持之以恒。究其动力来源,大概就是徐老对书法的热爱以及书法带给徐老的审美愉悦,所谓“相看两不厌”吧。
  虽然徐渭只是援用此漂亮传说,来说明《兰亭序》的艺术魅力达到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境地,然而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无尽魅力倒是持之以恒,实在具有的。
  俗话说字如其人,徐老的书法做品无不透着安好、厚实、高雅、高远。大概你我经历不一样,术业悬殊,正如《兰亭序》中所说的“夫人之相取,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而我们却因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而共同走到了这里,静静地感触感染着徐老书法做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深深地沉浸于徐老做品的艺术魅力之中,实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矣。
  相传,文韬武略的一代盛世帝王李世民,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喜爱王羲之的做品。于是李世民亲身为王羲之撰写《王羲之传》,将王羲之推上了“书圣”的地位。帝王好之,其属下哪有不尽力搜罗敬献的道理。一时间,几乎将留具有民间的王羲之做品搜罗殆尽。但可惜的是,一直未见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做为一国之君,却有得不到的工具,李世民一想到这,就相当的不爽。
  徐渭乃是绍兴府山阴人,“绍兴山阴”古称“会稽山阴”,因而说徐渭是浸湿在王羲之取《兰亭序》的各种美好传说故事中长大的,诗的短序说的就是他小时候听闻的这类故事之一。
  看,这新修的曲水流觞景观,引来的是兰渚山麓上的渚溪之水,清澈透亮。伴着稍远处那古色古香的寺庙,以及附近岩石上垂下的几株茶树,看起来真的像是王羲之当年兰亭雅集时的场景。想想永和九年王羲之他们的兰亭雅集,就仿佛是今天刚发生的工作一样。白云苍狗、光阴飞逝,真是让人不胜回顾啊,昂首仰望天边的晚霞,怎不令人心生难过。
  诚然,白云苍狗、世事变化在所不免,但人类向往美好,逃求审美是不会改变的,正所谓“虽世殊事异,其致一也”。相信后来欣赏徐老做品者,也能如我此时的心境一般,有感于徐老书法深厚的艺术魅力,而尽享审美愉悦所带来的心灵抚慰吧。
  “相看两不厌”出自李白诗歌《独坐敬亭山》。李白终身七登敬亭山,此诗创做于哪一次登敬亭山之时,具有争议,笔者倾向于是创做于李白最初一次登敬亭山,也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此时的李白年逾花甲,经历了战乱、牢狱、流放后,再来到宣城,再上敬亭山,没有了昔日的伴侣如云,没有了热闹的送来送往,他独坐敬亭山,退净了往日那俗世的浮华,沉淀出了内心非常的安好,于是有了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
  徐良夫老师,号退笔,福建建瓯人,曾任武夷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南平市书法家协会参谋、武夷和园书社常务副会长。其书法做品取书法论文多次获奖,出书有《书法根本教程》、《书法艺术概论》等多部书法专著,在书法范畴成绩斐然,被人们卑称为徐老。
  后人在评价这首诗时写道:“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身在虚空,一无挂碍”。这是多么的淡泊取空灵啊。徐老沉浸于书法艺术之中,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彼,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产生了深深的共识,我想这大概就是徐老境地升华的实在写照吧。
  书法艺术伴跟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如果纯粹从美学上看,我们的先人最早粉饰在陶器上的粉饰图案取标识图形,既是汉字的雏形也是书法艺术的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的书法艺术取中汉文明是一直并存的,且从不曾中缀过。不只如此,汉字的书法艺术历久弥新,跟着文化学问的不竭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如今的消息化时代,书写已变得不是那么的主要,然而“写字”的艺术却未遭到丝毫的冲击,反而有慢慢普及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我们从“萧翼窃《兰亭记》掀阅,百花一时尽开”的漂亮传说中能够窥见一些端倪,那就是人类的审美需求。换言之,在书写汉字的功利需求慢慢淡去的时候,书写汉字的审美需求就被愈加清晰地凸显了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窥书法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