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轩国画油画工作室复制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微喷技术,对原作进行接触或非接触扫描,无论工笔写意、当代及古代书画都能按1:1比例复制,相似度可达到98%以上,而且可以自带宣纸,也可以是老纸,复制后的复制品也可以重新进行绘画着色,起到弥补复制带来色彩的不足,让复制品更加立体、逼真。
数字书画艺术品复制技术,是通过高清晰大幅面非接触,冷光源的特制扫描设备,在无损原作情况下进行复制数据扫描,通过全程电脑色彩管理,色彩管理师微调,借助艺术微喷技术形式复制再宣纸上,使画面在普通宣纸上完美呈现,几乎达到原件面貌效果的复制技术。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者以浓丽的色彩将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西峰插云、三潭印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全部绘制在长卷之上。并用泥金书标出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可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图中山石林木重是施青绿,建筑物着色浓艳。跌宕的群峰,缭绕的云气,开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旷远雄浑之感。卷末自识[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王原祁奉勅恭画]。钤[王原祁] 朱白文方印。岁无明确年代,但大体可以推测是王原祁七十岁左右的作品。此卷原为清宫所藏,后溥仪以赏溥杰为名,将一批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溥仪携逃至吉林省临江市时被截获,交东北人民银行转至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其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此图曾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
本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YYX-1800移动拍照扫描设备(核心部件来自德国),所采集的图像数据,在进行艺术微喷复制加工的实验中证实,无论色彩还原以及输出肌理都能与原作进行对比展出,其误差降低在5%以内。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又号石师道人、西庐后人,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画坛名家王时敏之孙。幼时能作山水小幅,得到祖父王时敏的指点,故能继承家法。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后供奉内廷,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寻转侍读学士,值南书房。曾奉诏主持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和绘制《万寿盛典图》,总裁编纂《分韵近体唐诗》。官至户部左侍郎,故亦称王司农。 王原祁的画师法五代宋元名家,于黄公望用功尤深,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成为当时钦定的画坛盟主。其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王时敏、王鉴逝世后,王翚、王原祁并称画圣,分别成为太仓、虞山两派领袖。两人德高望重,追随者甚多。因王原祁是太仓娄东人,时人又称之为娄东派。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月十日,王原祁病卒,享年74岁。 王原祁的画风秀润苍浑,重视笔墨之美,所画山水先笔后墨,由淡到浓,反复渲染,再以焦墨略作勾勒破醒。其所作设色山水多用浅绛法,可谓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同时,王原祁在山水画画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绘画用笔要有书卷气,即下笔要有力度,有气势,有感情,轻重顿挫,元气淋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所谓笔端金刚杵。王原祁认为初学画者,必以临古为先,进而熟于胸中,自能运于腕下。又讲究作画以理、气、趣三者兼到为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精、妙、神、逸的境界。在对画家的修养要求上,王原祁最注重人品,认为人品高则画品也高。还提出龙脉为体,开合为用的创作理论,发前人之所未发,堪称为山水画结构理论的重大发展。所惜其一生只知临摹黄公望,笔墨钝滞,无复清新气象。主要传世作品有《仿巨然万山云起图》、《仿洪谷子山水》、《仿黄公望山水》、《仿房山青绿山水》、《画中有诗图》、《仿黄公望秋山图》、《草堂烟树图》、《云山无尽图》、《夏山旭照图》、《江山清霁图》、《林壑充泉图》、《云山图》、《平林罨翠图》、《神完气足图》、《华山秋色图》等。著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罨画楼集》等。
ICC曲线色彩管理,其主要的作用是在数据采集色彩、电脑显示色彩、输出设备色彩、材质的着墨色彩管理保持高度一致,经过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及仪器,生成色彩管理数据,应用在相应设备上,其中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标准光源。标准光源的主要作用是在调色的过程中,能更准确的辨别色彩的偏差程度,进而对图象作出准确微调,以便得到更为理想画面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