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房地产泡沫,从1987年到1991年末,只用了5年时间就彻底破碎,房地产崩盘。然后是持续至今的萧条。
2009年美国信贷危机,全球都受到重创,唯有中国没有受到影响。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也不难理解。不可思议是,在当前全球紧密联系的时代,怎么可能不牵一发而动全身?不难理解的是,中国依靠房地产和铁路继续投资,来掩盖这个金融问题。
只要有资本经济在流通就没有社会主义,有资本流通就会产生经济危机,而且是周期性的,贫富差距越大,产品分配就越不平衡,产品得不到有效分配经济危机周期性越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房价刚刚有下行的趋势,转而继续上升。很多人士当时都预测房价要下行,一直回复到理性。但是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措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全世界的金融专家大跌眼镜。结果只有一个房价继续飙升。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一切生产和流通与融资等经济活动的最终必然归结到最终消费品上。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只要他们不断聚敛财富,就一定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多数人购买力薄弱,最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就是最终消费品的滞销。产出无非就是投资和消费。因此,消费水平越低,过剩货币就越多,过剩货币就要转向投资,投资就是要求高回报,投资速度就越快,生产过剩问题就越严重。如果一直保持高投资,即便产能与消费缺口扩大,也不会出现问题。不过这个缺口从来没有消失。某个企业的产品滞销甚至倒闭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是正常。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经济都有最终消费品来决定,当最终消费品滞销时,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产业网络。当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滞销时,经济危机便即将发生。
在2010年铁路方面就出问题了。铁路篮子的鸡蛋已经飞了,只有想方设法保住房地产。政府再次的果断采取的是限购和货币政策,不断的加息。为的就是控制住即将失控的房地产。最终不是回归理性就是彻底的崩盘。
采取扩大内需,投资铁路。从2008年开始每年四万亿的投入,换取短期的经济繁荣,暂时掩盖生产过剩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铁路的扩大没有使大众人民的腰包鼓起来,只有少数人的腰包挺起来。也就无从谈起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意义荡然无存。现在结局大家也都看到了90%的铁路项目停建。
中国政府的狗头军师太多,希望这次不要果断,还是武断点的好。货币政策还要继续紧缩,房价必然要降。如果再不降,就要崩盘。过剩货币投资要转向非实物性、技术型,因为技术是无形的也是无止境的,新技术自动淘汰落后技术,不存在产品过剩现象的产生。如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目前中国使用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走日本石油危机时的后路。农副产业和高新技术将得到很大发展空间时间。
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能引起新一轮的房产投资于信贷消费,暂时掩盖生产过剩问题,但是,只要贫富差距问题没有得到缓解,整个社会的产能与消费必然存在巨大缺口。不一定是房地产可能是其他一些行业的银行贷款迟早会一天血本无归。信贷扩大将引起通胀,物价将上涨。穷人的实际收入反而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虽然工资涨了一点,却发现不如没涨之前买的东西多了。
中国政府为了安全起见,防止金融危机,不知道听了哪位大仙的意见,果断的把鸡蛋放两个篮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为了防止经济危机,刺激消费来保持经济繁荣,政府将采用信贷宽松政策,刺激投资(房地产),扩大内需(基础设施)。可以在短期内造成财富效应与经济繁荣,但是长期来看不仅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本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反而日趋扩大此差距。换句话说就是以未来更加萧条的代价来换取现在的短期繁荣。
中国从2004年至今2011年末有7年了,房价下行了一次,转而牛气冲天,房价持续飙升。2011年逐渐放慢速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政府说我们抗过来了。很多不明事理人会觉得政府很厉害,其实则不然,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从2008年开始,中国什么发展最快?答案很明显,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铁路。缩小贫富差距也成了新闻联播的主题口号。
什么价格是回归理性?在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不能偏离其价值太高。一个商品出现暴利的时候,就意味着偏离这个安全区间了。暴利的定义仁者见仁了。从海外经验看,利润率高于5%或者10%,就视为暴利。比如美国曾经开征“暴利税”,规定利润率超过5%就征收暴利税。从国内各方面的数据可见,房地产绝对是暴利。据新华社2005年8月24日电,福州市有关部门测算的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利润率平均约为50%,最低的超过20%,最高的超过90%。当然,这样的测算没有考虑自由资本利润率,如果考虑这个因素,利润率肯定高于100%,当然这是官方的数据,要知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是穿一条裤子的,因为地方财政有70%靠房地产。真正从事房建工作的朋友会知道,目前的销售价格是成本的3---5倍。不知道政府眼里的理性价格又是多少。
个人预测房价降幅约30%--40%,略高于保障房。就是那首歌---大约在冬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