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千山万壑,仿佛是鱼儿畅游大海,激情万分、兴奋无比,想法很多,极尽收录所见所悟,遗憾苦于功力不够不够尽然。
这就是于丰华荷叶山水底蕴。她的山水画大胆落墨,让自已胸中之气转化为笔下之气,浑厚质朴,豪放潇洒。不仅能让人感受到雄浑壮伟、妩媚秀色、苍劲丰骨的独特魅力,还使人感受到清新、雅趣、心悦的艺术境界。透过于丰华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澎湃的激情,瞬间的顿悟,高傲的心性、侠义的洒脱,以及她的家国情怀和浓浓的亲情,都融入到特殊风格的山水画,细细品读,一草一木有真意,青山绿水皆有情,她的中国画,又揉进了西画的技法与技巧,这与她经历有关,所涉猎的众多专业有关。画中的禅意和灵性,图式的别具匠心,通过对画面语言经营,把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内心的喜怒哀乐,曲折幽深地用画面表现出来,奇巧地把丰富多彩的情感信息和美学信息溶储于自己创作的画面之中,意蕴深邃,神韵并茂。
于丰华艺术风格的奠基之作是《梦入芙蓉浦》,此画顾名思义又匪夷所思。究竟是用荷塘的意境呈现山水,还是用山水的形式诠释荷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上去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虚实相应;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流水潺潺,雾岚如烟;鱼儿畅游,生机盎然;节奏变换,张驰有度;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隐约可见画家的艺术主张和心灵象征,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无限遐想。
于丰华从不怠惰,更不畏惧,她说自己是一科班出身,从小野惯了,对任何事情都好奇,不愿受约束,向来我行我素、凡事一旦关注就想追个究竟,勤奋不辞辛劳,坚持到自然中寻觅灵感,以写生为基础,提取充满鲜活感的山水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抒写当代人情怀。使得自己的作品结构奇巧,意境深远,高于生活,体现为一种主观情怀的优雅表达;体味一种画中无人,我在其中的观感效应,引领欣赏者体验感受自然之中瞬间的一种状态。
人就是这样,站得越高,就会越感觉到自己渺小。在当地,于丰华早已是风生水起,声誉日隆,无数人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可是她却总是惶恐不安,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在转型期步入,在探索中前行,于丰华知难而进,义无反顾,她愿意挑战自我。
初中时,她从一本杂志上认识了著名内画工艺大师张广庆先生。他用一双神奇的手在方寸之间画出了美轮美奂的大千世界,她觉得不可思议,更令她心驰神往。她背着父母偷偷给张广庆写了一封信,想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内画。她大胆的举动感动了老师,于是神奇般她成了恩师的入室弟子!恩师的鼓励,为她增添了百倍的信心,追求艺术成为一生的梦想。为此十几岁的小女孩毅然决然决定打工自筹学费,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经历!能够坚持下来只为心中的梦想。
卢禹舜老师擅长山水画,对山水画的继承和创新作深入的探索,并取得瞩目的成果,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是当代具有开创性的山水画家。于丰华仔细揣摩卢老师《静观八荒》和《唐人诗意》,更多的是从卢禹舜老师艺术的实践中感悟其中的深邃意蕴、作品对宇宙世界的宏观关注、哲学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微观探寻和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追求意境上的崇高、神圣、宁静、完美抑或恬淡、闲适、幽静、深邃、旷远,更加重灵性、重悟性、重情性、重感觉。基于对导师绘画风格的解读与敬仰,对自然的崇拜,定位山水画。算是对人生的再次挑战过!
