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国博“·人民”新展上,人们参观巨幅国画《新中国诞生》。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日,国家博物馆一号中央大厅迎来“·人民”新展,42件作品中,不仅有《开国大典》、《转战陕北》等教科书中的“常客”,世界范围内在博物馆展出的最大的工笔重彩画《新中国诞生》等一批新创作的美术精品也将展出。
国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展出国画7幅、油画20幅、雕塑15件。每一件经典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以展厅正中的《开国大典》为例,1952年,中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创作油画《开国大典》。1953年,《》在头版发表了37岁的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
1954年和1972年,董希文受命先后去掉、修改了画面中的高岗和。1972年,在董希文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1979年,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根据家属意见,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进行修改。靳尚谊因故未能修改,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作中的和高岗。
国博专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配合国博陈列展览,国家曾先后组织了四次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其中反映与历史、与人民的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并成为20世纪中期以来美术创作的经典。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石鲁的《转战陕北》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1年,国博改扩建工程完成,重新开馆。博物馆特别邀请著名艺术家,为最重要的中心展厅——一号中央大厅量身定制巨幅美术作品。如今,这幅由唐勇力创作的《新中国诞生》正式在展厅中亮相。作品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国成立的情景以及第一届中央人民全体63位委员的风采。这件巨幅国画作品,高4.8米,长17米,气势宏大,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在博物馆展出的最大的工笔重彩画。
展厅南墙上,则是普通劳动者的舞台。由中国美术学院组织该院老中青三代优秀画家组成团队,精心创作的五幅“时代领跑者”系列作品中,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60位全国劳模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场景。
国博表示,该展览为常规陈列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