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爸天下亲子社群育儿大讲堂分享2期:依恋关系与亲子互动

[复制链接]
查看: 204|回复: 2
发表于 2016-12-7 07: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爸天下亲子社群育儿大讲堂2期1
  活动名称:依恋关系与亲子互动
  分享老师风铃: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游戏治疗师,萨提亚系统转化式家庭治疗师,曼陀罗绘画治疗师,儿童沙盘游戏指导师,美国资质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时间:2016年12月2日晚上8:30
  地点:微信号:
  熊爸天下亲子社群以社群让育儿更简单为使命,用“育儿倍轻松,事业更成功”的口号来倡导一边生活一边生意的场景,打造亲子社群微商第一平台,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熊爸天下亲子(bahaoxiong)
ceeNuF1b2f9I144310.jpg
  本次的分享内容是从语音翻译过来的,比较口语化,大家多提建议?熊爸合伙人专用微信号:
  大家晚上好!现在是周末,周五的晚上,感谢大家在这个时候还能守候在群里听我来分享。非常感谢熊爸邀请我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点心得和一点点理论的学习以及一些实践的感受。那么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呢,正如熊爸介绍的就是讲依恋关系与亲子活动。那么大家可能对亲子活动还是有理解的,但依恋关系是什么呢?可能有一点困惑,那么我邀请您接着往下听,也许听完之后,你会有一点点收获。我们就不妄这一次的守候在这里面的这个时间了。
  我们在群里面的家长我猜测大部分都是结婚有孩子的,有一些可能没结婚的可能也是谈过恋爱的。那么在我们这种谈恋爱或者是在婚姻关系里面,相对是比较亲近的亲密关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有一点小事,她就很拙,啊!上海人说很拙的那种啊,一哭二闹三上吊。又或者是你偶尔有个晚归的时候,他就一个接一个的电话过来查岗;或者你本身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你的爱人。当你的恋人,他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你会觉得很不安全。
  还有一些人会遇到恋人或者是爱人经常是问,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说嘛!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我真的是爱你的,但是他还是会追问这样的问题。那还有的呢?你会跟他生活了很久,你觉得他做的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甚至说他可能比一般的人相比,他照顾的更加的细致入微。他对家庭很有责任心很有责任感。他对你还对你的孩子照顾的也很周到,想事情也想的非常的周全。但是你总有一种好像跟他住在这么久了,好像有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感觉,好像很难走到他的心里面去。
  这些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面的成人相处模式,其实和我们的另外一种亲密关系是非常相似的。另外一种亲密关系是什么呢?大家在我说到这儿的时候可能就能够明白了。咱们的一生中除了我们的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另外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就是我们的亲子关系。是的。我们的亲子关系,当我们当年,童年的时候幼年的时候。我们和我们的妈妈的关系,我们的父母的关系。这个相处的模式影响到了我们在人生今后成长过程之中的其他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
  我们常常说我们的依恋关系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关系,它就像一个模板一样,去套其它的关系,给其它的关系套上依恋关系的骆印,比如说我们上了幼儿园、上小学我们和我们的比较亲近朋友之间的关系模式,我们和恋人,爱人的关系相处模式,都打上骆印的关系,所以说依恋关系如此重要,他会影响到我们一生的关系,一生的情感,甚至影响到我们的认知,我也就我们通常说的智力发展。
  刚才熊爸介绍了我的一个基本的身分。那么我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儿童游戏治疗师。也就是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用游戏的方式与儿童进行工作。那么在我的这个接触的大量的个案中。我主要做三到十二岁的儿童心理咨询。那么在我所接触的个案里面很多家长是因为孩子专注力不够好,社会交往不够好,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为表现来寻求帮助的。比如说孩子在别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会坐不住。
