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6-3-30 21:54:53

连载2)一个普通工科男的七年职场经历

  年会后就面临着元旦假期了,不知不觉一个月的实习期就要到了。老Four专门抽出了一下午的时间跟我们这些研发的实习生在小会议室单独聊天。轮到我的时候,老Four问我,
  "实习了这么长时间,你觉得公司怎么样?"
  我想了一下,小心谨慎地说到:"不错啊,我很喜欢咱们公司的工作氛围。"然后在心里偷笑,每天上班除了聊天就是打游戏,这工作氛围能不喜欢吗?
  老Four笑了一下,说了一句让所有面试者都梦寐以求的话,"公司也觉得你这段时间的表现还可以,你愿不愿意来公司正式工作?"
  虽说评价是"还可以",但是我心里还是暗暗窃喜,不过吸取了上次900块实习工资的教训,我连忙问,"那,转正了之后公司的待遇怎么样?""哦,公司的员工的待遇是这样的,税前工资2000,年底双薪……"
  我的的心立刻从天堂跌到,后面的话就没怎么记住。可能是见我脸色不太好,老Four继续说到,"公司因为自负盈亏,所以可能短期内资金有些紧张,但游戏发布后根据盈利情况,会有丰厚的金。"
  在我心里面瞬间有一万只‘某种马’奔腾而过,有钱办那么大排场的年会没钱给员工涨工资?游戏发布!老Four组的游戏倒是快公测了,瓜哥组的游戏八字还没一撇呢,而且"丰厚"是多少?
  在D市这种平均工资不高,可消费却直追一线城市的奇葩二线城市,2000?还是税前的!扣除个税、社保之类的,最终到手的软妹币绝对不超过1500(07年那会儿个税起征点是1600,06年还要更低一些),每个月除去衣、食、住、行,我恐怕要直接去大街上混丐帮了。况且,税前2000就签了,我回去会被小伙伴儿们死的,我们整个系都还没人签这么低的工资呢。"那将来我能有机会转到总公司工作吗?"我还不地问了一句,说实话总公司在行业内名气很大,而且私下里听说待遇还不错。
  "不能,我们分公司和总公司之间的人事部是相互的。"
  之后又扯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哦"沉默了一会儿我说,"那好,我会回去仔细考虑一下的。"
  "嗯,好的,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Tips:直话直说太伤感情,为了给将来见面时彼此留些余地,所以咱们中国人说话最讲究的是一种含蓄美。例如,当你听到面试官跟你说,"你回去等我们通知吧",那意思就是说,"你赶紧回去洗洗睡吧";如果你听到面试者说"我会回去再仔细考虑一下"的时候,其实意思就是,"你们公司不符合我的要求"。
  于是出了小会议室后,回到办公桌前,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辞职信,毕竟实习生也算是在职嘛。在辞职信中,我深切地怀念了公司附近快餐店的扬州炒饭和红烧肉,又真诚地感谢了老Four和瓜哥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最后还表达了对公司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班前我将这份辞职信Email给了老Four,又抄送了一份给瓜哥。
  在2007年元旦假期的前一天,我拿着900大元,离开了J公司,结束了我的实习生涯。后来听说我们这批实习生大部分都没有签,半年后瓜哥也因为某些原因辞职了,传闻是与公司高层不合,但我没有仔细求证过。小朱在工作了一年后也辞职了,回到广东老家,在当地找了一份工作。令人意外的是,我们这些实习生中干的最长的居然是在策划部每天空想那哥们儿,
  直到两年后我在一个公交车站偶然看见他,聊天中我得知,他居然还在J公司工作。
  总结:实习这一个月中,我的收获是巨大的。瓜哥手把手地了我如何设计大型程序的一个组件,并让我欣赏到了一个程序设计牛人的风采,在后来的工作中,我经常以瓜哥为目标,在从一个编码工人到通往软件设计师的溜光大道上一狂奔。从老Four那儿我学到了春风化雨的管理风格,在后来我从事管理的那两年中,我尽可能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且在J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了解到了一个大型程序设计、实现、测试的各个环节,虽然只是皮毛,但结合大学时软件工程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对软件开发我有了更深层次的。
  唯一遗憾的是900块的实习工资实在太少,由于实习生跟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同步,我跟小天下班后根本来不及去学校食堂吃晚饭,于是我们俩吃遍了我们学校周边的所有饭店,直接导致这个月伙食费突破了1200大关,期间不得不向家里又请求了好几次支援,因为这事儿还被家里嘲笑了好久。
  元旦假期之后,我又恢复了猪一样的大学生活,没事儿就窝在寝室或者图书馆看书,毕业设计开题后,找导师报了个到,领了一些资料回来之后就没再去过。
  这个时节各大公司的专场招聘会基本上都绝迹了。
  2007年1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之后,学校迎来了春节前最后一场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其实主要是面向那些考研考试发挥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学,谁知道很多已经保研的同学,据说是想提前体验一下招聘流程,也去投简历,把员老师气到不行,因为好的工作机会就那么些,而那些保研的同学大都成绩出色,他们过了面试又不可能签协议,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院的就业率。
