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审美之难艺术感受之难
相比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更加抽象,要将实用和和艺术这两个意识流分开需要一定的基础训练,而对于绘画艺术,其本身就不是实用的,这就将受众首先从实用思维中解脱了出来。二是有日常的参照物作为比对,即使目不识丁,也能识画,所以天然地存在一个数量巨大的受众。而书法则缺少这样的天然性,再好的书法作品于目不识丁者而言就是一张废纸。书法艺术实际上是没有的,只有书法艺术家,那么什么是书法艺术家呢?我们说能够欣赏书法之美的人们都可成为书法艺术家。现实状况之难就是我们的书法艺术之美的教育存在严重缺位,导致受众群体的审美意识普遍低下,一是容易将现实的实用和艺术之美相混淆,这是因为书写的实用性导致的,没有受过书法训练的人很难分清这两种意识流,不能很好地在两个意识流之间做切换,好的艺术家是任何时候都能很清楚地分清这两种意识流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好的艺术家,但普遍地提高大众对美的欣赏水平确是一个社会必需要做的事情。二是普及性的书法美学的学习,缺乏这样的教育,就不可能有书法艺术的受众,一个没有了大量受众的艺术则是没有前途的艺术。
书法的审美之难也在于此。书写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太过于习见为常的东西了,尤其是我们身边人的写字,不管是否是大家,我们都常不会认为写出的字多么珍贵,还有就是这样的书写活动是可以重复的。这是一种倾向,觉得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像是一个虚幻;另一种极端是由于毛笔逐渐脱离了我们日常的实用功能,觉得凡是毛笔写出的字都可以称之为书法艺术,这样的时空距离好像推的又太遥远了,神话了书法,使得凡是毛笔书写的一切活动皆成了书法艺术。第二个问题的出现其实又回到了艺术的本体论上了。按照贡布里奇《美国艺术史》的理论,“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有一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人生的实际距离”中谈到,“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及其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本来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究其心理活动的原因是因为在看正影时,它是现实的一个片段,和人发生着很有实用的关系,人在看到它时不免发生着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而倒影是幻象的,是隔着一个世界的,与人的实际生活无直接关联,看到它,首先联想到的是他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于是便产生了美的感受。
另外,艺术有着移情性,云、山、泉等的物质存在本不具有情感性,而我们要说“云飞泉跃,山谷鸣应”,是面对自然的欣赏者将自己的情怀移植到对物的欣赏上了,这就是艺术上的“移情作用”,也和贡布里奇的“世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异曲同工。如果没有艺术家,世上的一切本是静寂的,是由于艺术家赋予了他的灵性而成为了艺术。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上的表现更加突出,纵观书法史书,不管是技法上的描述,还是对整体书法篇章的观感,无一不是以人对自然现象的感受来叙述的。信手掂来,我们可以看到,将字比喻成肉的肥而不滞,是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日饮食之感受引入对字的观感。而形容字“风采焕发,奕奕有神”更是人的主观感受,“腾蛟起风”也是人的主观臆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都没有“腾蛟”这样的目击,而完全是有画家们给我们造就的这个形象,我们使用了意象的意象来形容书法,可见书法的艺术感受之难。
真心顶 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难得一见的好帖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不错,感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