  他会左看看右看看一会儿扔个纸条儿打扰边上的同学。一会儿呢又是捅捅前面的同学,有时候还会跟边儿上同学说话。不但自己没有办法能够全程听下这个课,还会影响边上的同学。这样的情况我们知道老师和加其他的家长就会投诉他。要求他要遵守纪律,甚至说要求他去转学,不要影响别的的孩子。还有些呢,是会在社会交往方面遇到些困扰,他常常和小伙伴发生冲突。不能够去很好地解决这些冲突的问题,常常是伸手打人,大吼大叫等等。而有些呢,在幼儿时阶段会表现为满教室的走,不能坐下来听老师讲课。
  那么也有些幼儿呢,比如说在上用颜料画画的课的时候。他可能就用颜料去在别人小朋友的身上乱画。在午休的时候,她又睡不着,同时呢它会尖叫会大吼大叫影响别的小朋友,那么可能还有些家长反映其他的一些等等困扰他们的问题来寻求帮助。我们跟这些孩子深入的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从孩子出生到他现在为止的一个成长经历里面往往存在依恋关系构建不太好的一些原因,也就是他没有去建立一个良好的依恋关系。
  我们从刚才的分享里面呢就能够看到这个依恋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一个情感的发展。还会影响到我们认知的发展,当你不能够在教室里面好好坐着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你的学业成绩,学校的表现,必然不会太好。当你不能和小伙伴儿很好的交往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同伴的排挤,你可能因此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上小学。所以也会影响你在学校的表现。会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你整个的学校的表现。所以我们说这个依恋关系呢,他是对我们整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影响的。
  提到依恋关系呢,我们会提到两个很著名的实验。大家可以看到我发上来两张图片,一个男的叫哈洛!他做了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另外一个女的,这个老太太叫安斯沃斯,她做了著名的陌生人情景测验。那么这两个实验的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更详细和细节的信息,这边就不详细说。
cetIeYAR8g7W563558.jpg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刚刚结束在二战之中呢,很多父母因为战火的影响,会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远离战火的安全的乡下或者其他地方去。当战争结束之后呢,很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他们难以解释的现象,这些家庭里面一部分子女被送到安全的地方;一部分那可能没有办法送出去就跟在他们自己身边。那么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这些孩子呢,就成天是饱受战火的困扰,颠沛流离。可能还会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生命的危险。
cePovsql69fF416919.jpg
  而那些远离战火的人呢,他们肯定在物质条件和这个心里的安全上感觉都会比跟在父母身边的那些好的多,但是奇怪的是,战争结束后这些孩子逐渐长大了会发现,那些不在父母身边远离战火的孩子。他们患心理疾病的概率高于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这难道不是让我们觉得很奇怪吗?成天跟在父母身边担惊受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危险的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心里疾病的这个发生率反而更低,而远离战火的那些孩子长大之后,发生率更高。
  于是很多科学家就做了很多的实验,那么其中一个就是这个。那上面这个男人哈洛!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他用猴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后发现。在猴子的这个成长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影响这个猴子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因素不是在于食物。而是在与和妈妈的这种温暖的关系,后来呢他的学生或者是他的一个同事受他所影响做了著名的陌生人情境测验。这回他就不是拿猴子做实验了,而是在这个儿婴儿身上去观察。
  这个陌生情境实验是在十一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去测试的,他们设置了一个严格的实验环境,然后把妈妈和孩子带到一个有玩具的空房间里面,我也不能叫空房间,而是一个除了玩具和两把椅子的地方。他们就会观察这个孩子和妈妈的互动怎么样?后来呢她们还会有一个实验者进去跟孩子互动。这之中的妈妈还会离开等等一系列的一个实验的程序。然后发现这些孩子呢大概分成三类表现,那么这三类是什么呢?
