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岭南书坛,古文字研究专业出身的张桂光,一直以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对书风、书体的全面把握享有盛名。“纵观全国书坛,像桂光这样篆、隶、楷、行草众体兼擅,各种书体都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并不多见。”著名书法家陈永正说。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认为,张桂光“耕古立新,其文归新”,他的书法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在全球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近年来,张桂光一直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同仁一道,身体力行地参与对已故前辈书家的推介、对广东书法百年历史的整理、研究与宣传的策划工作中。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张桂光教授进行专访,就岭南书法的特色与其对中国当代书坛的价值,以及他个人对岭南书法传统的传承、梳理工作,进行深入了解。
张桂光:容庚、商承祚是享誉中外的古文字学者。广东也因而成为古文字学的重镇。我与马国权、陈永正、陈初生等书法家都出自容商二老门下。我们都在跟随二老进行古文字学研究同时,拓展自己书法的研究创作空间。
南方日报:岭南书法传统上“学者书法”一直占据主流,这些书法名家如何将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结合?
与此同时,借鉴今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成功经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也准备做举办“广东书法百年大展”的方案,相关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岭南书法家在其他书体也有不少学术性的创见。比如,隶书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缺乏动人之作。清代郑簠、邓石如、伊秉绶虽各具特色,影响亦大,但由于他们没有直接继承汉碑,变异大于传承。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林直勉探索出全面承传汉隶的一整套方法,开创“粤派隶书”,后为吴子复所传承。陈永正说,他们“在汉隶式微数百年后,重新找到发掘与弘扬的路径和方法”。这些事例说明,岭南书法每一步发展,都是离不开扎实的功底与对传统的继承。
他们的作品都是全新的,但元素却都是传统的。现在有些人以为创新就必须与传统不同。但从这些岭南名家的创作可见,创新并非与传统对立,而是要在其中看到传统文化。
展览前夕,《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集》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按书体进行编排,对岭南书法不同书体的特色、张桂光与前辈名家的结缘、对不同书体的传承与演绎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
南方日报:您的书法早年拜朱庸斋、李曲斋先生为师,后师从容庚、商承祚先生学习甲骨文、金文,这段求学经历对您认识岭南书法带来哪些影响?
这些大师的书法成就很高,学术造诣也很全面,却因为种种原因被人们有所淡忘。他们的传世作品大多散落在不同机构与个人手中,收集难度相当大。部分大师已没有多少后人在国内,我们对他们的生平也知之甚少。上述难题也凸显了这项工作的迫切性。
张桂光:岭南书法的发展脉络,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但岭南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岭南地区首位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法家。他发明了“茅龙笔”,以刚健的书风打破了妩媚柔弱的“台阁体”。清代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的“碑学”影响全国,远及日韩。在1957年举办的首届“中日书法交流展”上,中国有100幅作品参展,出自广东书法名家之手的就有18幅,充分反映广东的书法实力。此外,各种书体平衡发展,也是岭南书法的特色之一:包括容庚、商承祚的篆书,麦华三、朱庸斋的楷书,吴子复、莫珉府的隶书,李曲斋、卢子枢的行书,阮退之、佟绍弼的草书,黄文宽、张大经的篆刻等,可谓各有千秋。
南方日报:您认为,在传承岭南书法传统方面,当今书法教育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南方日报:这次展览名为“守望岭南”,在您看来,岭南书法传统具有哪些特点?
张桂光:我从朱庸斋学小楷,从李曲斋学行草,从容庚、商承祚学习古文字。但由于朱、李两位老师的豁达大度,我在求学路上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介绍我向相关前辈请教。因此,与他们同时代的岭南名家,我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展示我对各派宗师、各家法门的传承与理解,对后学带来启发。
张桂光:对于目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来说,传承传统首先面临师资方面的问题。如果书法老师不通书法,书法课就形同虚设。现在高校书法专业大多设在美术学院。我觉得,书法除了技术之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设在文学院更为适宜。教育部门应与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一样,对书法教师的资质进行要求,如此就能实现书法教育的良性循环。9月中旬,我省各地教育部门将选送50名教师进行书法培训,此任务将交给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完成。
张桂光:根据我们制定的“五年计划”,我们将按照每年5位已故岭南书法名家的进度,为他们举办作品展与座谈会、出版作品集与纪念文集,向社会全方位梳理、介绍他们在书法文化领域的贡献。我们今年计划推出詹安泰、佟绍弼、卢子枢、何绍甲、麦华三等5位书法家。相关工作将在今年11月完成。
9月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州艺术博物院共同主办的“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二号馆举行,将展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桂光166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
南方日报:您曾透露,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正在制定一套“五年计划”,发掘与传承岭南书法前辈名家的文化遗产,目前这项计划进度如何?
张桂光:过去岭南书法名家都不是单纯的书法家。他们在其他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也对传统很有创造性思考。比如,詹安泰是著名词人,他前所未有地用《爨宝子碑》《嵩高灵庙碑》的风格来写行书。又如李曲斋以毛泽东同志《清平乐·蒋桂战争》的词句为题,用简化字刻了8款印章,但里面的章法布局都来自汉砖、汉印、魏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