于丰华说:荷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些诗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田田荷叶,片片相连,充满生机;荷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甘泯灭,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洗尽铅华,风清骨俊。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生命真谛。
于丰华是心有风景的女人,因此她的画作自然是内心的呈现,正所谓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尤其她的梦入荷塘山水画系列作品,更是慧心妙手,意境非凡,创意独匠,观后令人顿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
个性的本真和对艺术立异标新的勇敢探索,让于丰华不被成法所囿,大胆将点线面构成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表现形式巧妙独特,试图以蒙太奇的手法达到一种意向的空灵与超越时空的叠加,传递个体心灵深处对艺术的解读和追求。她说: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高级层面本该是艺术家精神与灵魂的呈现,因此欣赏者不难从她作品中感受到画内外的一种张力和气场。令人心灵震撼,若有所思又难以言传。
之所以锁定跟随卢老师学习,原因有三:一,80年代末期她是卢老师的学生;二,她认同卢老师的教学理念、治学态度以及处事哲学和做人准则;三,她喜欢卢老师的绘画形式美感及传递的内涵信息。她说:卢老师的画才是真正中西合璧!导师做学问脉络清晰,治学态度严谨,绘制手法精致,图式巧妙玄幻,极有预见性能,从中能读出一种皇家的贵气,万物皆画,寻找合理性与统一性的融合,营造一种虚实相间氛围。
教学之余,多次参加各类画展,作品在多种报刊上发表,多家媒体网站上传播,作品《你不该来》,《遥远的记忆》、《今夜真好》、《家乡曲》、《你好》、《时装》参加中日邀请展并被日方收藏;2001年11月油画《莲梦》参加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大赛获一等奖,入编作品论文集;2002年9月油画《山野之花》获大观杯优秀奖,入编《美术大观》;2003年8月油画《野菊花》入编《中国教工》;2004年10月岩彩作品《童年》、《宁静》参加黑龙江省首届岩彩作品展获优秀奖,入编《岩彩画集》;2005年12月岩彩画《正午阳光》、《残荷》入编《中国青年美术教师优秀绘画作品集》,获优秀奖;2006年4月油画《莲梦》入黑龙江省首届人体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8月岩彩作品《地气飘摇》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岩彩作品展,获优秀奖;2011年3月国画作品刊载在商业报上;2012年8月参加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八荒通神》师生作品展,12月中国建筑报整版刊载画作品;2013年5月应邀参加中韩女画家作品联展;2014年8月中国实力派网推荐中国画作品,12月光华人物网推荐作品;2015年1月《中国财经》四版刊载中国画作品,8月参加第十三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 邀请展;2016年1月参加第一届《水墨乾坤》卢虞舜师生展;3月参加文蕴朝阳艺术节惠民展,4月中华大百科网推荐国画作品,5月国家艺术频道推荐国画作品; 6月广东银天艺术馆推荐作品,7月中国文化艺术网推荐国画作品。10月文化部精英网推荐国画作品;2017年1月8日参家第二届《水墨乾坤师生展》。3月8日参加巾帼鳯仪、丹青芳馨,中国当代百名女画家精品展。9月23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华诞,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参加《华墨溢彩.中国画作品展》。
于丰华自娱是个杂家,从教近30年真正成了一块砖,哪里用哪里搬,教过设计、服装、环艺、油画、中国画。教学之余她不断的争取机会学习,03年从师中央美院胡明哲老师学习岩彩画;曾两次参与过中日和纸联展活动;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作品多次获奖。不想经历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中西合璧,内外兼修。她把每一次学习视为充电、加油,她说:一种职业做久了思维难免受限,想让自己保持鲜活的心态,就是不断的学习!广泛涉猎,见贤思齐,孜孜以求,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修为和艺术素养。她学习别人不重复别人,总结自己又不重复自己,艺术造诣明显提高,作品曾在13种报刊上得以发表,多幅作品获奖并被收藏,同时创办大偊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并任校长。开办的绘画兴趣班学员遍及周边几个省,开设的高考班,曾经连续三年升学率100%,20几年来值得自豪是,八大美院及全国各地院校都有她输送的学生,她声称学生就是她的棋子,每一年都要用心网络信息,之后精心布阵,一句话:责任担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家长的那份信任,不能不用心设计教学。人都说凡事就怕认真,于丰华恰恰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办学独具特色,她人为:艺术教育,是提升人的素质最好的方式,所以她从6岁儿童抓起,分四个年龄段直到高考班,从培养兴趣开始,分段、分层教学,不仅培养了兴趣、提升了素质还为自己后续了高考的选手,20几年中她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正因如此 ,她的教学成果显著,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很早就被评为副教授,又被吸纳为中国教育促进会教师工作者协会会员。