  一种孩子呢,他是在妈妈离开的时候。表现得有点儿着急,有点儿焦虑,可能会有哭叫啊或者是类似的表现。但是过了一会儿呢,在陌生人的安抚之下,也就是实验者的安抚之下呢,他能够平静下来,再去玩玩具。等妈妈回来的时候呢,他很开心,扑上去跟妈妈拥抱啊!过一会儿她又下来继续去玩玩具。这一类呢后来被这个科学家认为是安全型的。他认为这个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是比较好的。第二种呢?妈妈走的时候也是大哭大叫,但是这个实验者安抚半天都安抚不下来。
  等妈妈回来之后呢。孩子也是想要扑上去,但是呢好像又有点儿逃避妈妈,她可能扑到妈妈怀里,同时呢它可能对妈妈又推又打,这让人感觉不到他到底是想要妈妈呢,还是不想要妈妈呢?同时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孩子都不会下来再去玩玩具了。这种的科学家把它称作是矛盾型的孩子,或者叫做焦虑型的。第三种呢?妈妈走的时候呢,孩子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孩子都好像表现出来,没有发现妈妈走了一样。头也不抬一下。等妈妈回来的时候呢,他好像也无所谓。
  妈妈回来时候他也继续玩自己的玩具。也没有说要扑上去跟妈妈去亲近一下啊,搂抱一下,没有这样的表现。看起来他一直在专注玩自己的玩具。那么这种科学家把它称作是回避型,或者叫冷漠型。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这第三种不是挺好的吗?看起来孩子非常独立啊!而且他很专心的在玩她的东西啊!他的专注力应该很好吧!很独立吧!为什么这个名称叫做回避或者叫做冷漠型,听起来并不是太好的意思?是的,确实这种孩子他跟妈妈的这个亲子关系并不是太好。
  这类孩子呢,看起来她是妈妈在与不在都不能够干扰他现在所进行的游戏或者是活动。但是当实验者去监测他的心跳检测她的皮肤电,监测他的脉搏等等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孩子的这些指标和那个焦虑的孩子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他心里面其实也非常紧张,对妈妈的到来或者是离开他是非常在意的,但是它掩盖了自己这些表现,假装自己不在乎。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话,孩子其实是在压抑自己努力表现出她不在呼。
  大家可能会有点好奇,这三种类型的依恋关系,或者这三个孩子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们可以去假像这样的一些场景。孩子在刚出生。之后呢,妈妈跟孩子的互动可能有这样一些场景。孩子他因为不会说话,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呢?他不会说妈妈我想要吃奶了,妈妈,我便便啦!妈妈我饿了,妈妈我肚子疼。孩子都不会表达这些。作为我们养育过孩子的母亲尤其很清楚,孩子这个时候基本上除了哭还是哭。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会怎么样反应的呢?
  当孩子在发出各种信号的时候。我们很难去确切的知道孩子他到底是为什么发出这样的信号。他到底为什么哭了?为什么闹了?刚开始作为新手妈妈真的是不清楚的。所以呢,妈妈可能就会有几种反应,一种的可能是尽量去看一看孩子到底怎么了?他可能是去看一看,哎!我刚才才喂的奶,现在应该不会是饿了吧?是不是拉屎了?去看看是不是要换尿不湿了哦?尿不湿也干干的好像不用换。那是不是小肚子有点儿不舒服有点疼呢,我给他揉一揉。哎!好像还不管用,那他到底为什么哭呢?是不是有点儿刚才放鞭炮吓到了呀!我得抱起来哄一哄。啊这个妈妈会做各种尝试去安抚孩子。
  那还有类妈妈呢他可能就是。还是嘛总是这样哭哭啼啼的,这就是孩子呀!不用管他哭一会就好了。哎尤其是在夜里的时候,孩子哭闹起来,我们的睡眠又不够。真的没有精力去很好的安抚他,我们就想。哎!别老是他一哭我就抱一哭就抱就养成这种以后再也放不下的习惯了!还是不要抱吧?他哭着哭着自然就好了啊自然就学会独立了。所以长此下来呢,孩子可能慢慢真的不哭了。但是呢,我们去想一想,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另外一种,他可能遇到的待遇是这样的,孩子哭的时候呢,妈妈心情很好。精力很充沛,然后就赶紧去看,唉,孩子你怎么啦?哪不舒服呀?是不是饿了呀!赶紧去想办法安抚孩子满足他的需要。有时候呢,可能遇到妈妈工作了一天真的很累筋疲力尽。在上班的时候又被领导无原无故的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心情真的是很糟糕。回到家啊孩子在那儿哭呢。心情不好了就是。可能大吼一声,哭什么哭就像个催命鬼似的,整天就知道哭哭哭,你哭去吧!然后呢就不理他。对妈妈这种有时候叫做热情似火,有时候冷若冰霜的反应。孩子琢磨不定。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三种情形之下,假如我们是那个孩子,如果这三种情形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类型妈妈永远用那样方式对待孩子,第二类型的妈妈也永远用那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哭不哭无所谓,第三种类型的妈妈一会是很热情一会是很冷漠对待孩子,我们在这三个家庭长大,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和妈妈互动呢?