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美术界也面临书法素养不够的问题。老一辈画家如唐云、程十发、李可染等书法都堪称一绝,而如今画家专注绘画技巧,少有功夫练字,甚至难以写出像样的题跋,这也让萧海春等画家很是着急。“书法是基本功,书画要两者结合,不写好书法,就只是美术,不是书画了。”他希望,展览可以成为系列,不断地推进下去。此次展览也特邀了部分书法国画作者,他们均为美协和书协双料会员。比如画家汪家芳在国画《松下清话》之外,又有一幅书法作品《写松有感》,写的是自己创作的七言诗,诗书画结合,互生意趣,也打通了作品的艺术观感。
文化修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当代书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12月27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的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正是试图“拨乱反正”的展览。展览由诗文书法、书法国画、书法篆刻三个单元组成,这种混搭和跨界的形式,也让人觉得颇有新意。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书法家能自觉地提升综合素养,厚积薄发。”潘善助介绍,围绕“补齐短板,自觉追求艺文兼备”的奋斗目标,今后,上海书协将逐渐强调这样的展览方向。让他感到欣喜的是,此次展览也受到了全国其他地方的关注和认可。在征稿阶段,书法报一篇《有感于上海“修养之旅”书法展》的评论中指出,“打通、通会,可能是艺术界的新命题。”在书法与文化修养之关系方面,这些年书法界时常有争论,而上海又一次将这种理论和认知转化为实践。“大家都在期盼着这样的书法事件发生,就像在干渴的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尽管下在上海,但是会影响到全国。”潘善助说。
“修养之旅”展览是一次书法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这个形式在全国省市级书协中不多见,在上海书坛也是首次举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介绍,展览经过评委严格的遴选、审定,评选出诗文书法74名,书法国画26名,书法篆刻17名。在诗文书法部分,有不少作者书写白话文,而非作古诗。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此次参展的作品就是他写的一篇白话“书论”,他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从投稿来看,书法家写诗文的投稿作品量最多,但是入选的最少,从中能感受到大家古文修养的差异,其实只要表达自己思想、有一定文学色彩,用书法写白话文也无妨。”
海派书法历来有重视综合文化修养的传统,书法家王宜明指出,老先生们无一不是在深厚传统文化积淀下形成自己的风貌,但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书法家不作诗、少读书、不画画、不刻印,只锤炼书法技法,路会越走越窄。“这次展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