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获山西省老年书画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曦晟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庐山杯银奖,被誉为欧楷专家。出版楷书《千字文》字帖受到普遍好评。
中央机构 人大机构 国家主席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政协机构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驻外机构 友情链接
陈录凡在小学时期,就是靠每天老师布置的一仿一纸的写字作业,评比就是看中圈率。其余时间做其他作业,玩耍。不像现在有书法学习班,有时自己写写画画,不得要领,也没有那么多钱买纸买墨练字。那时最好的课堂是腊月春联,因为家家户户都贴对子,所以,纸和笔墨这些“学习用具”自然不用发愁了。大约他是二年级小学生,开始给自己和叔叔大爷近亲们写,写完了,觉得不过瘾,还想承揽给别家再写,但是别人家不相信你,尽管白尽义务,走了几家,都被婉拒。其实人家怕你小孩子写坏了,冲走了大年的红运。而村里的季万章,梁存会这几个大写家,却是门庭若市,业务火爆(其实他们也是白写,那时没有写字酬劳的习惯)第一年就这样输了。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110报警服务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2013年,他参加朔州市《朔州市中国梦,朔州情》大型书画展获金奖。2014年参加朔州市《德耀中华,文明朔州》书画展特等奖;2013年获首届全国老年书画大赛提名优秀奖,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优秀奖,并加入朔州市兰亭书画院任院士,获全国百佳书画人物称号,参加四省七市书法家笔会;2013年出版楷书《千字文》。2013年参加应县元宵书画邀请展,自撰一副楷书对联,获得好评,曾经在朔州市工作过的丰子富先生说他说:“他在朔州工作过,加上大同地区楷书像你这样的,不受大小和内容限制,随便拿起毛笔就能把楷书写成这样的的,他还再没有见过。”他说,过奖了,年轻人中人才济济,大有可为。常常有一些夸耀之词,陈录凡对此不以为然,什么时候都应该把自己当成小学生,才能有所进步。
学生时代的写仿很快就过去了,高小毕业后,由于没钱念正式中学,就近升入本乡半天上课、半天劳动的农业中学,没有了写仿活动,那时的书法活动除了春节写春联这种课堂和表现平台,其他时间基本上停止了。
每年正月,是“书法评比”阶段,评委就是全村老百姓,走村串户,观看对联,街头巷尾,品评议论,成了农村一大文化景观,他在第二年正月的“评比”中获得了普遍赞誉,很快跻身于本村大写家的行列,意外的收获鼓舞了他,坚定了他写下去的信念,以后几年,竟然赶超了杨庄的大家,成为村里的书法冠军。
陈录凡的书法之路总结一句话公式:爱好+追求+毅力+方法。不要见异思迁,就能有所作为。他说:“公式里,四个加号,缺一不可。 ”
陈录凡的书法之路可以说是一直从小走到老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艺术之空间是浩瀚无际的,他临了几十种书体,他什么字都写,如小楷,中楷,榜书,楷,行,草,隶,甚至篆书都写。但一直是以楷为主。除了八十年代布置活动室挣了一点报酬外,无论写对联和求书者,来者不拒,分文不取。
谈起陈录凡的书法之路,不得不谈谈他的身世,介绍影响他书法之路的三个人:陈录凡的祖上世代农民,父亲是半文盲,外祖父(张存珏)却是清末民初一介穷儒,自幼天姿聪慧,酷爱读书写字。但是那时的穷人,衣食尚且不济,哪有那么多钱念书买书买纸买笔呢?有幸的是,本村有一个表兄,名叫剧常达(按亲戚他叫人家表姥爷),人家有很多书,从小聪明伶俐,苦读诗书,又拉了一个小伙伴表弟陪读,准备应童子试,常常把一些穷人买不起的书借给表弟看。嗜书如命的外祖父,哪能不高兴,小弟兄二人苦读诗书,勤练书法,不久,表兄考取了秀才,表弟因贫穷不能应试,仍然苦度清贫,不过村里多出了两位饱读诗书,书法超群的士人。(山阴县志曾登载过本县历史上的书法名人剧常达、张存珏)
2015年作品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作品被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
