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也可以看个人的习惯,选择早上或其他休息的时间。但最好是固定的时间,孩子养成听故事的习惯后,到点了就会条件反射,从而对听故事充满期待。
听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重述一遍整个故事,不管故事是长是短,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好,即使只有一个大概,也能帮助孩子训练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比如听了小精灵的故事,孩子幻想自己也有一个小精灵朋友,这时候,父母们不要急着去打断孩子的想象,因为合理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如果顺着孩子的思维,用同样充满想象力的话来回应孩子,比如“小精灵乖乖休息了,宝贝也该睡觉了”,那么就能通过故事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获得快乐。
其实,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是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这种行为还会反应为喜欢反复看同一个动画片,重复做同一件事,它们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心智成长过程。
爸爸妈妈可以留心孩子喜欢的故事类型,在感兴趣的内容上反复练习,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同一个故事,孩子在听第一遍时产生了好感,第二遍时注意到情节,第三遍时发现了细节,第四遍时学习语言,第五遍时体会人物角色心理……等他充分熟悉了这个故事,那离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联想、去创造就不远了。
复述或改编完毕后,不管孩子说得好不好,都可以给予适当的夸奖,比如“你做得真棒!”“你已经很不错了,下次继续努力。”这样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取得进步。
有时候,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会忍不住发问,或进行评论,这是他们思考的结果,爸爸妈妈应该多点耐心,给他们提问的自由,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孩子有时候还会特别喜欢某个故事,听完一遍又一遍,都听不厌,而父母也许会觉得这种行为是无意义的重复,从而说出“老是听这个故事,烦不烦啊”的话。
听故事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孩子睡觉之前,这时候孩子比较安静,能够集中注意力,容易听得进去。
孩子得到认同才会愿意参与,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从而爱上听故事。
儿童故事大都充满想象,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孩子常常会把虚幻的想象空间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说出令大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语。
反之,如果没有固定的时间,甚至是打断孩子做别的事情,强迫他们听,那么原本有吸引力的故事也会让孩子讨厌,听故事这件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如果孩子能在听到的故事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重编故事,那爸爸妈妈们也不要急着打断或纠正,因为此时正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时刻,聆听或鼓励他们编完故事是很好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