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寄情

[复制链接]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3-12-9 03: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中国画这门艺术里,翰墨乃“道”也。又如画的都是花鸟、草虫,齐白石的用笔设墨和潘天寿的截然不一样,在视觉上也不尽类似,故而翰墨的效果也纷歧样。每一个人都能拿笔画线条,蘸墨涂色块,但不晓得如何搭配,因而也画不了山水、花鸟,这个搭配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道”。

  一般认为翰墨似乎很简单,只需拿起笔蘸上墨,在纸上涂抹就能够了。其实翰墨的“道”很深,有视觉上的,好比线的长短顿挫,墨的干、湿、浓、淡,这些都是能看得见的;有精神上的,好比笔、墨的表现形式,节拍和神韵的把控,翰墨取造型的,以及取各类物象彼此搭配所产生的意味。从视觉上看,线条不外长长短短,墨块如此浓浓淡淡,很是之简单。然说简单也不简单,由于当笔下成视觉开始就转向精神要求了。从精神上看,那线条的交错,墨韵的点缀等,都取你的思想、性情相联系,从线、墨、韵的分布、设置能看出你的涵养,从线、墨、韵的搭配能看到你的灵性。
  保守翰墨典范属于过去,也能够属于现代和未来,不外,这需要超凡的悟性和超凡的做为和转换。在平庸的“承继”或平庸的“创新”之下,展示的翰墨只能是平庸的,或者是底子算不上翰墨。

  我以为翰墨该当具备几个特性,一是有美感,具有欣赏性,它能通过视觉感知天然景物,看得见线条塑造的能力、墨迹留在纸上的形态;二是有传承出新,或有出处,或无出处,然不落窠臼,环节在于个人的认知取其揉合的表达,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三是气韵生动,用笔灵活,气韵贯通,敷墨灵动,不刻意、不刻板;四是平淡超远,真性情,有自我的缔造。这些翰墨的特性是将天然物质化为精神的表现。从而表达了文化的精神。
  “写”,是从书法的“书写性”里引来的,有呼吸、有生命、无形而无法则的线条。或如魂灵在绘画中游荡;或如潜象而挥毫扫千里。中国画里的翰墨、造型、意趣等取纯正的“写”接上了气韵,就能出落得超凡脱俗、风致高洁。
  写之道,觉悟天然气象罢了。拟天然气象之势,则形生;得天然气象之质,则神畅。我想,笔、墨的性情只能在“写”的“趁热打铁”中才能达成,而“趁热打铁”也不是粗拙的、随便的、松跨的快速。它是笔和纸的碰撞,是墨和水的交融。“真性情”是纯粹的翰墨在“写”中成绩,通透一体、天然天成。
  文化是一个分析指向,文化是度物象而化气象的转换;文化是对天然认识的升华;文化是情、格、意、趣的表现;文化是性格、性情、性状所致各类表达的结果。我以为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一种文化,是由于笔、墨能够表达文化的意趣和性情,具备了转换、升华成文化的条件。毛笔在纸上画线、点墨并不只仅是技巧,它表现了画家的情、格、意、趣,它是画家性情地点,是涵养在纸上的集中表现,这样也就具有了转化成文化的感化。
  翰墨者,画之魂魄也,骨法修筋骨,气韵育血肉,造化立风致。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它支持着画面的布局,笔有灵性,每个人都有本人的感悟;墨无常形,道明法通,墨是中国画的魂灵,它付与了绘画的精神。笔借形而得神采,若别致横逸;墨凭势交融味象,若清澈高旷。笔要有灵性,立万象于胸怀,游乎于天地;墨要有生命,造化为万物之生而成化境。笔、墨使之绘画具有了音乐般地旋律、舞蹈般地节拍、诗词般地意境,这些感化是独特的、永久的、不成替代的。


  在笔、墨搭配中,“书”和“写”达成了写意的精神。书法入画,意写、抒情才有了写意翰墨,书和写合成了笔迹墨痕,合成典范。书以形为先,求骨法,升韵格;写以韵为体,心随笔运,迹象意存。书、写以翰墨为本,心契造化。翰墨既呈自家法度,必彰显气象,一两笔即现我之神气,三五笔则呈我之体格。神凝意动,灵而不散,明拙暗巧,写而不描,入法度而得天然。
  说到翰墨的搭配,就不得不提“写意”,在中国画中除工笔,界画等以外,写意是一类主要的表现手段,而翰墨也在此中得到充实的表现。(其实工笔也有写的意味,在这里不展开)由于每个人所表现的意味表现、情趣所向不一样,“写意”的意义就显示了出来;从别的一个角度看,写意是一种精神,画家生命的灵动,都在“写”的过程之中。中国画写性基因的活力相当强大,故而写意精神能够在翰墨中堂堂正正、天然而然、千变万化地呈现。反过来,通过写意而得到了笔、墨的抒发;翰墨离不开形的依托,翰墨为了造型而生发。翰墨造型的写性基因,在给中国画技术逃求个性表现、自在纵横心境埋伏了无限宽广的机缘。别的还有一点,写意也离不开“真性情”的表现。我发觉一个现象,每凡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划的线条,就有盎然的童趣,他们涂抹的墨色天真、无邪、纯朴,总有一些味道能够品到,大概这是儿童的真性情地点。然中国画的翰墨,正是需要这样的“真性情”。



  翰墨是一千多年传承的文化。对于中国画而言,丢弃了做为精神、魂灵的翰墨,就等于摒弃了绘画的意义,抽掉了中国画中的文化。
  当汗青的发展中有了纸、墨、笔、砚这个人们常说的文房四宝,文人雅士拿起毛笔蘸墨在砚台里舔了几下,在纸上划着线条,晕化墨块、线条后,就产生了翰墨。在墨块、线条取宣纸的接触的过程中,留下了笔迹、墨痕,也留下了文人骚客的性情和趣味。这个过程和留在纸上的踪迹,产生了笔和墨交错、交融的各类效果,我们把这叫做翰墨。我不晓得古代的文人怎样描述这个纸上留下的笔痕墨迹的,大概,他们不在乎如何去称号,而只在意用翰墨寄情罢了。
  翰墨指的是用笔和墨在纸上产生的变化、留下的踪迹、渗开的神韵,通俗地说是线条和变化的墨色之间交错的搭配效果。纯真的说线条、墨分五色都一样,风趣的是每个人将线、墨的搭配不会一样,它们最终的视觉效果也不尽不异。同样画的是山水,八大、石涛、黄宾虹他们笔下的线条纷歧,搭配不一样,效果也大相径庭,八大山人澹散空逸,清湘原济纵横奇峭,宾虹白叟气象潇疏。

  翰墨传承是我们必需去达成的,翰墨求新也是中国画的一个课题。改变本人翰墨心迹的路径和习性,破解固化的程式,建立新的造型图式,线条、墨韵的布局。大概,这是我们今天约会中国画翰墨最为主要的意义。


  翰墨当随性情,性情当见格调,格调又寄心境;心境由于学养而成。学养由于德性所修。石涛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形成”,翰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从另一方面,也可清楚地看到翰墨在画中的感化。我们此刻做画尚心悟,以神、气、韵、味为体,以翰墨为用,审美的潜力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顶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难得一见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2 04: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7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9 0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2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顶顶多好 楼主你的高尚情怀太让人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0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02: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只是本着“看贴回贴,繁荣网络、利人利己”的原则,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作出贡献,顺便赚3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8 06: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就是要顶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