  招聘会是在我们学校的体育馆举行的,因为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场大型招聘会了,所以来了好多家公司,不过大公司不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公司,各行各业的都有,每个公司一个展位,逛起来跟逛菜市场差不多,不过我们这些逛来逛去的人是卖家,摆摊的是买家,商品就是我们自己,这么说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儿惨?
  有些同学为了这场招聘会还专门买了正装,一副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扮相,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舍的花那个钱,最终牛仔裤、T恤,带着一个大黑框的近视眼镜,然后背了一个单肩的挎包就去了。
  PS:我当时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学生还是要穿得像个学生的样子,装出来的成熟那不是真的成熟。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把找工作的目标定在了自主研发型企业上,当年软件行业在国内的状态是,研究所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普遍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而且对英文程度要求很高,而能存活下来的中小型公司大多数都在作外包,就连IBM、HP这样的公司在D市的分公司也都是在做外包业务,所以当时要想找一家自主研发产品的公司,不太容易,当然互联网公司除外。
  Tips:若干年后回想起当年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择业标准,才发现其实想多了,工作了几年后与同学们交流了一下才发现,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小本科生来讲,自主研发与外包真的差别不大。选择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份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上,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未来事业的起点,这个起点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当时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哪懂得这些,后来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我是大概九点多的时候去的体育馆,一直逛到了快十一点连一份简历都没发出去,心里正在暗自着急,忽然看到右前方不远处一家公司的展位,不禁眼前一亮,在那儿收简历的竟然是个漂亮的学姐,好吧有点儿跑偏,但当时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工科男对漂亮一点儿的女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免疫力的。
  我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当然是仔细看看该公司的招聘需求,嗯,还有顺便近距离欣赏一下:齐耳短发,目测身高接近170,稍微有些瘦,年龄看起来比我大一点儿,微笑起来清清爽爽的样子……
  书归正传,我略过海报上其他岗位的描述,看到软件研发岗位需求:精通C/C++程序开发,熟悉MFC框架,了解TCP/IP协议通讯者优先……,再看一下公司的简介,这是一家民营的自动化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从硬件到软件都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至于公司荣誉之类的内容直接略过不看。招聘信息的最下面一行写着月薪3500。
  看到这些内容,我当时的心情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呀,虽然公司的规模小了点儿,工资低了点儿,不过大体上还是满足了我的要求,更何况负责收简历的还是个漂亮学姐。
  Tips:我当初对“自主研发”的理解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发产品,工作了以后发现“自主研发”的意思其实是要按照老板的想法开发产品,唉,没文化害啊。
  我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简历递给她,
  "学姐,你好!"憋了半天就蹦出这么一句话。
  PS:若干年后跟婷姐(就是眼前这个漂亮的学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说起对我第一印象,她开玩笑地说我当时的打扮就像个书呆子似的,看见我一脑门儿的样子又补了一句,一看就是个爱学习的,我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评价。其实这个看法还是蛮中肯的,至少和我对自己当年的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已经临近中午,这家公司又比较小,所以展位上没什么人。
  她拿起我的简历看了一会儿,好奇地问到,"你条件不错啊,怎么还没找到工作?"
