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千金要方》等古籍里说,子午之时阴阳交接,体内气血阴阳不服衡,此时入眠可免气血受损。一到黄昏就睡觉,鸡鸣天亮就起床,睡足五更,精神丰满,比吃人参都强。
李后主葬在洛阳邙山。他生前风流文雅,很懂得享受糊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多少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他写的。
想睡个好觉,还得留意临睡前不成忧愁、不成愤怒、不成进食、不成言语、不成对灯、不成张口、不成头对火炉等。
我国焚香习俗汗青长久。早在上古时期,河洛先民便采集芬芳动物烟熏火燎,用以驱疫避秽。商周时期,河洛地域的君王常以香汤沐浴净身,用芬芳果物祭神。
“卧不覆首”,是说睡觉时不要用被子蒙住头脸,免得妨碍呼吸及气血运转,降低睡眠质量。
除了帐中燃香,古人睡前还会熏被褥:把被褥罩在熏笼上,下头放上熏炉,香气沁润被褥,晚上盖着馨香温暖的被子睡觉,睡眠更香甜。
“眠不向北”,就是睡觉不能头朝北。唐代名医孙思邈建议,春夏两季头朝东睡,驱逐阳气;秋冬两季头朝西睡,安养阴气。
睡觉是一门学问,睡好了精神焕发,睡不好萎靡不振。现代社会工做压力大、开心活动多,很多人熬夜加班、狂欢,睡眠情况蹩脚。
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藏有唐代飞鸟葡萄纹银香囊,此乃古时富贵人家的熏香器物。囊上有一根带钩的银链,可佩在身上,也可挂于帐中。囊体设想巧妙:形如乒乓球,内有香盂,可盛放香料,由于暗藏机关,无论香囊如何滚动,香料火星都不会外漏,香灰也不会外撒。睡前把它挂在帐中点燃,闻香而卧,管保很快“梦周公”。
唐代诗人温庭筠描写女子晨起打扮场景,提到“小山堆叠金明灭”。有人认为,“小山堆叠”是床前屏风上的山景图,“金明灭”是屏风上忽明忽暗的晨曦。可见古时美女睡觉时床前有屏风。
最紧要的是“先睡心,后睡身”,心态安然平静,好梦常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文/图)
这是有道理的。中医认为,躺着措辞耗损肺气,手放在胸口仰面睡觉状如死尸,非但不吉利,并且晦气于肢体放松,会导致呼吸不畅,容易做恶梦,酒后呕吐以至会梗塞。左侧卧才是延年益寿的最佳睡姿。
此外,还得留意“寝不横尸”“卧不覆首”——不要平躺着睡觉,不要遮着头睡觉。
洛阳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藏有古时的屏风和架子床。架子床犹如小屋,挂上床帐,摆上屏风,冬可御风保暖,夏可防蚊避虫,还能防人偷窥,爱护现私。睡在床上,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睡觉是一门学问,睡好了精神焕发,睡不好萎靡不振。现代社会工做压力大、开心活动多,很多人熬夜加班、狂欢,睡眠情况蹩脚。
古代没有电脑和手机,糊口节拍迟缓,古人“不觅仙方觅睡方”,注沉睡眠养生之道,睡眠质量似乎比现代人好很多。
《香谱》《香乘》等古籍里说,古人长于合香,用香料添加不一样药物、果汁等,制成了各类功能的香丸、香球、香饼、香粉。此中有种帐中香,相传是南唐后主李煜常用的,人称“江南李主帐中香”。
睡前焚香,是古人常用的助眠手段。古人睡觉讲究,有特地用于室内、帐中的助眠香。
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连通丝绸之路,西方香料被多量运往华夏。隋唐以后,香料价格亲民,加上佛教、道教昌隆,焚香信徒很多,香文化普及民间,各类香料、香具应运而生,日趋精细。
孔子曾到东周王城洛阳游学拜候,“入周问礼”。《论语》记载,孔子很注沉睡眠之道,“寝不言”“寝不尸”:睡前不措辞,安神静气;睡觉时毫不能像尸体那样仰面而卧。
睡觉是一门学问,睡好了精神焕发,睡不好萎靡不振。现代社会工做压力大、开心活动多,很多人熬夜加班、狂欢,睡眠情况蹩脚。
古人认为,风寒之邪从北而来,要想睡得踏实,就得留意“卧处不成当风”“眠不向北”,免得风邪侵袭,引发头痛。
听说,“江南李主帐中香”有好几款,此中有一款“鹅梨帐中香”:把10个鹅梨磨成梨汁,取一两沉香末混合,盛入银容器,将容器放入甑内,坐在水锅上反复蒸,曲蒸到梨汁收干为止。梨汁的清甜芬芳融入沉香,香气幽远,可安神助眠。
洛阳汉子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了北宋王朝,灭了南唐,软禁了李后主。国破家亡,李后主闷闷不乐,难过徘徊,感慨“故国不胜回顾月明中”,怕是睡不好觉。这时就得燃上“鹅梨帐中香”,安神助眠,临时忘记那些纷纷扰扰。
古人养生逃求天人合一,做息习惯顺应天然规律,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有“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之说。
倘若条件受限,做不到“眠不向北”,能够在床边摆上屏风,如此不单挡风御寒,还能建立一个令人放松的私密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