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皴法与树法的演变:盛于宋元衰于明清
中国山水画自古乃中国人之所在。那么山水画的主要构成有山石勾皴、树法为主,人物、房舍、小桥为辅。今天笔者对中国山水画山石勾皴及树法演变做一简单梳理。首先从晋、隋时期山水画发展期开始。
一、晋、隋代山水画树石法萌芽期
1、东晋,顾恺之(345--409),字长康,小子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一个官僚士族家庭,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当时人称“才绝、画绝、痴绝”。
传为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卷,主要以人物、鸟兽绘画为主,山石树木为辅,而树与石皆是勾线平涂,“春蚕吐丝”描绘法。且是比例不称“水不溶泛,于山”的现象。
http://i5.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0.jpg
《游春图》局部
传为展子虔所作《游春图》(宋摹本),描述春天人们出游踏青时乘马至岸、乘舟于水观景的内容。中锋勾勒,山石略有皴擦几乎平涂,且颜色已有变化,阳面用青绿、山脚用赭石。
树木仍然稚拙,远景树木绘画一堆一堆的,缺乏层次,只是随着山石穿插。而中景与近景树的姿态已经较之晋代有了弯曲、穿插及大小的变化。且树叶法有介字、胡椒、大混点。(明显是唐五代以后风格)。下节笔者会描述到唐五代风格,可作参考比较。
二、唐、五代山水画树石法成熟期
1、唐,李思训(653--718),字建,一作建景,是唐室李孝斌之子。《旧唐书》中记载:“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因其任过左(右)武卫将军,所以后人长称他“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画艺和他齐名,故而,又被人称“二李”、大小李将军。
http://i5.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2.jpg
《江帆楼阁图》局部
其作品《江帆楼阁图》(传),山石勾勒仍然沿用顾恺之“春蚕吐丝”法,只是转折部分出现方笔,尤显遒劲。在轮廓线内又勾出细线,以显山石脉络,体现结构分明。
树法也出现攒针松、椿叶点、夹叶树、竹叶点。
2、五代虽然只有五十二年生涯,但是在绘画史上可谓人才辈出。
笔者先介绍目前存世作品第一个出现皴法的两位画家的作品。其次是两位南方山水的开创者。
五代孙位,生卒不详,浙江江东人,后居会稽,自号会稽山(601579,股吧)人。
http://i2.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3.jpg
《高逸图》局部
孙位所作《高逸图》中的石头是很高太的湖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线,然后自淡至浓不同层次的墨色皴擦出太湖石的质感。最后设以淡色。表现出来太湖石的瘦、透、奇、怪,凸凹倾斜、向背。(包括同时期卫贤所作《图》的山石勾勒亦如此图。)
另一位北方山水奠基人荆浩的出现,使得山石皴法有了新的突破。
荆浩,生卒不详,字,号洪谷子,后梁画家。河南人。著有重要理论《笔记法》。
http://i5.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4.jpg
《匡庐图》局部
所创豆瓣皴,是最早出现最为明显,且广为流传的皴法。作品《匡庐图》,轮廓线用转折的笔法勾勒,边缘线整齐,仿佛刀削斧劈,渲染则是在岩石内侧施浓墨,靠近轮廓线的外侧留白凸显光感。
树用春树点。传承:关仝、王蒙、沈周、王翚。
董源,五代,(?--962)字叔达,又称董北苑,南唐宫廷画家,江南人,所画皆江南丘陵地带,湖光山色,树木繁茂,一派江南气息。创立披麻皴法,以体现山石的向背。董源《龙宿郊民图》所用长披麻皴,树法介字点、一字点、鼠足点、柏叶点。逐渐丰富多样,为文人士大夫绘画指明了方向,巨然师承发扬。元代黄公望进一步发展了,成为明清至的文人绘画关键笔法。
http://i3.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5.jpg
《龙宿郊民图》
巨然,生卒不详,是五代末宋初画家,董源,皴法、点苔基本相似。但其山水以高大山岭、重峦叠嶂、而且山顶多以矾头尤为突出,他也以长披麻见长,并有短披麻皴穿插画面。其作品《溪山兰若图》、《关山行旅图》所用长披麻皴,短披麻、矾头,树法有排叶、介字点、下垂点等。
http://i4.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6.jpg
《关山行旅图》局部
董、巨披麻皴传承人:北宋:许道宁:拖笔长皴,江参:泥里拔钉皴;元:黄公望、吴镇、盛懋;明:沈周、唐寅、董其昌;清:四王吴恽六人、髡残、龚贤。
三、北宋山水画树石法第一个高峰期
美术史上出现第一次山水画高峰时期的三位大画家:关仝、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
关仝,字童、生卒不详,荆浩大,开创独特风格,被称“关家山水”。
