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6-7-31 18:40:20

爱因斯坦揭开的教育秘密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今日教育传媒”关注即可!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论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段话在教育界流传甚广,当我读完《论教育》全文之后,觉得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因为爱因斯坦这篇讲稿对教育的理解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对教育的经典论述之一。
  教学的价值是培养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在这篇关于教学的价值是“培养工作和思考的人”的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脑力上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那个诙谐的人确实讲得很对,他这样来定义教育:‘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着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是专读文史;教育转型之后曾提出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有评论说“高考语数外”偏重于文科,莫衷一是。而爱因斯坦“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他认为“工作和思考”素质能力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行动和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实际上,有了“工作和思考”的素质,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会游刃有余,并不完全要书本知识基础有多雄厚。学校教学最终“剩下的”是能力素质。在今天的教育语境下,如何理解这一段话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教学价值。这些年,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核心素养”。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于是“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以为“核心素养”所涉及的正是爱因斯坦所提出“人们忘记了在学校所学过的每一件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这些东西是课程教学之外获得的能力。爱因斯坦所说的“培养工作和思考的人”的素质,正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包括:认识、方法、逻辑、思维、价值、、伦理以及观察、研究能力等等,这些并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剩下的”东西的价值,即教学的价值所在。
  上个世纪之初,东渐,我国的教育随社会一起转型,中国教育有很大的进步。我父亲刘百川先生,1956年曾著《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书,这是国内最早研究全面发展的专著。他在这本书中写道:“要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这也是属于学校教学过程所剩下的。他说:“只有认识、情感、意志同时起作用,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见,我国基础教育从很早起就注重这些素质能力的养成。
  国内有学者认为爱因斯坦的这段文字最早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的:“如果他确实遇到这种细节,那时他也许己忘记了你曾教他的有关此事的情况。”“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本参考书中查到。”
  爱因斯坦说:“我也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基础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而今天我们的通识教育也有别于专业教育。因此,通识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就是要让大量知识能够被“忘掉”。显然,爱因斯坦和怀海特的“忘掉”有本质的区别。爱因斯坦说的是各种素质能力的总和,而怀海特说的是激活并应用知识的能力。
  “丛林”不适用于教育
  爱因斯坦在这篇中说:“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作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我们应该从这个视角审视学校教育的价值,虽然大家把“工作和思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而涉及人成功的价值取向是“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今天“小而中,中而大”,追求“人上人”的教育注重的并不是“贡献什么”,而是“取得什么”,教育完全沦为一种工具,这不是爱因斯坦的教育观点。
  爱因斯坦还说:“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行动和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如果学校教学培养出的仅仅是工具,那么在社会上寻求的就会变得非常功利,必然把“取得什么”放在更显著的地位,而忽视“贡献什么”。
  爱因斯坦在中继续说道:“的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的理论,被很多人来作为鼓励竞争的根据。有些人还以这样的办法试图地证明个人竞争这种性经济斗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正像在一个蚂蚁窝里的个别蚂蚁之间的交战说不上什么是为所必须的,人类社会中各个之间的情况也是这样。”
  爱因斯坦认为:“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如果把教育看成是选优或者选拔的过程那是错误的。教育过程是不能引入“丛林”的。
  我们教育公平是说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公平教育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是没有优胜劣汰的教育,是尽可能让人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
  三种不同性质考试的功效
  考试是现代教学效果诊断方法之一,这有别于中国科举制度中的考试。通过考试检测教学过程的效果,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可以对不足进行补救。如果用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就和科举制度的考试并无两样。PISA测试是一项由国际经合组织(OECD)举办的中学生综合水平测试。这种测试只是一种对教育评估的手段,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之一,既没有教学诊断的意义,更没有选拔的意义。而我国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我国学生PISA测试成绩领先欧美,引起一些议论,多数都是PISA测试意义,间接说明我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倾向选拔,而忽视人的“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大概只有高考自主招生的部分测试能考查学生的部分能力。无论你如何评价,学校教学的价值不在于分数。无论你如何改变计分方式,也总会有“漏洞”,必然会产生博弈,博弈并非教育本身。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素质能力养成的过程,不是一个选拔、选优的过程。我阅读爱因斯坦《论教育》的最大收获在于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段话所要表达的精髓是,不在于形形色色考试的结果,而在于学派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有了能力和理想的学生将来才会对社会有贡献。
  (作者刘古平,系教育家刘百川之子,主要研究教育史、教育理论等)
  免责声明
  3.轰动全球的短文:《年轻》
  今日教育135做最好用的编辑器教育主流教育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tel:
  觉得文章不错点下方广告以资鼓励,不花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点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kdkhjfe 发表于 2016-8-1 03:12:44

抢二楼要并不只是技巧,同时这在磨练一个人的心态,意志,反应能力,良好素质, 就拿我说吧,见到你这种小喽喽,总是轻蔑的笑了笑,无视之。不过说还是要跟你说明白的 抢二楼不仅仅关系到一个贴的内涵,还有可能关系到各国与各国的和平,你知道吗 抢二楼不能带一丝恶意,更不能带有侮辱性,不能有粗口,再看看3L你这SB在胡言乱语说些什么 你要记住,你是抢二楼的,那么就必须要温柔,素质,有爱 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别看现在抢二楼并没什么,其实,这是在考验你,这次你没通过(你个脑残!) 抢二楼事关到你将来的路,你的人生,通过这次事件你看着办吧 抢二楼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素质程度,2L素质往往要比3L高出很高一个台阶 一如既往守护二楼,不让任何图谋不轨的人占夺,抢二楼重要的是心态,可孩子你太浮躁了 在你绷紧神经的那一刻就注定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你的悲剧不可避免 以上所说的都是抢二楼必备的,这次你没抢到2L不必在乎,不过名目张胆抢2L结果抢到三楼令楼下的人鄙视是不可免的, 调理好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你该醒醒了 想要做到世界顶峰级的抢二楼高手那是不可能的,一山更有一山高,小子,你有可能嘛 虽然如此,不能放弃,虽然做不到顶峰,但至少超越自己,安安分分做个3L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因斯坦揭开的教育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