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打造“家”文化阵地。依托晋江市家风家训馆保留传统记忆,以“共创文明城、助力世中运”为主题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馆至今已接纳游客达10000人次。积极筹备在新塘街道梧林社区设立“晋江市闽南家文化体验馆”,挖掘“草根闽南文化才艺”。二是推进家庭驿站项目品牌建设。依托晋江市白兰花家庭驿站推出六项服务计划,即健康计划、成长计划、维权计划、公益计划、文创计划和家庭计划,搭建社交圈和生活圈。今年来,先后开展“纳福迎春”布艺制作活动、“56个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中华汉字”传统文化课程、“中国姓氏文化”传统文化课程、“中国佛塔的演变”等中国传统课程系列活动16场,总服务686人次;举办“厝边头尾包粽”端午节民生情意粽比赛、“说咱厝人的话”、“传承闽南文化,续写闽南风情”等闽南传统特色系列活动10场,总服务344人次。三是建立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亲子营。引导、支持各镇(街道)、晋江市经济开发区在学校、社区、城乡文化宫等少年儿童聚集区域设立亲子营,打造“一营一特色”,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赞助、亲子联合自发组织的形式,以美丽乡村和特色景点作为拓展训练营基地,搭建纯公益性质的户外交流平台。
人民网晋江12月12日电 今年以来,福建晋江市妇联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精神,7月17日启动实施晋江市家庭文化与闽南文化传承计划(2017-2021年),进一步延续晋江传统文化传播力量,为巩固晋江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8月,首个实施项目——首届闽南文化亲子配音大赛引爆国内外配音热, 49组获奖选手脱颖而出(其中新晋江人选手7组),营造良好的闽南语传承氛围。
一是打造晋江亲子社交活动品牌。首届闽南文化亲子配音大赛作为“传承计划”首个实施子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平台多次专题报道,活动从亲子互动的视角,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素材,以最直接的配音方式推广闽南语言文化,共收到亲子配音作品563个,参赛人数1千多人,让来晋务工及晋江人充分感受魅力之城的灿烂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策划2018年 “家和两岸亲”活动,将亲子配音大赛范围、人群扩宽至海峡两岸,这也是文化认同、民心相通的工作。二是开展“闽南文化进四点钟学校”。依托四点钟学校等,将闽南语、南音、闽南童谣、剪纸、武狮、灯谜、优良闽南传统节日习俗等纳入服务内容,如安踏妇联以“我的安踏,我的家”为主题,开展“情牵你我,爱在安踏”七夕活动、亲子国学班等。今年来,在四点钟学校举办48场传统陶艺课,15场家庭文化课堂,26场亲子活动,33场传统美德或传统文化课堂,服务对象4232人次,提倡学生讲闽南话、讲普通话、懂英语。三是筹备设立线上亲子交流平台。依托“晋江市妇女联合会”官方网站,设立“亲子之声”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开通闽南四句、短视秀、讲故事、礼仪课堂、亲子讲古、公益行等栏目,鼓励广大少年儿童踊跃参加,同时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家庭成员参与“点赞和美泉州”家风家规家训作品网络点赞活动,晋江入围作品高达60件,以互联网方式进一步巩固亲子教育和闽南家文化的传承。
一是常态化开展文化主题活动。举办“闽南语体验”“家风家训评选”“闽南礼仪话剧”“非遗DIY”“古厝一角绘画大赛”“讲风俗故事”“闽南语微电影”等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闽南文化主题活动,如母亲节期间,举办《回到儿时戏台前——高甲戏脸谱服装体验》活动,邀请近20名母亲代表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柯派高甲戏;中秋节期间,在晋江万达广场举办“庆祝中秋佳节、传承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暨中秋节亲子剪纸比赛,现场共70对亲子参加比赛。二是举办家庭与闽南文化专题讲座、培训。如邀请北大教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觉教授分享《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讲座,又如2017年先后开展近80场“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创泉州市此项工作历史新高,也是历年来晋江市举办场次数量最多。三是深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今年来,毛娟文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孙婉玉家庭被推选为省级“最美家庭”,林芳等6户家庭被评为泉州级“最美家庭”;成功培育磁灶镇大埔村、安踏公司、晋江市实验幼儿园为和谐家庭文化创建示范点。近日,全国“最美家庭”代表毛娟文应邀在“梦想启航——中国好家庭好家风巡讲活动”上演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逐步打造和谐家庭的生态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