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作品其实就是欣赏美
宋代的苏东坡对书法艺术研究很深,他总结出来,好的书法作品要有神气筋骨肉,这个理论标准被后世书法家普遍认可。乃至到了现代,也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传世的书法作品从创作模式上也有一个变化,早期以尺牍信笺为主,中期是手卷横扫书坛,一直到了元代才出现成熟的书法立轴作品。创作模式上的变化,说明了书法艺术经过发展,已经和绘画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书写文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这其中线条的魅力起了很大作用。书法是靠笔画组成的艺术形式,为了突出美感,早在晋代就有了审美标准。人们从王羲之书的“永”字中整理出“永字八法”,阐述书法创作中的基本笔法。这就是对世人审美观的总结。书法作品可以产生美感,和古人的欣赏习惯有很大关系。
书法创作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了,远古时期留下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形式感。在历史上第一个书法创作高峰是秦汉时期,在这个阶段,汉字从篆书向隶书过度,由圆润的结体转化为有棱有角的舒朗结构。从艺术的角度看,字体的转变,让汉字可以包容的创作技巧更加丰富。第二个创作高峰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千金难求,就连后世的君王李世民为了收藏到《兰亭序》,还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
书法创作是古代文人雅士、门阀士族最喜欢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他手下的李斯就因为擅写篆书,名扬天下。《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都是后人学习篆书的范本。还是在秦朝,大将蒙恬发明毛笔,让书写工具有了弹性,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点画线条,对书法艺术普及发扬功不可没。
早期的书法理论家中,钟繇是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物。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每见万物,皆书象之”。这句话概括出书法艺术的特点,书法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书法的创作规律要从自然中寻找美的启示。由此将书法艺术上升到美学高度。就比如,绘画作品会让人产生感情上的变化,或喜悦或悲伤或孤寂,书法作品也有这样的魅力。
首先,古人认为字是非常神圣的。传说仓颉造字的时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也就是说,汉字在创造过程中就汲取了天地万物的精华。其次,古人认为汉字是有生命力的,古人喜欢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生趣,而书法作品正好满足了艺术家对生命力的捕捉。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他的目标是将王羲之的真迹全部收藏。他在王羲之的字中能够看出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楼主{author},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