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上午,在沂水县高桥镇闫家宅村,一位57岁的村民来到村子农信社的临时办公点交款。他说:“年轻人喜欢住楼房,儿子在村里买了一套楼房,我这次过来交余款。”这一天是闫家宅村6栋新楼补交房款的日子,很多年轻人赶回家为自己的新房交钱。
村房紧缺
空心化严重
和其他农村一样,闫家宅村很少能见到年轻人。“虽然我们村是空心村,平时年轻人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家,而且他们也都把家安在老家农村,很少有搬出去的。”村支部副相召生说。
随着适婚年轻人越来越多,村子的房子也越来越紧缺。相召生说:“村子没有多余的地,没法划新的宅给这些大龄青年。我们村曾做过统计,村子里大概有50多个大龄青年没有房子,有10多户结了婚之后还没房子,只能和家里老人凑合住一处。村子没有新房,房屋太破,年轻人相亲都难。”
闫家宅村集体并不富裕,但村民收入却不错。村会计说:“去年村里年人均收入8200多元。”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个村很早就有外出打工的传统。相召生说:“1983年就有很多村民到煤矿打工,收入非常高,如今还有十几人在那里打工呢。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收入不低。我们村两个银行信贷员就吸纳了村里1800多万元的村民存款。”
村民富裕,年轻人却在村里没有居住之地。长此以往,村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村子空心化会越来越严重。
危房
留住年轻人
宅紧缺,村子缺房屋,村两委也着急。相召生说:“闫家宅村以前是从中心向外慢慢扩建起来的,所以村中心的房子都比较老。村中心有100多户老房子,都是土墙危房,而且年久失修。很多房子都没人居住,有人居住的仅20多户。”刘来元是村里养殖场的总经理,他说:“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电不行,空调都带不动。”
年轻人没地方盖新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曾经开过十几次会议,最终决定,将村中心的这批危房加以,为村里这些适婚年轻人盖新房。
但如何,村两委也为难。多次讨论之后,2010年,村里决定拆迁旧房,建造楼房,既能节省土地,还能建造更多的房子。“年轻人爱住楼房,更能吸引年轻人。”
兼顾老人
不搞“一刀切”
农民上楼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年轻人的住房需求而不顾老年人的利益,这是村民的一致观点。“老年人不适合住楼房,生活上不适应,上下楼也容易出事。”高桥镇核桃管理区张金波说。为此,村里在建造楼房的同时,还给27户老年人建造了一批老年平房。刘新元就是其中一人,他是拆迁片区的住户,他说:“今年5月28号住上了新房子,这房子我总共出了一万多块钱,在老房子作完价之外,还补偿了1万块钱用来盖老年房。我不愿住楼房,住不惯,还是平房住着舒服。”
刘新元24岁的孙子这天定亲,为了给孙子结婚,他家买了一套新楼房。23岁的刘桂青是少有的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他在村里建了一个养鸭场,今天中午他来交房款时对相召生说:“村里房子啥时候能建好?我急着住呢!”为了方便像他这样在家工作的村民,建房时每户还配备了储藏室,方便他们放农具。
一位给儿子新房交余款的村民说:“落叶终得归根,年轻人在外面不是长期打算,但归根也得有个停留的地方,现在有新房就解决问题了。”
本报记者朱晓晨
本报通讯员庄琳田宝来源农村大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