传承其师荆浩豆瓣皴,作品《关山行旅图》开创大山之构图,豆瓣皴法硬朗,轮廓线皆为硬豪勾勒。其传承有:北宋燕文贵短条子《溪山楼观图》,元代钱选,清代龚贤、石涛、吴历积皴、密皴。
蟹爪树法,传承:郭熙、王诜、倪瓒、王蒙、王翚。
李成(919--967),字咸熙。居长安,因唐末避乱迁至山东营丘,故也称李营丘。
http://i8.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7.jpg
《读碑窠石图》局部
所创卷云皴,李成《读碑窠石图》轴,淡墨画平原景色,在一土坡上画几株乔木,右后有一大石碑,碑前有一老者骑驴上观看碑文,一随从持杖在一旁陪伴。所画树干挺拔有力,枝叶凄然,尽显蟹爪之力。可谓“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同时期郭熙师承李成,并发展成李、郭画派。李、郭画派卷云皴继承者:北宋:王诜;金代:李山;元:唐棣、曹知白、润;明:蓝瑛;清:王翚。
范宽(约967--约1027)字中立。所创雨点皴是从荆、关豆瓣皴演化而来,变长点形笔触,用中锋画出。表现山石的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以运用雨点皴著称,他的皴法被人称为“戗笔”,下笔均直,形似稻谷。范宽《溪山行旅图》雨点皴,传承人:清、石涛。树法:松叶点、菊花点、垂藤点、介字点。传承:王蒙、沈周、董其昌、清四王等。
http://i9.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78.jpg
《潇湘奇观图》局部
四、南宋山水画树石法第二个高峰期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使北派山水技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李唐是一个全能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当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还是山水画。
http://i2.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0.jpg
《江山小景》局部
从现存《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山石的轮廓线刚劲,皴法密集,所用皴法:短条子、刮刀、钉头、雨点具有,总的来说小斧劈皴。松树丛紧密沉重,有三棵的,有四或五棵穿插,树根多露于石外。悬崖处树法有介字点、菊花点、柏叶点。
斧劈皴:南宋:李唐、萧照;刘松年:刮铁皴;夏珪:拖泥带水皴;明:仇英。马远、马麟、苏显祖、林椿:大斧劈皴;金代:武元直;元:孙君泽、王振鹏、刘贯道;明:戴进、吴伟、李在、谢环、吕文英、王锷、倪端、郭诩、周文靖、周臣、唐寅、仇英、蓝瑛;清:王翚、金廷标、袁江、袁耀、焦秉贞。
刘松年,生卒不详,历任宋孝、光、宁三朝宫廷画家,画学李唐、董巨。所作《四景山水》变斧劈为刮铁皴。树法有一字点、细垂藤、松叶点。
http://i6.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1.jpg
《四景山水》之一
马远,生卒不详,字遥父,一家五代都在画院任职,本人在宋光、宁期间任画院待诏。画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取法李唐,取边角式构图,称“马一角”。《踏歌图》山石如刀削斧劈,把斧劈皴发展到极致,人物用简笔勾描法,钉头鼠尾,树法是下偃式拖枝法,拖至二到三层。有攒针松、一字点、破笔点。
http://i5.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2.jpg
《踏歌图》局部
夏圭,生卒不详,拖泥带水皴,由斧劈皴演变而来,适宜在矾过的宣纸或绢上使用的一种皴法。用较浓的湿笔勾轮廓线,然后趁轮廓线未干,再用较湿的浓墨或淡墨加皴,也就是边皴边染。
方法:饱蘸浓墨迅速用侧峰皴拂,然后使用淡墨水扫开,极淡处用清水笔再接再扫,从浓到淡,从有到无,勾皴染一次完成。夏圭《十二景山水》拖泥带水皴,树法夹叶点,笔触由里及表,层层运笔,树叶茂盛呈立体感。
http://i8.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3.jpg
《十二景山水》局部
五、元代文人山水画第三个高峰期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季四家。使文人画达到前所未有的尚意高峰。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取法董巨披麻皴,山顶多作小块矾头结顶。构图简洁,一片江南气息,天真烂漫。黄公望《溪山雨意图》有长披麻皴、短披麻皴,树法有松叶点,介字点,柏叶点,垂头点,细垂藤点。
http://i0.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4.jpg