我们的感受是怎么样呢?我们的态度是怎样呢?第一种形成安全型的可能性,第二种是回避型的可能性更大,而第三种是焦虑型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很简单的推断啊!在第一个情况之下,孩子会觉得只要我也需要妈妈就来关心我。而且会来得很快,很及时的满足我。大部分时候也都是很理解我的需要的,能够满足我的。所以呢,孩子和妈妈的互动是比较好的他也比较信任妈妈。当然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也不错,我是值得被爱的,妈妈是爱我的。妈妈也就值得我信任,只要我需要他,他就在我身边。啊这个世界可真美好呀!可能孩子就会有这样一幅图景出来,他的自我价值感。他觉得自己被爱等等,都是比较不错的。
  而第二种类型,假如我是那个孩子,孩子会想,不管怎么去呼唤妈妈,怎么哭闹?不管我做出什么举动,妈妈都无动一衷,不管我做什么,妈妈都不会来管我的,妈妈都不管,可能我是不值得爱的,不被爱的,妈妈也是不可信任的,这个世界怎么这么糟糕,这样的情况之下,我还是把我的需要给按下去好,假装我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这样我还可以过得快乐一点呢!
  第三种呢,他就会说。这个妈妈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搞不清楚,但是呢我也真的很需要妈妈的爱。那我怎么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妈妈爱呢?那我就哭的更大声一点吧!也许妈妈他就能够听到啦!我可能闹的更强烈些吧!也许妈妈他就看到我重视我了。我声音可能哭太小了!他都不在乎我也许我闹得更厉害一些他可能就能够重视我了。至于我自己嘛到底是不是可爱的感觉好像我也没那么可爱。妈妈呢,不知道是不是值得信任的呢?反正她就是阴晴不定,不好琢磨。你这个世界呢,也不是那么安全的,在我心里面好像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稳定安全的我也说不好。这个就是焦虑型孩子心里面的图景。
  我们刚才说的三种情况假如是一个长期稳定这样的模式的话,孩子就可能形成刚才我们所说的三种基本的类型。那么我们想说。这个依恋关系呢大概是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就有一个雏形。就是基本能够分出他是哪个类型的来了?这个依恋关系有什么作用?我们刚才说他是对情感和认知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对儿童来说呢,说的更具体点,第一个作用就是保护孩子。这个依恋关系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当她害怕的时候他可以知道我应该去找谁?一般来说这个依恋对象都是外面让她害怕的时候,他可以去找妈妈做依靠。
  那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作为安全基地。也就是当孩子在。你可以发现在一岁左右孩子基本上开始学习。走路了,这个阶段,他就会不断的去离开妈妈。他的活动范围会更大,所以他不断的朝着远离妈妈的方向走。但是你会发现她去玩一会儿就会走回来让你抱一抱。抱抱之后呢,他又开始走出去到处去玩,一会儿他又回来去要求抱一抱。其实呢,他这个就是相当于在安全基地这边补充能量,然后再继续出发去探索。去学习。那么这个安全基地就有点像一个爱的加油站。孩子在爱的加油站加满了油才能够走的更稳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如果这个安全基地不够坚固,不够牢固的话,也就是我们的依恋关系不是很安全的话。孩子就没有办法说在这个爱的加油站里面很好的加满油也就没办法很好的去探索。所以有些孩子依恋关系不太安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她可能显得很胆小。很粘妈妈。也可能就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依恋关系不够安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感不够的孩子可能显得比较胆小、比较粘人、比较爱哭闹。
  那么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的话,孩子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依恋关系类型。也就是比较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对孩子自身的感受。他会感到比较幸福比较安全比较稳定,比较安心。同时对他的认知发展,比如说在学校的表现呀!学业成绩啊!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呢,我们常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往往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形成那么安全的依恋关系。当我们长期受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影响的时候可能就会形成依恋创伤。
