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家陈禾:妈妈不能太残忍?

[复制链接]
查看: 193|回复: 4
发表于 2017-9-30 1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掌握问题真相并不容易。如果家长平日和孩子的互动少,沟通不良,这时可能就会造成“误判”,或者是因孩子的“片面之词”而激动,给孩子作出不适当的指示;或者是断然否定孩子的叙述,不能进一步体会他的感受,因而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陷于孤立无助。“挖掘”问题真相要依靠“同理心”,在自然平和的亲子交谈中去体验孩子的感受,才能逐渐接近问题的核心。

  那么“双赢”究竟有无可能?孩子的“优越感”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自幼教育、本身的生活作风及处事态度等言传身教养成的。反过来,处事委曲求全,自卑而不自信,也是父母自幼教育及言传身教形成的。要实行“双赢”的教养策略,先得搬掉“优越感”和“自卑感”这两头“拦路虎”。那么,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要从自身的改变做起,不断提高教养智慧,不然就无法给予孩子实施有效的成长教育。
  先说一个故事。两位妈妈,乘假日带孩子出外游玩。两个孩子争着去放风筝,女孩用力一扯,风筝破了,男孩很生气,一巴掌就扫过去,女孩立刻哭了。这时,男孩的妈妈脸色一变,就像触电一样从座位上弹起来,女孩的妈妈连忙把她拉住。男孩的妈妈急得脱口而出:“你真残忍!”女孩的妈妈却笑着说:“你才残忍!”
  两位妈妈这时望向孩子,只见他们一同跑过来,说:“妈妈,风筝破了,你能把它做好吗?
  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孩子们在一起,争争吵吵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很快就会自己解决。孩子们就在这种争争吵吵、哭哭笑笑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学会了处事和做人。
  我特别强调“双赢”,为什么?孩子的生活世界不该是“你死我活”或拉帮结派抢占地盘的世界。自己当然不愿意吃亏,也不能让孩子在委曲求全的日子中生活与成长。但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培养孩子“得理不饶人”或凌驾他人、强悍对人的处世态度。成人世界可能需要的强势斗争,那是既成的现实所造成,但如果让孩子养成“柿子拣软的捏”的生活信念,他以后的社会关系将越来越恶劣,很难与人相处,最后陷入“孤立无援”的结局。
  陈禾,亲子教育专家,新浪育儿专家问诊微博每日答疑金牌专家,著有《教养智能》。


  ⑴如果只是孩子之间的争吵,没有涉及肢体伤害的话,就采取“轻”、“缓”策略,引导孩子如何自己处理。“自己处理”不等于“不管”,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在没有达到“不出手不行”的时候,要放得开,忍得住,静观孩子的互动;
  女孩的妈妈却说:“孩子争吵算什么?被打一下,也没受伤,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呢?”
  英国人给这类“真残忍”的妈妈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直升机妈妈”。因为这类妈妈就像坐在一架直升机上,一直在孩子的头上盘旋,只要看到孩子发生什么事,就立刻空降在他面前,替他解决一切困难。这些直升机妈妈怕孩子受累受苦,怕孩子吃亏上当,所以总是抢在第一时间来替他排忧解难。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当前是无忧无难了,以后长大了怎么办?台湾人给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草莓一族”。新鲜的草莓,嫣红可爱,但一磕碰就皮伤肉烂,惨不忍睹。
  “慈母”当然爱孩子,而且是“一切都为了爱”。为了孩子,自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金钱、面子、时间和个人利益。
  孩子吵架、被打、玩具被抢等等事件发生时,家长该怎么办?在微博,每日提问中出现很多这类案例,而在妈妈们交流育儿经验的微博,也有许多关于干预孩子被打引起的“谁是谁非”的讨论,或发泄不满,或指责对方的粗暴不讲理。比较突出的,是刚刚因孩子被打而介入,造成家长吵架,于是上微博来争取同情与支持的。
  当然,这里不只是贯彻教育理念的问题,还有妈妈的教养智慧、保护孩子和教育技巧的运用问题。
  到底谁“残忍”呢?男孩的妈妈说:“你眼看着孩子被打,哭了,身为母亲,不去呵护,还阻止我去干预,这不是很残忍吗?”
  女孩的妈妈对“爱孩子”的理解是: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以后能独立生活,所以要提供她面对困难、亲自解决难题的空间。相反,对孩子太多干预,替他安排一切,帮他解决一切难题,这样一来,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将来怎能做事?怎能生活呢?所以对于孩子,过度表达慈爱并非真爱,而是“残忍”。
  舐犊之爱是人际中最为美好的关爱,妈妈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宠爱,都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这三十年,整整一个世代的独生子女政策下长成的年轻妈妈,把全部的爱都集中来给予唯一的孩子,容不得孩子吃点儿亏,受点儿苦,把孩子保护得风刮不进,雨打不着,何况是被别人拍一掌、推一下。所以一有任何“非典型接触”,立刻就得向对方家长要个说法。然而孩子玩耍的事,本来就是“随意为之”的,那有什么是非对错?争两句,矛盾就深化了
  有些妈妈可能要质疑我的说法了,认为“这不是抛开孩子不管吗?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让他失去依靠,让他感到孤立无助,哪个妈妈忍心啊?”
  “是你残忍?还是我残忍?”是我在微博创办之初写的一篇文章。当时微博还没有“长微博”的设置,所以只能在博客发表,再在微博推荐。
  这就是上面两位妈妈的争论:谁才是“真残忍”的问题了。为什么呢?让孩子在发生困难的时候,立刻感到“失去依靠”、“孤立无助”,不正是身为妈妈的你造成的吗?不培养孩子养成面对困难,独立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他习惯了“依靠”,习惯了“被保护”,将来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妈妈这根“支柱”,立刻陷入“孤立无助”,没有了解决问题、自我保护的能力,你教他怎么办?这种不顾及孩子未来发展的“爱”,不就是“害”吗?

  “关爱孩子”是每个妈妈的本能。不少妈妈对孩子百般呵护,她们都是“慈母”。
  这也是一个大难题。一般“护犊心切”的家长,往往会因为过度关切而紧张,没经过全盘考虑就插手孩子的事务,使事情越闹越大,越搞越复杂,造成的后果却必须由孩子承受,这也是“爱之反而害之”的成因。我认为家长这时应该谨记下列三个原则:
  ⑵如果已经造成身体的伤害,甚至孩子的安全(包括身体、心理和生活环境)受到威胁,就应采取“重”、“急”策略,先安抚孩子,然后找幼儿园或小学老师咨询--注意:是咨询,不是投诉,其结果是请老师协助解决;
  “咨询师”就是“顾问”。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去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协助他掌握真相,进一步,引导他思考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进行方式和可能得到的结果,让他思考出最具备条件的、有效和可行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制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父母不是孩子的老师,他们陪伴着孩子长大,具体的做法就是:
  “双赢”有两层含义:一是父母亲和自己的孩子,都获得最满意的成果;一是产生矛盾双方,孩子和孩子谁都没有损失,家长和家长都感觉自己获得最佳的结局。总之,只有赢家、没有输家。
  家长当然是孩子的“保护人”,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保护应该有个“尺度”,更多的时候,他应该是孩子生活上的“咨询师”。
  ⑶如果问题已经涉及对方家长,这就是既“重”且“急”了。虽然如此,为了孩子的处境,家长依然不能冲动,先找老师讨论,请老师出面协调,将问题一一澄清,寻求彼此谅解,最终达致“双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4 17: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6 0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逐行逐句地看完此帖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压抑的喜悦,震动了整个生命!怎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2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