《溪山雨意图》局部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浙江嘉兴人,在元四家中是一个真正的隐者,山水董巨,兼取马夏,干湿笔具用,常用湿笔点苔。《渔父图》披麻皴略变直笔皴法,树法有介字点,梅花点,垂叶点,所画山石树木密集之处及密,疏松之处及松。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http://i7.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5.jpg
《渔父图》局部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云林生等。所创折带皴,以侧锋干笔笔肚作皴。画风极简。《六君子图》折带皴、一字坡平直。树法有仰叶、一字点、介字、下垂点。倪瓒:折带皴传承人:明:董其昌清:渐江、查士标、朱耷。
http://i2.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6.jpg
《六君子图》局部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师承董巨、李郭,画风与王蒙截然不同,笔法密密麻麻,层层覆盖。王蒙《夏日山居图》使用所创解索皴、牛毛皴,也用披麻皴、卷云皴、并有矾头。树法:大混点、一字点、夹叶点、下垂点、蟹爪。王蒙:牛毛皴、解索皴传承人:明:沈周/文徵明/陆治清:髡残、朱耷、石涛。
http://i2.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7.jpg
《夏日山居图》局部
元四家在山水画技法上上承至五代,下传至明清六百年。
六、明清代山水画树石法逐渐没落期
沈周、文征明、继承元四家风格,唐寅卷承南宋院体,纸上作品融入文人画的逸趣,有柔和之气。仇英以工笔重彩的画风见长。总的来说吴门四家实际为商品装饰画雄距苏州,并无创新。这与时代有关。
http://i4.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88.jpg
《事茗图》
明末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缢文敏。董巨及元四家,披麻皴、米点皴、折带皴等,树法介字点、一字点、大混点、垂叶点、等。用墨如月光洒地,轻盈柔和。但在技法上也无创新,其自己曾坦言;“其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但其对明末清代山水画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http://i9.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90.jpg
《秋山白云图》局部
同时期四僧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为僧后弘仁。是新安画派创始人。
髡残(1612--1671)字介丘、号石溪。山水师蒙,喜用干笔皴擦,淡漠渲染,淡赭入画。
朱耷(1626--1705)字雪介、号八大山人、驴屋。山水董其昌,笔致简洁,得疏旷之韵。
石涛(1640--1718)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名原济,亦作元济。石涛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者,但不接受传统,更不向同时代人学习,早期就收新安画派影响,特别是受梅清的影响更多。
http://i8.hexunimg.cn/2016-09-29/186253491.jpg
《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
但是,四僧的作品因其审美取向,不被当时与主流社会接受,很快被四王及门下子弟的正统画派所淹没,以至于整个清代中晚期再无山水画高峰出现。
纵观中国山水画山石皴法及树法从晋代的初步发展,到唐、五代的成熟期,再到宋元的鼎盛,最后明清的逐渐没落,如同曲线一样自低到高,由高至低。正如明晚期王世贞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
山水绘画时代属性与各时期美学发展有关联性,亦如自然界月满盈亏现象,任何画家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不是每个人所能改变的。
http://img.hexun.com/zl/hx/articlePage/images/key.jp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传真:邮箱:
本站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帖就是要顶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 {author}阁下莫非就是当年华山论剑武功独步天下罕有其匹号称一朵梨花压海棠的少林寺智障大师收养的小沙弥低能的爱犬旺财踩扁的蟑螂小强曾滚过的一个粪球? 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真心顶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难得一见的好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