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如高峰之坠石,新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戈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弯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笔一波常三过笔。——唐、欧阳询《八诀》
◆夫做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书法。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下承上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妙,宜加察焉。——元、《书法三味》
◆夫著点皆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鹄,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类如鼠屎。——东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侧之必收,勒之必涩,啄之必峻,努之必战。此千古书家之公论,诸家所必同者也。然诸家于八法体式各别,但熟玩诸碑可得之。——清、康无为《广艺舟双楫》
◆每做一画,必有核心,有外界。核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摆布皆齐。——清、刘熙载《艺概》
◆书有捺满、提飞之法,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此做书要诀,亦天然之理。
◆然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八法者,点为侧,平横为勒,曲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也。以“永’字八画而备八势,故用为式。——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一画之间,变崎岖于锋梢。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余尝谓,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化,迹出窈冥,未易以点画工,便为至极。——宋、赵构《翰志》
◆点者,字之端倪。横画者,字之肩背。曲画者,字之体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机者,方圆之法,悬针者,若垂而复缩。——明、陈桐《内阁秘传字符》
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使一笔之内,棱侧崎岖,书法具备。尔后逐笔求工,则一字俱工;一字即工,则一行俱工;一行即工,则全篇皆工矣。断不成凑合成字。——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