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蒙山山巅到沂河岸边,87座变电站耸立,5620个台区紧联,2800公里银线飞舞,基杆塔闪光,一条网架结构坚强、技术装备先进、智能化水平高的强劲电力“引擎”,推动着临沂经济社会大步跨越发展。
十七大以来,临电人走悬崖、过峭壁、趟激流、跨河滩,酷暑、挑战严寒,把蓝天当纸、铁塔作笔,汗水作墨,用勤劳和智慧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一幅华美壮丽的历史画卷。
3D电网:不只是看上去更美
5年造了一个3D电网。
十七大以来,临沂供电公司不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持续推动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所属变电站58座,主变总容量639万千伏安,输电线总长度1800多公里,220千伏变电网络覆盖全市三区九县,“三点双环六辐射”的网架格局初步形成,局部实现了双环网供电。
然而,随后的5年里,临沂市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3%的速度增长,电网建设只要稍一松懈,一个巨大的供电缺口就会被迅速撕开拉大,严重阻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电源支撑,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一艰巨任务严峻地摆在了广大临电人的面前。
2009年,临沂供电公司全力推进主网“双过百”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20.95万千伏安,新建和输电线229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临沂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确定的投资和项目计划。
2010年,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3.3万千伏安、输电线281.6公里,首次实现3个220千伏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迈出新步伐。
2011年,投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35.6万千伏安、输电线286公里,电网建设全面提速。
2012年4月13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临沂市人民共同签订推进临沂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将规划投资195亿元统筹临沂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上半年,共计投产35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76万千伏安、线146公里,基建项目按期开工率达到100%。
主变容量从600多万千伏安跨越到1100多万千伏安,输电线从1600公里延伸至2800多公里,站在5年前的临沂电网版图上,一个新的临沂电网拔地而起。
两个临沂电网,纵横交错,互为支撑,互相推促,框架,触角细腻,在沂蒙大地上构筑成一幅形象丰满、立体3D的美丽图案。
这个3D电网,规模更大,供电可靠性更强,不只是看上去更美。
坚强电网:让临沂蓝图更加绚丽多姿
2007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持续加强和改善,“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全力加速推进,全市经济处处生机勃发,发展全面步入“快车道”。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提高。
哪里有项目,电网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临沂供电公司始终把加强电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并以“适度超前”为原则,科学规划、滚动修编、超前实施,不断优化供电,加快电网建设。
2009年5月20日,110千伏徐林站投运,解决了三德特钢生产用电增长问题。
2009年10月30日,220千伏穆陵站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开辟了北部电网第二潮流通道,强化了临沂北部电网结构,为北部发展带来了强大机遇。
2010年12月,220千伏天马站、员外站、浚河站相继建成投运,为新菏兖日铁电气化运营提供了充足的电源支撑,提高了电气化铁运营的可靠性。
110千伏罗庄站、庆云站的建成投运,彻底解决了罗庄区因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配电网薄弱、配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辖区内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纷纷上马、投产。110千伏大学城站、涑河站的建成投运,提高了北城新区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彻底解决了老城区供电“卡脖子”现象。
2010年12月5日,临沂供电公司与临港经济开发区共同为临港供电部举行揭牌仪式,并计划投资14.9亿元,临港电网状况将发生巨大变化,将形成结构坚强、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的区域电网,完全能够满足临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对电力负荷的需求。
2011年6月22日,220千伏兰陵站建成投运,优化了苍山电网110千伏配电网络,提高了区域电网运行可靠性,为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之称的苍山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电力保障。
