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王珏)近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室内音乐会。24日,国交不仅再次请到美国最受追捧的羽管键琴演奏家及教育家亚瑟?哈斯先生,更请来美国最著名的巴洛克大提琴大师玛莎?麦戈伊女士,在北京音乐厅带来巴洛克系列之二——“再见巴洛克”室内乐音乐会。迭戈?奥尔蒂斯的《里切尔卡》、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的《前奏曲》、雅克?杜菲利的《福克瑞》和《恰空舞曲》、马琳?马莱斯的《西班牙福利亚舞曲》等,通过当晚音乐家们的导赏和演奏,这些在巴洛克时期知名的音乐作品都焕发出了新鲜活力,被观众所认知。
迭戈?奥尔蒂斯作为最早专门为巴洛克大提琴作曲的作曲家之一,于1550年创作的《里切尔卡》开场。而紧接着的《前奏曲》,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这位古大提琴家,充分的运用了扩展性的和弦和双音的表现手法,玛莎?麦戈伊的手指在7根羊肠弦上起舞,优雅的姿态不禁令人联想起凡赛尔宫镜厅中,跳着宫廷舞蹈的贵族女子。
法国作曲家雅克?杜菲利的名字现在已经鲜有人知,但事实上,在18世纪中叶,他是巴黎最成功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当晚演出的《福克瑞》和《恰空舞曲》充满了意大利音乐的旋律美,有着丰富的和声、多彩的转调手法,又带有法国音乐的精致和细腻。相较《福克瑞》忧伤的f小调,《恰空舞曲》则显得更为生动活泼,通过长音阶乐句、分解和弦以及亚瑟?哈斯对大量装饰音的即兴使用,使得键盘上充满变化。
在杜菲利时期前不久,马琳?马莱斯是当时最为成功的音乐家之一。他先后在凡尔赛宫为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服务,所以作品带有明显的“王室官方风格”,被认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一种古典化翻版,当晚尽管演出的是一首《西班牙福利亚舞曲》,但整体作品高雅、严肃而有条不紊,显示出法国贵族对欧洲他国大众音乐的审美情趣。
纵观整个上半场曲目,作曲家和曲目不为中国观众所知,羽管键琴也都是在作曲家给出的低音线及数字基础上进行即兴伴奏,演奏者对作品的诠释、装饰音加花都有着个人的理解和艺术审美。而下半场的两首巴赫的作品都有键盘分谱,在音乐风格欣赏上也更容易拉近中国乐迷。
在返场曲中,亚瑟?哈斯和冯丹的第二次合作更加默契融合,大量忽强与忽弱的音量变化显得游刃有余,学习钢琴出身的冯丹此次的演奏已完全呈现出对羽管键琴的良好掌控力。乐队从2014年的13人增加到16人,整体和双羽管也更加势均力敌,就算是持续始终的拨弦也能与羽键琴的连奏构成节奏与乐感上恰到好处的对比冲突。
在观众激动的掌声中,国交中提琴演奏家李晶用现代中提琴和玛莎?麦戈伊的古大提琴合作加演了巴赫的大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两个独奏乐器的古今对话之感越发明显。除了还原巴洛克音乐的乐句处理、气息走向,更需要尽可能通过改变弓法和手指及手臂用力的位置,来模拟古提琴发出的更为柔哑的音色,音乐家们的表现获得全场持久掌声。
整场音乐会的曲目设计,跨越16到18三个世纪,相较于14年“羽键琴的声音与巴洛克的故事”几乎囊括巴洛克时期所有不同风格作品的曲目设计,“再见巴洛克”的曲目选择趋向更加小众化,但此次加入的导赏,对巴洛克古乐器和曲目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把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凝聚在这1个半小时里,更做到了巴洛克系列音乐会的举办初衷:让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观众了解这些古老乐器,真切感受巴洛克音乐的精致、唯美,更体悟欧洲17、18世纪细致优雅的生活理念,在这个纷杂的当下享受一刻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