  有几个常见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小的时候在依恋关系方面受到比较重大的负面影响。有时候非常严重就是依恋创伤,如果不是那么严重的。可能不叫依恋创伤,但是可能让孩子形成的不太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这几种情况分别是。其中一个就是长时间的分离。在孩子两三岁之前。孩子会被送到,跟爸爸妈妈没有在一起生活。在很多地方孩子会被送到老家去养。因为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忙着去挣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那他们可能会把孩子。在送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婆外公家去养。
  等到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呢再接回到城市里面去上学。给他创造更好的一个上学的条件。家长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时候呢可能是。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身边长大,但是有时候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又没有人照看的时候会送孩子回家去。一两个月两三个月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呢可能是老人家在,来城市里面帮我们带孩子,但是老家可能有时候回家去处理一些事情。或者是在城市里面呆不惯,他会回老家一段时间。可能顺便也把这个孙子孙女给带回老家去照顾。我们说在孩子两三岁之前长时间的分离的话,就有可能给孩子孩子的这个依恋关系造成一些伤害。
  在我所接触到的儿童游戏治疗的这个来访者里面很多情况就是这样。父母觉得三岁之前孩子什么都不懂也还没有上学。趁着自己年轻多为孩子挣点儿钱为他创造以后上更好的幼儿园,上更好小学的机会。所以呢,就把孩子放回到老家去养而且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肯定不会害孩孩子的肯定会是爱这个孙子孙女的。所以呢他们也很放心就让老人家带回去了。然后到有时间的时候,周末呀一个月两个月或者是每周啊回去看望这么一次,再回到厂里来工作。有时候呢是很长时间,最后呢上幼儿园在长期呆在父母身边。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在我接待的心理咨询个案里面。
  还有一种呢就是,父母不想让孩子到老家去养,但是呢自己真的是很忙,这份工作也没有办法不要,因为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家里面的经济收入。所以呢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保姆来带。我们知道我找过保姆的家庭可能就有这种感觉。保姆要找到自己很满意的保姆是比较难的几率并不是那么高。通常的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行啦!可能还好一点。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特别想找一个自己满意的,感觉自己也觉得对孩子比较合适的这么一个保姆的话,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频繁的去更换保姆。我曾经遇到一个来访者,他在孩子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换了八个保姆。
  频繁的换保姆,其实对孩子有时候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当我们的父母都在外面工作将孩子交给保姆一个人带的时候,这个保姆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是非常长的。那你今天换一个保姆,他必须得去适应这个保姆的习惯脾气等等。明天你又换一个保姆,她又得去是适应这个保姆的性格脾气习惯等,对孩子来说是压力非常大的。所以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有很大的影响。再有一个呢,当孩子刚刚适应一个保姆,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和心里面的好感的时候你又马上换了一个保姆,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很大的分离。有很大的焦虑在里面。
