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11-21 20:17:17

翰墨千秋——孔可立书法艺术品鉴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41.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e.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a.jpg
  因此,如果只是仅仅遵守了一般的法度,而缺乏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艺术表现,也是不可能建构具有自己风格的书法艺术的。天然造化与率真之于艺术极其重要,因为这无疑是格调高妙而不低俗的根本性前提。正如庄子所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书法艺术的创作既有法度可依,但同时又不可拘泥于既成的规则,因为一切法则都是历史性沉淀并生成自身的。书法创作上的率性、自由与充满生气,绝不是那些毫无法度的任意与草率行为。笔法上的师古与拓新的渗透与彼此交融,在孔可立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f.jpg
  在这里,对艺术法度的临习、领会与表现,也是一种对意志与精神的磨练与砥砺,以及对人的性情、心灵的陶冶与文化建构。在依凭谨严法度的基础上,孔可立的书法产生了一种发自力与势的冲击感,从而生成出既传统又现代的精神与文化关涉。不同于基于视觉表象的一般摹仿,书法对法度的领悟揭示了艺术内在的精神图式之所在。在质朴、纯正、厚德与雅致、逸趣、灵气之间,孔可立力图破解既有的冲突以寻求一种审美的和解,但这种和解又离不开法度与意象之间的文化张力的生成性建构。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c.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d.jpg
  书法作为一种关于书写艺术之法度,对法度的严格遵照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规定,而对法度的理解与把握就成了书法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孔可立先临习了颜真卿的楷书,后又潜心于金文、石鼓、小篆、汉隶,以及魏晋六朝的摩崖石刻的研习。但这种临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外在形似,而是不断揣摩以至于得心应手甚至心领神会,其实这也是书法艺术的意境生成的基本过程。一切艺术所依凭的法度与表现规则,其实都不是僵死的、封闭的与固定不变的,甚至可以说法无定法乃为艺术之至法。
  实际上,孔可立虽然非常注重习碑临帖,但他并没有止于对法度的一般坚守上,而是着力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艺术探索实践,对书法的传统框架与书写范式加以突破,以实现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独特的创造与表达。孔可立的书法结体气势开张,同时又新奇而有韵致。在粗与细、虚与实之间,呈现出的是彼此的关联与笔势上的呼应。在孔可立那里,大巧若拙与计白当黑显示出了一种别样的理趣。用笔显得既厚重、内敛,又晓畅、超拔,还有一种圆润与飘逸之感,这些无不源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与心灵建构。
  在对传统艺术与思想的传承上,孔可立的书法既具有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超然”,还不乏佛家的“空灵”等精神特质,以及文字里所灌注的民族性与文化上的整体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独到的理解与表现既以对法度的把握为基础,又必须超越一般的研习而走向自己的独创。书法所表现出的意不离法与法不碍意,显然是他艺术创作的精神旨归与文化诉求。其实,艺术创新的根本性要义也许在于,基于而不是墨守任何意义上的法度与成规,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法度加以创造性的回应。
  孔可立,字繁儒,号知勚斋主,祖籍山东,世居河南和湖北。1948年出生书香世家,至圣先师第74代后裔孙。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教授,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和武汉市优秀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民革武汉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文物协会会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自三岁起,在父亲的教诲下,诵读经史典籍、研习流芳墨韵,练习书法,继师金月波、黄亮、邓少峰、王霞举诸位大师和欧阳中石先生。书作出篆入分,结体新奇,气势开张,别有意趣。亦擅篆刻,广泛涉猎秦玺汉印、封泥瓦当、碑额钱币等,以刀代笔,臣着酣畅,通碑融帖,独辟蹊径。已在中国美术馆、上海朵云轩、香港艺术中心、台湾、新加坡、新西兰等地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20余次,广获赞誉,培养学生逾万人。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摄制两集传记片《写意人生——孔可立》,受到国内及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注重文字的视觉印象与审美意味的表现,还关切与彰显着人的内在精神与传统文化。在孔可立的书法艺术之中,我们既看到了其对严谨法度的遵循与恪守,同时也可以发现不乏灵动与率性的个性挥洒。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张力在法度与意象之间油然而生。而且,尚法与尚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相得益彰,共同构建着他的书法艺术的风格与审美旨趣。正是这种文化张力,不仅使孔可立的书法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并由此构成了他艺术表现的独特精神特质。
  张贤根,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时尚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欧洲美学学会会员。)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42.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43.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40.jpg
http://imgshuhua.gmw.cn/attachement/jpg/site0/20171120/f44d305ea5951b7cfe0e3b.jpg
  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孔可立主张厚积薄发与心性的修炼,他的创作也因此颇具精神定力与文化底蕴。实际上,孔可立对法度的尊崇与坚守,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书法门派,而是致力于在各家风范之中兼收并蓄,并力图基于自己的审美经验而加以重构。他的创作不仅古拙、雄浑与典雅,往往还收放自如、意趣橫生。在书法作品里,千姿百态与性状各异的笔画与结构颇富情趣。在篆隶楷行草的书写中,艺术家既使各体显现出自身的特别情志与意味,又让不同的书体在气韵上发生勾连与贯通。
  通过观赏可以感受到,孔可立书法的章法与布局,既有严格的讲究,同时还富有变化。作品的这种因法度深稳而内聚的精神图式,又显现在关切于视觉的审美与文化里,而这无疑是与他的修为和先圣遗风分不开的。作品开合有序、张弛有度,还有独特的审美趣味。在法度与意象之间保持一种文化的张力,一直是孔可立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艺术宗旨。当然,这种文化张力又是经由多视角与多维度来建构的。尤其是,在形与神之间、礼与逸之间,这种张力都得到了独到的揭示与阐明,并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得格外的生动与极富意境。
  此外,孔可立以刀代笔,其篆刻艺术沉稳酣畅。与此同时,书法与篆刻、收藏之间的交织与互文,构成了他丰富多彩与别有情趣的艺术世界。法度之所以成为法度,都是在化中不断生成与成为自身的,并在创作中化为各种新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经验。在法度的规定与基础之上,艺术家充分结合了自己的艺术经验与创作体会,对法度及其在社会与文化语境里的体认加以观照。而且,动与静的彼此相生、由技向道的化境都在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如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千秋——孔可立书法艺术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