  我就把在J公司实习的事儿以及我自己的择业要求讲了一遍,学姐偶尔会插上一句话,因为涉及到了我熟悉的领域,所以就没了刚开始时的紧张。不过,具体谈话内容因为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了。
  之后她微笑着说,"你的简历肯定没问题,明天就直接来参加我们公司的笔试吧,我就不再打电话通知你了。"
  随后告诉了我笔试的时间和地点。
  我想了一下问:"学姐,那我明天去要带什么吗?"
  “你带一支笔就行了,明天主要是一些编程方面的问题,看你的简历做过这么多程序,肯定没问题的。”说完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
  于是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我第二天的笔试。笔试的地点安排在了学校的一间大阶梯教室中,即使来参加笔试的人都拉开了距离,人也依旧没有坐满,一屋子大概能有七八十人的样子。
  漂亮学姐很早就等在那里,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人个头不高也就170多一点儿,长得有些黑,头发有些长,头顶上还有一些头发在桀骜不逊地纠结着,他说话的时候语速很快,但嘴角总是习惯性地向左侧的脸颊瞥,穿得很随意,走起来风风火火的,腰上的一串儿钥匙还会稀里哗啦的响,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他叫林傅北,当时他还只是研发的一名普通员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的顶头。
  笔试的题目共分两种,一种是软件,一种是硬件。根据应聘的岗位不同去选择不同的试题。让人意外的是居然有人地同时选择了两套试题,这个举动让考场的人都为之侧目,于是很快就有人模仿,不过我还是老老实实地选择了软件方向的笔试题。看到试题后就发现这份试题的迹象十分明显,有几道题甚至在那本著名的《X宝典》中还看到过原题。
  PS:当年只顾着嘲笑出题的人没有水平,两年后当轮到我自己出题的时候,在辗转反侧了几个晚上之后,终于也悄悄地翻开了《X宝典》……
  Tips:我不知道大企业的HR是否有自己的笔试题库,但一般小企业根本没有的HR部门,笔试题,尤其是技术部门的笔试题都是该部门有一定资历的员工自己出的。
  题目不多,但覆盖范围比较广,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算法、软件工程,连编译原理都有涉及。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最后一道设计题,那道题我印象很深,一共100分的试卷,最后一道题红果果地占据了30分之多。读了一遍题目后,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题目的内容是设计一个网络客户端程序,根据一段给定的协议,从一个远程设备上读取一些数据……
  这简直就是专门儿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在J公司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网络通信编程,有强大的瓜哥帮我打下的基础,用例图、类图、协作图加上一段简单的伪代码,就这样直接从我的大脑中拷贝到了卷子上,三两下就将这道题搞定了,看了看周围的人还在为试题纠结,于是地率先交了试卷。
  看了看漂亮学姐,又顺便看了一眼旁边的林傅北,笑着跟他们告辞。心里却想着,按照常规套不是应该有个什么“三笑留情”之类的桥段吗?可惜漂亮学姐只是面带喜悦地翻看着我的试卷,我只好略带遗憾地走出教室。
  一周之后我接到通知,让我带着三方协议去X市的Z公司参加最后一轮的领导面试。
  Tips:有过面试经验的人都知道,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已经能够确定进入这家公司了。
  PS:数学中最常见的未知变量一般称为“X”,而这家自动化公司后文我们称其为Z公司。
  PPS:考虑到牛人太多,我决定后面的文字要更加深入地潜伏下去,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我也会略加修改。因为要爆料,为了将来见到老公司朋友们的时候不至于太尴尬,山河不得不在这里跟大家赖皮一下。先说好,未来大家关于Z公司的所有猜测本人是一概不认的,假如某天有人问到我我只会说Z公司的事儿都是我编的,将来我不认账的时候还请大家海涵。
  Z公司就坐落在X市的创业园区,规模不大,只占了创业大厦3号楼的五、六两个楼层。
  在这里我先简单地818这家Z公司的背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了推进高校和科研所的研究尽快向产品,国家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于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纷纷下海,Z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Z公司的老板姓曾,福建人,某著名大学教授,04年的时候凭借其在研究所研发出来的产品,顺利打入市场,随后成立了这家公司,由于有研究所的科研经费做支撑,所以公司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开始扩大产品线。
  这也是我选择面试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有着各种各样的科研经费做支撑,这样的公司想赔钱也不大容易啊!