  那还有一种呢就是妈妈自己带孩子妈妈全职在家自己带孩子。但是我们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妈妈可能有一种感受就是。虽然自己全职带孩子对孩子好,但是因为你要二十四小时的跟孩子呆在一起。其实也挺难受的,因为孩子在一两岁之后就进入了可怕的两岁叛逆期。他会有很多的,我们所说的熊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来。会让你有时候真的是崩溃,抓狂,恨不得打她两巴掌这种感觉。那么。如果妈妈是比较的积极的去学习啊自我成长比较好,可能就能很好的处理这些情绪。那如果妈妈本身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的不太顺利的地方,尤其是在小的时候。
  这个妈妈情绪就不太稳定。好的时候呢,因为为了孩子吗全职在家带孩子肯定也是非常想对孩子好的。但是,因为熊孩子的各种种种表现,可能有时候妈妈情绪,是非常暴躁。一会儿啊非常的阳光‘太阳普照‘的感觉。一会儿妈妈又处于脾气暴躁之中的这种,非常严厉的感觉,所以这也会影响孩子的一个不稳定,影响孩子的依恋关系。现在还有一些,对孩子非常忽视的这种家庭也是有的。嗯,比如说长期让孩子处在这种不受关注,不受重视的状态,这也是个很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
  那当家庭里面的夫妻关系不和比如说有家庭暴力啊!或者是经常吵架呀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氛围里面对孩子的安全关系的构建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还有一些比如说家暴,虽然孩子没有经历家暴,但是孩子目睹这些暴力啊!对孩子来说它的影响和他自己遭受暴力也是非常相似的。那最后一个呢,我要提到的是这种产后抑郁。如果我们群里面有比较小的孩子的家长的话,其实这个话题。对你们来说应该可能也不是太陌生。根据现在的统计调查的话,中国的这个产后抑郁的比例可能会高达百分之三十。
  在我最近做的一个培训和一个课题里面就会发现。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或者说有很多虽然没有达到抑郁这个状态。但是在产后有一段心情非常低落的。这个情况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这个妈妈的心情非常低落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和不可逆转的。有时候甚至说妈妈他已经从产后抑郁里面恢复了。但是我们还会在后面观察里面发现已经恢复了的妈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还是非常深的影响着孩子。它的这个负面影响还是非常深刻的存在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来到分享的最后一点,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可能要说的简单一些。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来详细分享。那么我们会说依恋关系这么重要。其实我们肯定想知道的就是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建构一个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孩子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安全感的。那我们说这个其实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避免我刚才前面所说的那些。尽量不要长时间分离呀,不要频繁更换主要照顾人呢,情绪稳定等等这些方面以外。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今天鉴于时间关系呢,分享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调谐。
  情感调谐调就调查调动的调,谐就是和谐的谐,情感调谐。其实他的意思就是说情感上要和孩子合拍和孩子同频。就是同一个频道啊!大概是这个意思。什么是情感调谐呢?首先来说,我们肯定要做到我们的情感的性质和方向是一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高兴的时候我们应该也是高兴的;孩子悲伤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理解他的悲伤。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去体会到那种愤怒,这就是情感是一致的。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在强度上要匹配。别说孩子非常生气!那你呢,不能说轻描淡写的说偶生气了啊!这就太轻描淡写了!
  对于情感调谐,这个呢我可能会举个例子来说说几种不太好的情况。我们举个例子!举一个小学生的例子。比如说你的孩子放学了敲开门,他兴冲冲的冲你高喊了一声,你呢在厨房正忙着做家务做饭炒菜,正忙着呢。然后孩子他从这个托管班做完作业托管班回来。他就推开门拿这张数学卷子。很高兴的冲你喊了一声,妈我回来啦!你看我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了九十九。孩子很高兴的给你在这边报喜也好,炫耀也好,反正她就是这么一个兴高采烈的一个状态。