于丰华说,之所以选择山水画,不是一时的冲动,她对唐诗宋词一直情有独钟,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外 简,内涵的丰富又婉约,一种派生的美感,耐人寻味。中国画当然也如此,无论绘画形式还是笔墨技巧,都令人揣摩无尽,韵味无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已不仅仅是传统审美局限,时代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艺术家们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的画家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艺术定位,笔墨语言自当随时代,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拘泥,标新立异是当代艺术家确立新的精神目标的取向。要使当代山水绘画具有新的美感形态与新的艺术品质,展示出空前的活力艺术家的责任担当,任重道远。
巍巍太行,千岩万壑,巍峨高耸迎面扑来,内心震撼予以言表,让人顿感大自然的沉雄博大,胸襟豁然开朗,人在其中游仿佛是鱼,畅游无比。太行有沉厚的雄姿,有稠密的苍颜肌理,太行山民有岁月劳作刻印的特殊痕迹,此时于丰华似乎读懂了它。当她依依不舍在山脚下回望太行时,夕阳里,逆光下的太行让她感到无比的壮阔而神秘,峡谷之中雾霭升腾,婀娜袅袅,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底弥漫开来,不自禁的一种冲动只想扑向那光芒里。
自幼喜爱美术,对诸多画种有所涉猎,92年从师于鲁派内画大师张广庆学习内画,03年从师于中央美院教授胡明哲学习岩彩画,11年开始从师国家画院卢禹舜导师学习山水画。
2011年,进入中年的于丰华意外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读高研班,开始潜心研究山水画。这一举动令很多人不解质疑,放下30年如一日研习的西画教学,转向学习中国山水画?不可思议!重新入校上学,下定涅盘重生的决心,凝心聚力专攻山水画,由杂家变专家。她说,李可染七十始知己无知,女人中年学不晚。不断挑战自我,正是于丰华的性格本质。
于丰华最擅长以荷为衬托化生山水,寄托情思。如《梦入荷塘》:云水之间,接天莲叶倒映水中,远山深处,炊烟袅袅,那些空白处,虽无点墨,却恰如云蒸霞蔚,千姿百态。这些都是画家通过观察并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描写。她的荷叶山水,荷叶与山水间妥帖自然,荷与山的体式协调共生,巧夺天工。她的独特山水画作,能在现实主义艺术体系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主体的创造意识,把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结合起来,从而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追求,让人去感受充满生机的宇宙大象和天地之美;领会那含元抱真、返璞归真之美;体验那风起云涌、阴阳盘旋的神秘宇宙和生命活力,使现代山水画有一种吞吐古今的文化气度、万物本源的哲学思考与净化心灵的精神内涵。
她说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崇拜敬畏大自然是人之常情,她喜欢在山水之间游走,满眼苍翠,满目苍茫都会给我以灵感刺激,那些平日里困惑的东西都会在山水之间得到解答和释怀,面对自然人实在是渺小可怜,一切的事端都是无知的生非,只有面对自然心灵才得以洗礼。绘画是对自然现象的体悟,是人性的再现,不仅是对生命的理解,而是对精神世界的揭秘。每一幅画都用生命和灵魂浇筑,自己也无法复制的。正因为如此,她的画有人出高价收藏,她却不出手,令人难以理喻。她说;每一幅满意作品的诞生都仿佛是孕育一个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是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进入国家画院学习是于丰华艺术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她把前面所有的一切归零,给自己一个全新面貌,从拿笔开始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虔诚又认真。这个时期她主要是丰富阅历转变观念:睁大眼睛多看,竖起耳朵多听,动起手来多画,重点解决笔墨技法问题,她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有了全新的面貌,几年中看得多了想法也多起来,她想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喧闹的都市生活久了,想寻找一份清新与宁静。于是荷成了她笔下山水的依托,精神的慰藉。她尤其喜爱唐诗宋词的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我,我在画中。
于丰华的网名:鱼是于。她画鱼随心所欲,在画院学习的几年也如鱼得水。她充分利用名家荟萃、大师云集、画展不断,如饥似渴的想往脑子里灌知识,她说机会难得!于是有课就上,哪怕站立旁听或几句交流;听到有画展,挤时间也去看几眼。画院的教学课堂,更多的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师法自然,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造化和心源达到契合过程。
