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平
严复,1853年生,初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字几道。他是清末的古文名家,曾用古文翻译了多种西方学术著做,被誉为“通晓西方第一人”。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灾难深厚的一年,中日甲午海战胜得乌烟瘴气,更使人痛感耻辱,也促人幡然猛醒。严复不竭著文,指出变法救亡的紧迫性,提出振聋发聩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标语,向国民敲响了“不变则亡”的警钟。上述短文是他《论世变之亟》全文(持续在2月4日、5日颁发)中的一段,一共用了一百多字,便把中西文化的特点和差别表述得一览无余。既是近日读来,仍对现实有着不雅照意义和警示感化。
(原题目:一篇短文道尽中西不同)
“中国最沉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全国,而西人以公治全国。中国卑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隐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用财也,中国沉节省,而西人沉开源;中国逃憨厚,而西人求欢愉。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略单纯。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卑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原题目:一篇短文道尽中西不同)
阅读《晚清文选》可知,我国最早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的代表人物该当非严复莫属。他在1895年2月天津《曲报》上颁发的《论世变之亟》一文中就曾对中学、西学做度日泼有味的对比。好在原文不长,照录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