  我们来讲讲三种妈妈的个反应啊,一种可能是妈妈忙着做饭,肯定就说哦知道了。我们把它称作为无反应,无回应的一种状态。那第二种呢可能妈妈是。哦。哎赶紧啊!赶紧把那个鞋脱了你看你那脚那么脏,那个鞋那么脏,又去哪里疯了?赶紧把鞋换了双拖鞋。妈妈给你削了苹果放在桌子上的。你赶紧吃啊!对了,这两天你那个嗓子一点儿发炎,赶紧多喝点水啊!你看你满头大汗擦一擦吧!妈妈确实在回应孩子,而且说了很多的话很关心孩子。但是我们看妈妈的反应和孩子反应是有关系的吗?从上下文的联系来看,没有。我们把这个称作为无关反应,或者无关回应。
  那么还有一种妈妈,一听妈妈肯定是很高要求完美主义的妈妈,要求很高啊很严厉就说。她听儿子说考了九十九,她就把那个火一关把那个铲子一提,说九十九啊?。你们今天多少考了一百分的?你知道吗?卷子拿过来我看一下,你那分就丢在哪里啦?又粗心大意了是不是?我之前怎么跟你说的?让你那个做完作业之后要要认真一点?要认真一点不要那么粗心,你看你怎么搞的?啊!咱们看看你那分怎么回事啊?你看看你看看你这一分儿,你这个不难的你不会吗?都做了多少遍了,你肯定会的呀!为什么会这样就粗心了呢,叫你那个不要粗心不要粗心叫你检查检查你就是不听。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情况。
  从这个情感上来说,我们从这个反应上来说,他和无反应和无关反应都不一样了。他这个反应和孩子所说的这个成绩两个人都关心的是这个成绩都关心的是这个数学卷子。所以他们不是无反应,也不是无关反应,他们是有关系的,但是他们的关系是好的吗?他们两个从情感上来说是一种错位的。可以叫做情感倒错的一种反应。可能比前面两种反应还更差。那么我们想要的反应什么呢?也许我们觉得亲子活动里面,如果比较良好的亲子活动的话。可能我们就会顺着孩子说我们可能说先把火一关小了或者一关啊!过来配合跟孩子有一个拥抱,然后跟孩子说。
  拿过卷子,看一下,哎咱儿子考了九十九啊,你这一次真的很努力了啊!你这是为了这个期中考试就做了很多努力复习了很久。你看你考了九十九啊,只丢了一分。那你一定很高兴吧!我也觉得挺高兴,然后妈妈就用了一种。也是很欣赏孩子的眼光很高兴的语气,在这边肯定孩子的努力。这样的话跟孩子的这个情感跟他所聊的这个事情呢?就是一致的了。所以我们当然是推荐这样一种。反应也是更加觉得这样的妈妈是比较敏感的妈妈。这样的一个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和互动。
  那么说到情感调谐,大家也听出来啦!其实如果要说,看孩子这个互动之中的话就是要在情感上跟孩子有一个心与心连接。如果是要说什么话的话我们可能就是用一个共情。共就是,公共的共,情就是情绪的情,共情就是跟孩子去共情。去同理,去理解她的感受。这个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当孩子高兴的时候我们去跟他一起去分享他的喜悦。当孩子悲伤的时候。我们去分担她的忧伤,当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们也尝试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愤怒。我想这样的一个方式可能对孩子来说他才会感觉到哦,不管怎么样妈妈都是能够理解我的。我觉得有人在支持,信任我。
  那么共情呢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说,尽量去感同身受的去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孩子今天非常的生气,而今天被数学老师批评了然后呢他就回到家跟你抱怨说。说那个数学老师。什么老师嘛!一点都不懂,还在那儿指手划脚的批评我们又那么厉害。谁都不喜欢她?我也不喜欢她。什么老师嘛?那如果我们做为家长肯定会教育她你怎么能这么说你的老师呢?她也是为你们好啊!或者说,哎你们老师多厉害的你都不知道什么什么的?那可能孩子就觉得。妈妈跟我哎呀都不懂我们的心思,妈妈都不理解我。但如果最开始还是向你抱怨数学老师的时候,您和孩子去共情,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当孩子这样抱怨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回应他,你可以说,哦。你们老师这么做你觉得很生气啊!你觉得挺不公平的。你觉得挺委屈的,或者说哦,听起来你真的很不喜欢你们数学老师啊!我听见你真的很生气呀!把他的这个感受的说出来。但是你知道说他的感受并不代表我们认可他。我只是说你真的很生气,你不喜欢并不说对呀你们老师就是不行。并不是我们说出我们也认可孩子的感受,不是这样的,而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孩子就觉得哦我妈真理解我呀!!她理解我。然后呢,孩子就愿意敞开心扉跟你说心里话了。