1993年他到煤矿当了会计,业务相当繁重,不得不放弃书法练习,基本上不拿毛笔了。回顾书法之路,一直是断了续,续了断,就这样走到现在。
1968年回村当了支书,全村一千多口人的生活都跟你说,每天四点多吼叫人下地,晚上开会十二点回家,根本没有学习时间,七五年到公社机关工作,这里有毛笔,也有许多废报纸,这个阶段除了处理日常业务外,这种爱写字的兴趣念念不忘,就能坐下来练习写字,每天下班后,一直写到12点,有时一两点,系统地临了多宝塔和九成宫,楷书水平也在缓慢提高。
有人说,学习书法必须日日临池不辍,方能有所收获,他看不尽然,陈录凡的书法之路就是断断续续的,有时断开时间长达十几年,即使你有这种追求和爱好,你一辈子学习,家庭,收入,工作性质,场所和常常变动变化,事实上客观条件限制,也做不到临池不辍。只要书法追求在你心中位置不变,即便因客观原因暂时放开了,也能在条件适宜的时候重新拾掇起来。
陈录凡,1948年生,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自幼爱好书法,临习颜柳欧,尤精楷书。现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老年書畫協會會員、山西省老年书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朔州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朔州蘭亭書畫院院士、山陰縣老年書畫協會主席、山陰縣書法協會名譽主席、朔州市蘭亭書畫院院士、北京诗联书画院院士、中國書畫協會會員、江西省人文学院聘为名誉副院长,诗人书画家,高级书画家称号。獲得獎項:2011年参加朔州市十五人聯展,並獲得朔州文聯頒發的優秀藝術創作者稱號;
第三个影响他的人便是的舅舅了。他舅舅是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的,当时舅舅在学校帮忙代课,他才五六岁,有一位区政委在杨庄下乡,看到了杨庄墙壁上舅舅写的抗美援朝的大字表语,就直接招成干部了,那时刚刚解放,到了县里,舅舅成了大忙人,县政府,县委,人民法院的布告是舅舅用毛笔写成,而后制版印刷发布的。县直各单位,区乡,公私买卖志号的牌匾,百分之八十,都是舅舅所写。只要说起张汉,就知道是个大写家(那时还没有书法家的称谓),他是陈录凡书法之路的第三个影响人,也是他的书法之路从爱好到追求到毅力第三个驿站。
真正提高楷书书写水平的是八十年代初期,陈录凡在山阴县迎春书法竞赛活动中得了一个特等奖,那时,县里大小单位都搞活动室,陈录凡以楷书写得好常常被请去干活,县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就是他写的,后来还到市里一些单位去设计布置,不但管饭,而且还有报酬,这真是天赐学习良机。再苦再累也甘心。那时没有电脑设计,全靠手工,不但写楷书,而且还写隶书,魏碑,美术字,剪纸,图案。版面书写一定要整齐干净美观,虽然和书法艺术是两回事,但这种客观要求的规范基础锻炼,给陈录凡以后成为一名楷书专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大概有四五年的锻炼时间。
2001年,陈录凡和王守恒创办了山阴县兰亭书画学校,任校长,收学生二百多人,成了全国规模较大的学校,曾经被评为全国十佳学校之一,约四十多名学生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奖。真正体会到成就感。后来他因病,学校停办。
光绪二十六年,本村新庙落成,大庙所有牌匾和文字,都是剧常达写成,《杨庄村志》有这样的记载:“公讳常达,字固夫,一名全叟,山阴杨庄人也,清光绪五年生(1879—?),甲午年秀才,通经史、善诗赋、精书法,乃吾村文儒雅俊之士也。”
舅舅工作很忙,虽然很少坐下来指导他学书法,但是他已经是书法的追求者了,陈录凡在暗暗学习他,陈录凡看到他除工作外,无论坐在椅子上,炕上,还是作客,会友,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不停地在空中写字,已经成习惯了,一辈子了,即便病重弥留之际,仍然重复这种动作。有人说这是不良嗜好,而他恰恰认为,这是一种爱好,追求加毅力的着挚表现。他是陈录凡学习书法的榜样,他虽然没有这种习惯动作,但是,陈录凡在走他走过的路。
