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6-10-8 21:15:46

【永晟亲子分享】平凡家庭如何教出优秀娃

  美国《时代》周刊8月的一期封面文章,关注了咱们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家庭,父母本身很平凡,也不是大富大贵,但仍然可以教育出特别优秀的孩子呢?文章研究了9组家庭,并总结出了6条教育出”非凡“子女的成功经验,下面,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
  文章选取了9组家庭来观察,虽然这些家庭里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但子女却是社会的“成功人士”、优秀人才。有公司总裁,有著名演员,有业内顶尖的科学家,还有的考入了哈佛商学院,最后奋斗成为杰出企业家。
  文章追踪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并从中归纳出了6点经验。第一条,是这些成功子女的父母大多有移民背景,他们来自海地、以色列、波兰、印度、中国这样的国家。第二,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有一方在从事跟教育有关的工作,不管是在大学里教物理,还是在幼儿园里教绘画。第三,大部分家长关心时政,对活动很热心。
  要是您听到这儿觉得,这个研究说的是美国孩子嘛,跟咱们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差太远了,那接下来的,可就是条条都有借鉴意义了。
  文章总结的第四条经验就是,多子女家庭出生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关于这一点,文章是这样解释的,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难免要经历跟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甚至还有打斗,而这些争斗,会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咱们不少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没有过跟兄弟姐妹一起“争东西”这么一个经历。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9个成功子女,是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就像生活在搏击俱乐部里一样。只不过啊,要跟谁争、怎么争,孩子心里都清楚着呢——可以跟兄弟姐妹,但绝对不跟父母发生冲突。而且,一旦遇到情况,需要联合家里的亲兄弟姐妹们一起对付其他孩子,没问题,撸起袖子一起上。有竞争、有合作;从小就拎得清,哪些是“敌我矛盾”,哪些是“”,这就是多子女家庭孩子,生活的常态。
  对在这样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无时不在的竞争,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就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相比较而言,得个诺贝尔,就是一种打败兄弟姐妹的更文明的方式嘛。”
  第五点,对咱们中国父母,也很有。在咱们中国文化里啊,父母是很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的,但在《时代》周刊的样本中,这些孩子很早就对死亡有深刻的认识,童年时多多少少遇见过死亡,有的孩子亲眼了自己13岁妹妹的离去,有的是本人就得了严重的疾病,不得不在医院进行长时间的疗养。
  这种经历了创伤之后的成长,激起了孩子对生命的,他们懂得,要时刻珍惜时间和生命。与死神作斗争,可以说,点燃了他们的。在知道自己离死亡有多近之后,孩子们往往会有的表现。
  《时代》周刊文章提出的最后一个观点是,与同龄人相比,这些长大后有成就的孩子,都是放养长大的。他们父母不会子女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并且善于鼓励孩子拥抱挫折,绝不会让孩子感到束手束脚。
  虽然文章的结论,只是基于对9组个例的研究,但对咱们不少做父母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别再抱怨自己太过平凡,不能给孩子物质,还有资源上的支持了,平凡的家庭一样可以养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和家庭,其实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04/5a4555ced3430eb409c664a9e93c70.gif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lllmh1q 发表于 2016-10-10 09:14:52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ewpecrv 发表于 2016-11-18 13:48:57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rDzbYAGm 发表于 2017-4-9 13:04:56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BB1529 发表于 2017-5-6 11:57:39

楼主{author}是超人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 好

都市闲人 发表于 2017-5-12 21:42:58

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晟亲子分享】平凡家庭如何教出优秀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