  有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开端呢,我们就可以啊慢慢的把事情聊下去了。聊到最后呢,你们就可能相互之间就想出来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仅仅是抱怨。说他们数学老师不好。是吧?但是呢这最开始的共情呢就把你们俩的沟通的门打开了。你们俩就相互敞开这个心态,那边交谈了,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所以我们就比较建议这样的方式去经常和孩子互动。只要不管孩子是多大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式。他中学也好,小学也好幼儿园也好都可以。其实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跟他去互动。当孩子皱眉的时候,当他哭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说一些我们猜测尽量准确的猜测他的感受。并帮助他说出来。
  最后呢我再分享一下。关于我们的孩子比较小的话,我们经常可以做什么来去促进这个良好的依恋关系呢?有几个点。我们要多去跟孩子有身体的接触,多去拥抱孩子,我们多去跟孩子微笑。多去和孩子心与心的连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我们跟孩子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能够去经常带着那种爱意都要溢出来的那种感觉。非常欣赏孩子非常爱孩子那种感觉去凝视孩子。你想看你有多久没有凝视孩子了。这个目光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最近的观察很多的这个亲子活动里面会发现。当妈妈和孩子的互动不是太好的时候。
  当别说你们几个简单例子,妈妈是产后抑郁的跟孩子的互动比较少。产后抑郁的妈妈。她所有的专注力,她的精力都关注自身上去了,陷在自己的情绪里面去了。心情很低落,所以他很难关注到它自身以外的另外一个婴儿的。她就很难跟孩子去跟婴儿去互动。最后呢。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慢慢的孩子也没有看妈妈了。那么当孩子到几个月大或者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去观察亲子活动。就会发现,在他们游戏的时候,孩子基本上是很难去象我们平时互动一样去看妈妈的。他其实是看他,都是飞快地看,看着妈妈眼睛马上转开头。甚至是他就是看到妈妈的其他的地方,或者是越过妈妈的脸,看到妈妈身后的那些方向。
  所以呢。我们说你经常的去。刚孩子有目光的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跟孩子有爱的拥抱身体接触,跟孩子有这种,经常有那种玩乐的行为。有一些经常跟他去互动的游戏,而不仅仅是陪她在那儿学识字,学拼音,学汉字等。玩什么?没有互动,或者互动比较少的游戏。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时候要有一种互动的游戏在里面。这样是比较好的,这样才是更是高质量的陪伴的有些情感的交流互动。共享喜悦这样的时刻,这才是更好更美妙的一些亲子时光。
  因为时间也超时很多了所以今天的分享就暂时到这里。非常感谢熊爸邀请我到这里进行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然后留出周末这么一个宝贵的时间来听我唠叨。谢谢大家晚安。
  熊爸天下亲子社群育儿大讲堂3期预告:
  1,分享主题:儿童心灵的成长与沟通
  分享老师:陈梅兰
  法国敦刻尔克高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担任北加莱大省“社区求助中心”艺术交流教员,中法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好童绘认证点评师。
  时间:2016年12月9日晚8:30
  地点:微信号:
  “熊爸天下亲子社群”
  熊爸天下亲子社群,“让育儿更简单”的理念,通过技术利它服务社群、积分连接社群、活动活跃社群、微商变现社群、品牌沉淀社群;为此熊爸天下亲子社群用3年时间打造五大赢利体系:熊宝宝微信公众号服务体系+亲子机构管理软件;梦想豆积分连接O2O体系;中国好童绘亲子活动、熊爸爸社群微商平台、8号熊五大赢利体系,以“社群让育儿更简单”为使命,以“育儿倍轻松,事业更成功”为口号倡导一边生活一边生意场景,现即将全面启动百万合伙人计划,打造亲子社群微商第一平台。
ceyTL8yzaM2E739644.jpg
  每个城市微信群由群主(城市合伙人)+产品组+内容组+社群组,城市合伙人全面负责本地微商产品品牌对接。有没有意向来做本地的城市合伙人?现在已有四个微商产品(8号熊婴童清水洗衣片、浪莎迪士尼恒温冰雪袜、雪莲萌主中药调理卫生巾、8号熊男女童呢子大衣)可以操作了,更多的产品将由各地的群主提供对接,城市合伙人做为熊爸天下亲子社群供给侧o2o的执行者,有清晰的赢利模式,有非常好的前景!联系手机/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07: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苍天之下,厚土之上,竟有如此奇人异士、文人墨客!讥讽于谈笑间,笑骂于无形中,层次之高,境界之深,非我等所能匹及,偶像啊!!!仿高人此文,照作一篇,以表仰慕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0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