“5年前,俺家里早早的就按上了冰箱彩电还有空调,但是由于电压太低,灯泡亮不起来,这一切都成了家里的摆设。现在好了,俺再也不用为缺电发愁了。”如今,缺电现象早已成为全市广大居民的一段遥远的记忆。
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如同兴奋剂一般,推动着全市经济高速发展;一条条银线穿梭云间,如同雨露一般,滋润着临沂人的幸福生活。
临电人凝聚勤劳与智慧的,挥洒于沂蒙大地,点缀着临沂科学发展蓝图的绚丽多姿。
素描电网:铁军熠熠生辉
每当华灯初上,临沂更显迷人壮观,处处流光溢彩,漫步人潮如织的街头,万家灯火与璀璨星光交相辉映,泱泱古城就像一幅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画卷的背后,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负责任”的电力铁军在蒙山沂水之间的豪迈剪影。
5年来,在电网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广大临电人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感,战严寒、斗酷暑,走悬崖、过峭壁、趟激流、跨河滩,蒙山山巅立塔、沂河岸边架线,用智慧与汗水一点一滴编织着电网建设的鸿篇巨制。
2010年冬天,为确保涑河变电站如期投运,50名临电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克服极端恶劣带来的各种困难,日夜不停地奋战。由于缺少睡眠,一些年轻人就闭着眼睛穿衣服,以便能多睡一小会儿,结果把衣服穿反了。一位老职工因身患高血压,几次差点晕倒在现场,他在口袋里揣上药片,坚守岗位直到成功送电。
2010年秋天,在智能配网建设工地,李建国带领他的十几名队员钻进电缆沟里,连续奋战几十天,敷设光缆200多公里,但是周围的一些居民竟然始终没有发现“藏”在地下的这支队伍。
民事纠纷是严重困扰工程建设的最题。在变电站和线附近,经常会遇到一些村民无理施工,或索要巨额赔偿,致使工期一拖再拖。当线架设到职工马吉斌的老家,他主动请缨,自己掏钱买烟买酒,走东家串西家,用亲情打动乡亲,用道理村民,确保了工程如期竣工。
浚河建设工地上,由孙鹏、解晓东、解磊等8个年轻组成的80后“突击队”,你超我赶,互促互进,把枯燥乏味的建设生活当成快乐的事来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临电人的家在沂蒙大地,哪里有建设任务他们的家就搬到哪里。带着亲人的牵挂,辗转驰骋在百里之外,与蓝天作伴,与白云嬉戏,蚊虫的叮咬,克服寒冷的,常年吃住在工地。5年来,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捷报频传,在蒙山沂水的辽阔土地上,处处都留下了临电人战斗的英姿。
连续巡线36年的王廷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经常打开电脑,查看一下那饱含深情的4万多张安全照片,他说,这不仅仅是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更重要的是,这1万多基杆塔的每一个侧影,都是一幅最美的图画。
更聪明的电网:让停电成为过去式
高楼林立,道宽敞,三河环绕,景色宜人,走进有“老少边穷”印记的老区临沂,一幅时尚优美的城市画卷瞬时展现在眼前。然而,你会更加惊讶的发现,曾经在天空中密密麻麻交错纵横着的电线“蜘蛛网”,仿佛在一夜间全都消失了。
这就是临沂有名的电网“地道战”。
自北城新区开发建设以来,临沂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和北城新区建设指挥部的号召,结合北城新区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三高”要求,大力实施“两步三结合”发展战略,切实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结合电网规划、城市规划以及负荷运行状况,做到“在发展目的上服务性、在发展战略上前瞻性、在发展布局上系统性、在发展方式上集约性”,超前实施智能配网建设。
让电网“活”起来,充满“智慧”,更加“坚强”,是临沂供电公司正在倾情打造的一项系统工程。
建设智能电网,如同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功能非常强大,只要某条线的某个地点发生停电,智能系统会自动展开“搜索”,只需用一分钟的时间,就能迅速查明故障点,线自动进行切换,立即恢复送电。
2011年11月24日,临沂供电公司在北城新区组织开展智能配网建设大会战。大会战覆盖输、变、配、调、营等多个专业,涉及生产、经营、多产等十余个单位,是全方位实施标准化作业的一次集中行动,打响了全省智能配网大规模建设的第一枪。
截至目前,临沂供电公司已完成233条线智能化,敷设光缆751公里,安装环网柜308台,安装智能化开关1410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47.8%,预计到2013年底配电自动化覆盖率100%。
2012年4月18日,临沂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七里沟站竣工投运,标志着临沂电网建设向智能化迈出了更加坚强的一步。
2010年6月23日,临电人仅用56天建成投运第一座、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临沂焦庄充电站,并迅速成为全国运营状况最好的充电站,充换电站运营的“临沂模式”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
建设“安全水平高、适应能力强、配置效率高、互动性能好、综合效益优”的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临沂供电公司始终把加快电网建设发展作为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将来的临沂电网必定更加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