  走到大厦门口,我看到一排挂在门口的公司招牌,就感觉有点儿凄凉,没有自己地盘的公司实在有点儿。那感觉就像是住宾馆的时候,有的人住标间,有的人住单间,而你只能睡大通铺一样,就更不用提有些土豪还在住着豪华套间了。只好在心里安慰着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吧。
  由于是个周末,整个大楼里面的人不多,最后的面试是在六楼的大会议室举行的。轮到我的时候,走进会议室,我瞬间就了,面试的阵容简直太了,会议室内是一个长条形的会议桌,桌子的一边有给我留下的座位,另一边则满满地坐了一大排的人!粗看了一眼恐怕有将近十个,要知道Z公司连带生产人员一共也才不到四十人而已。
  紧张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不紧张,我跟对面的面试团问了声好之后就坐了下来,向对面扫视了一圈,然后把目光定在了坐在最中间的中年男人身上。我心想这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了吧?
  果然在我坐下没多久,那个坐在中间的中年人开口说到他就是Z公司的总经理,并跟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面试团的们,里面我只见过之前陪我们笔试的林傅北,当然还有漂亮学姐,这时我才知道她的大名叫庄文婷,主要负责在旁边做会议记录。
  由于对面人太多,我只好重点打量正对面坐着的老板,四十来岁,身材有些微微发福,眼睛很小,戴着一付金色细框的近视眼镜,但是眼神可以说是凌厉,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你看,每说一句话,就习惯性地向冲着你笑一下,这种笑容很熟悉,后来才想起,经常能在电视上那些的脸上看到,由于当时我还很年轻,只觉得老板的笑容很和蔼。
  开始面试的时候,先是问了一些技术问题,问题比较杂乱,就不在这里详述了,主要是我也没怎么记住,总之知道的我就回答,没接触过的我就直接回答说"不知道",后来聊了聊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之类的,老板还向我了一下公司的ISO9000管理体系,我没接触过,但想起软件工程里讲过的CMMI管理模型,感觉应该差不多,就扯出来侃了几句。
  最后老板问我,"你对我们公司还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我想了想就坦诚地说道,"公司的工资不太高,我希望的起始月薪至少能达到4000以上。"
  老板就笑了,看了看两边的人然后跟我说,"这个,就给你一个人涨工资,对其他同一届进来的不太公平啊,你看这样吧,如果你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公司做出一定成绩,我多给你一些金作为补偿,你看怎么样?"
  我当时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无功不受禄嘛,就没在纠缠这件事儿。
  Tips:这是个坑,请大家牢记,一切没有写到合同上的承诺都是废话,有一百种可以毁诺又不损信誉的方法。
  然后我又问,"咱们公司平时加班多吗?"
  老板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林傅北,林傅北想了一下开口说道,"公司不强制大家加班,平时加班都凭个人自愿。"
  Tips:这句话大家请学习并灵活掌握,这句话的隐含含义其实是"公司经常加班,而且因为自愿所以没有加班费。"
  我当时傻傻地没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单纯地以为工作以后可以自己决定加不加班,于是心下觉得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zongguo6 发表于 2016-3-31 01:38:09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寂寞有染 发表于 2016-8-6 20:32:47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2)一个普通工科男的七年职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