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较大、规格高、结构特殊、时代明确、出土遗物丰富,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纪王崮”位于沂水县西北40公里处,隶属泉庄镇。崮顶面积约0.45平方公里,为沂蒙山区唯一有居民曾常年居住的大崮,号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现整个山崮已开发为旅游景区,名“天上王城”。
2012年春节前夕,天上王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崮顶修建水上娱乐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部分青铜器及其残片。临沂市文广新局、沂水县文广新局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责令停止施工,对受损文物遗迹进行覆土,同时收缴了出土文物,并及时文物局。省文物局责令文物考古研究所赶赴现场考察,确定为一座古墓葬(M1),需进行抢救性发掘,随即国家文物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2~7月,由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期间,得到了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地方及景区的大力支持。
在纪王崮顶上,自南向北分布着三个大的岩丘。其中,最大的一个在中部,俗称“万寿山”。海拔高度为577.2米,也就是纪王崮的最高点。而最南部的岩丘位于景区“天池”的南邻,俗称“擂鼓台”,这次发掘的墓葬就位于“擂鼓台”的北部。
墓葬形制较为特殊,墓室与车马坑共凿于一个岩坑之中。墓葬较为严重,其北部为早年修蓄水池时被,墓葬的东半部分也已遭到完全,侥幸的是墓葬主墓室部分保存较好。根据部分判断,墓圹呈长方形,墓葬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13米左右,其南部为墓室,北部为车马坑。
该墓葬为带一条墓道的长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墓室、墓道、车马坑三部分组成。墓葬口部整体呈长方形,墓壁斜内收,西部二层台保存相对较好,东部二层台较为严重。
墓道东向,位于墓葬东南部,正对内椁室,呈东高西低的斜坡状,与墓室交接处被景区施工。东西残长4米,南北宽3.6米。
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由外椁和内椁构成,外椁北部被景区施工。从痕迹推断,外椁南北长10.7米、东西宽5米。内椁位于外椁中部,其东部被景区施工掉一小部分。内椁呈长方形,长3.26米、宽1.94米。盖板横向,塌落在棺上。在内椁的底部,分别横向放置两根南北向垫木。其南、北各有一个边箱,在内椁和边箱之间及棺室西侧分布着三个殉人,皆为一棺。
棺室为重棺,外棺木质已朽,仅存木灰和漆皮,呈长方形,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5米。内棺呈长方形,长2.25米、宽1~1.04米。严重,仅存两端端板,部分侧板只存有少许木质。棺上髹有较厚的红漆和黑漆。在棺内的底部铺有一层厚约6厘米的朱砂。人骨已不存,仅在头部发现一些已的灰白色粉末,应是墓主的骨骼痕迹。从朽痕和头饰、项饰看,墓主头向东,葬式不清。在墓主人骨架周围有大量朱砂。
在朱砂之间,亦即墓主的周围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器,器形有玉琮、玉戈、玉虎、玉人、玉觿、玉璜、玉环、玉玦、玉牌饰等等,另有玛瑙、绿松石串珠等。内椁下有殉犬一只,应象征“腰坑”,但没有明确的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