第二个人就是陈录凡的外祖父,杨庄村志对外祖父是这样介绍的:自幼才智过人,家贫无以供读,躬耕之余,赖借表兄常达之书苦读,《五经》、《四书》、《春秋》、《左传》、《汉书》以及唐宋明清史志,皆圈点贯通,尤精易经,算术、天文、地理,并以小楷录之,加减乘除之法,曲指可得,运算之速,令村人惊愕之,称之为“异人”。易经八卦、河洛理数,奇门遁甲,造诣匪浅,学术精微,非一般江湖术士可比,但从未以“占卜”挣钱养家,公之小楷,深得王羲之、赵孟頫之秘诀,字字功力非凡,以手抄书,通篇竟无一处瑕疵败笔之处。”外祖父死得早,陈录凡没有见过,但是他把一柜子书(大部分是表兄所赠)其中有自己抄写的十多本书留给他的舅舅,舅舅参加工作时又转交给陈录凡母亲保存,陈录凡当时是四年级学生,成了近水楼台,先睹为快,其中最吸引他的,是蝇头小楷抄写的《河洛理数》和《奇门遁甲》,外祖父的小楷有一种道骨仙风,灵动潇洒而又法度十分严谨,从头至尾,无一丝笔误,若无高超技艺,绝不能为此。现在人们号称他楷书专家,却难望其项背。当时就有了向外祖父学习的追求,常常把书拿出来,用铅笔,钢笔临写,用筷子胡拉,却越写越不像,越不像越想写。从此,陈录凡不但是书法的爱好者,而且已经成为一名追求者了。
光绪二十六年,杨庄新庙落成,公乃题:琴、棋、书、画四首诗于其壁,超凡脱俗,喻味深远,过往文人墨客俱驻足而观之,流连不已,惜焚毁于文革,村人仅忆得一首《琴诗》录之:“花影横窗月色辉,瑶琴三弄有谁知。高山流水依然在,何处人间觅子期。”正殿之大匾手书《文昌祠》、《通明殿》、《山神庙》,字字功力深厚,气魄非凡,善书者皆称“非深谙王羲之秘诀,赵子昂之精髓,不能为之也”。他在小学时候,这座森严冷清古庙,成了他常常光顾的地方,开始和大人们一起去烧香祈福,有时独自一人去,大人不让小孩子独自去,奶奶甚至威胁说,那是神仙出入的地方,闯了神仙的马头不是闹着玩的。可是,他还是我行我素,常常上去,有时和同学们去掏麻雀蛋,捉迷藏。小孩子纯粹是为了玩耍。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注意庙上书画墙壁,越看越爱,越看越对这位表姥爷崇敬有加。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表姥爷一样写一手好字呢?同时自己开始在废纸上,书背上,砖头上瞎呼拉。可以说,这是影响陈录凡书法之路的第一个人,虽然他没有见过这位表姥爷,这座庙留下了他的书法杰作。没有他,陈录凡或许不会成为书法爱好者。没有爱好,书法之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前二篇】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石剑英 在朔州市旅游形象标识、主题 宣传口号和“中国朔州”旅游微视频征集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1956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四清借干,机会又来了,他用毛笔写的工作队集训期间的墙报,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知名度扩大了,后来又写了表语,不过这都是写字的自他表现,没有临帖,也没什么法度,工作繁忙,这种活动也很短暂地过去了。也根本不会有练书法的机会和时间。
2014年德耀中华,文明朔州大型书画赛特等奖。第二老年书画优秀奖,中国书画家协会举办第三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铜奖;
2011年,他参加了朔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朔州市老年书画十五人联展,二十八幅作品全部入展,并获优秀创作者奖。可以说,朔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是陈录凡的楷书走出去的最好平台。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或聚焦山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山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015大美印尼多彩巴厘纪念亚非会议六十周年全球国际交流展中获金奖,作品选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绿化基金艺术委员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第十一届滕王阁杯二等奖,第十二届滕王阁杯大奖赛一等奖,第四届庐山杯银奖,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