于丰华,汉族, 籍贯:山东,斋号:敬云轩,紫霞阁,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中国教育促进会教师工作者协会会员, 中国长城书画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文化部艺术人才库成员。
从太行写生回来,她的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整整一个暑假,她用还不够成熟的笔墨技法绘制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和震撼,她平生第一次画了一幅六尺长卷《曲径幽歌》。当她伫立远处审视自己的得意之作时,中国画特有的语言形式,她蓦然发现画中那凹陷的山谷扑朔迷离,犹如梦幻荷塘,此境又虚灵绵邈,似曾相识,亦真亦幻。她突发灵感,用神来之笔一气呵成完成了她的梦幻之作《梦境荷塘》。 没想到会得到导师的鼓励和赞扬!经过几番的推翻、建立、生发、完善,才形成最后的《梦入芙蓉浦》。另一组四幅的太行写生系列作品也悄然问世。田园诗一般的笔触勾勒出宁静、淡雅的山乡风情,深厚缠绵的真情至爱如烟岚缭绕于画面之上,寄托着画家淡泊心灵的禅语与崇尚自然的美好意愿,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及精神取向。
再仔细品读,会惊异地发现此画别有洞天:整幅山水原是泼墨荷塘,一个硕大的荷叶上托着数片折叠式荷叶,似叶又是山峦。是泼墨荷叶,还是青山绿水?山水与荷叶又是那么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尽显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和别出机杼的奇妙构思,与那些画面一览无余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荷叶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浓重豪放,又不失柔娜之美;那山水在荷叶之上,又仿佛是满眼映日荷花,参差错落,无边绽放。纵观整个画面,呈现既是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风光不与四时同,满眼清新,风景独好,令人怦然心动;是山水,清新苍秀,意境幽远,咫尺天涯,趣韵无穷,犹如置身仙境,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画家大胆的创造精神,恰如慧心妙手,虽平常之物,得之尽成极品,是画家面对自然的激情喷发和灵光闪现,是情怀与思想融合的再现,给人震撼非常的视觉享受,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带领观者进入也梦亦幻的境界之中.
所以,于丰华笔下的荷不落窠臼,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是悟道与寄情的融合,清心通幽,万物通灵,诠释的是作者的心境和修为,别人画的是画,她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抒怀、寄情、解读万种状态。 比如:《晨雾》、《待》、《秋风舞红袖》、《恋歌》、《云蒸霞蔚》、《悟道》、《心灵的港湾》、《梦乡飘摇》《紫气东来》等等,构思奇妙、意境深邃,落笔精到,趣韵无穷,引人入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风晓霞,圆荷泻露,鱼翔浅底,数声鸟啼,荷花娇语,绿荷托晨雾,荷风送馨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然这些画面的主角都是荷花,一看题款便知,画家是以荷的动人之魂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感悟。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岁月的更迭中为人类积淀下了无数物质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的骄傲,世界的瑰宝,内画艺术便是一朵奇葩。光阴荏苒,1992年张广庆老师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内画艺术研究院并亲任院长,此时,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刚一年的于丰华,接到老师的邀请,怀着对艺术的无限向往和对大师的追慕,毅然前往加盟内画艺术研究院和老师一道创业,并和老师学习内画技术。在山东工作的几年她一人身兼数职负责管理教学部所有工作,并担任基础教学任务。虽然后来于丰华没有从事内画艺术创作,但是他从张大师那里学到了独门绝技,深刻懂得了从艺先做人、艺术即生命的演绎过程,这是于丰华最大的收获,影响了她对整个人生认知。
于丰华说:大自然是最渊博的老师,是一座学不完用不尽的知识宝库。到大山深处写生,不仅仅给了我创作的题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尤其是在喧嚣浮躁的城市背景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方能得到一份宁静,心灵才能得以释然与提升。写生的过程是画家同自然对话的过程。走进自然,深入自然,体悟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融合,感悟生命的本源,最终要将自然山川化为自己心灵的映象诉诸笔端,以山水之形,传画家之神。任何一种艺术,她的语言运用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终极目的都是对一种文化的阐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