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韵”,是指人物超然于世俗之外的节操、气概以及由此而显现出来的神采和风度。王羲之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开创流美妍丽的新体,代表了晋人以韵取胜的新风貌。
明人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学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第二要温润,第三要闲雅。这三条说的都是“气象”。康有为说得更为直接:“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浑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气势便是伧父”。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有曰:“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怒目邪?”“气韵穆穆”、“自然高绝”,直指其自身审美特质的自然流露方是书之妙境,“故作气势”是可鄙的病态。
孙文佳,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师从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生导师张荣庆先生。先后3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
张怀瓘《书断》云:“笔法不外乎两种,或是方,或是圆”。“圆笔是从篆书来,方笔是从隶书出”,这是郑诵先先生在《书法艺术的创造性》一文中对笔法的阐述以及对方圆笔渊源的诠释。方圆笔即外拓、内擫笔,此两者是用笔的根本。
羲之书法刚劲中直,精美流韵;献之书法则放情纵逸,痛快淋漓,由此可见书法创作中内擫与外拓的运用或恬淡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槎枿,外曜锋芒。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毛笔为书写工具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古老文明的象征。书法一向被中外人士公认为是最善于微妙地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高级艺术。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韶光也随着历史的沿革在不同的时代节点曜溢出不同的风貌。追溯可分:“先秦古朴”“汉魏雄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前二者和后者从字面上很好理解。
“有意用功,无意成功”乃学书之心迹。聪敏者善于将自己放置在一层厚厚而坚硬的“壳”里进行漫长的“孵化”待时机成熟后立即“破”壳而出,经技、道双修,方可自由翱翔。
我以为,作品一味地以气势为尚,而不讲风韵,未免失之霸悍。历史上黄庭坚就曾批评过米南宫:“米之章书,如快剑入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如此,然亦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暗指米元章字的缺点就是任性恣肆,不知节制收敛,如子路未拜孔子为师时的狂颠一模一样。清人梁巘也批评过王铎:“王铎执笔得法,书学米南宫,画虽苍健,楷字少而行草多,且未免见怪,此其所以只得为名家也”。
所谓“意”,是指书家呈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是流露在作品中的一种精神境界,深厚的文艺修养是再现其高雅意境的基础。
2006年曾任北京书法学校专职书法教师。2007年任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方书画院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专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团成员,“翰墨薪传工程”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成员,故宫博物院书画考级考官,人力资源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专家委员会成员,文化部艺术人才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书法之要是什么?我以为全在适意,是自然的流露中形成的一种高雅的气质。创新是创制这种氛围的手段,复古也是手段,复古不成,尚全六法旧制,而创新不成,则可能画虎不成反成类犬。
“气象”是内心哲学的快照,近天性;“气势”是笔下技巧的展示,是习学。“气象”讲究的是“风度高雅”;“气势”追逐的是酣畅淋漓。一动一静,谁优谁劣?
教会的是技术,教不会的是“艺术”。这句话揭示了书法教学和精神培育的差异:书法的表现语言——笔法、结字、章法、墨法皆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程序获得;而书法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境界,气格一外因则必须通过外因起作用。
启功先生的字,得气象之明净,揽之如置身新林满月之下,碧水明沙之隈。时人不知气象为何物,遂诋之为“馆阁体”。
学艺要”痴情”,学书亦然。无痴情则书不能“醉人”,更不会直入“化境”。书法有它特有的载体——笔墨技巧,要表现出书法之“道”,必然依赖于技巧。没有技巧,只是欲望,往往眼高手低,有时徒具“淡雅”之形,而终乏“淡雅”之神。
是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究竟哪条道路对呢?今人又崇尚什么呢?我看,这个问题你我都说的不算,还是留给后人或历史来评判吧!
令人欣慰的是:就有很多大通之人坚守着“取法乎上”的“慧”理,他们深谙“中和之美”的高格,醉心其里上下求索,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地走向通往高雅艺术殿堂的“哲”岸的大道。或许,他们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真正的“薪火相传”者!
古人讲气象,也讲气势。因为争学问道德涵养功夫,所以推“气象”为第一标准。今人则不看学问道德,大多都猛追现实之功力;有的没读半车书,却处处显示自己很有文化,然而,有文化未必就有修养,书读的再多,未必你的字就有文气,有了文气未必就有书卷气,君不知文气和书卷气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些人写的字,外表看似很“简静”,然因学问、道德及书之功夫不足,徒具“淡雅“之形,而终乏“雅静”之神。
我在想:他们中间隔着“中和”“淡雅”“清新”;他们之间隔着远离世俗的,十分可贵的“文人气息”和“书卷气”;更远隔着令人神往的“晋韵风流”。
启功和沈尹默先生的字能写到这一层,已属不易,我们既没有二位老人深厚而广博的学养,也没有他们如佛海菩提般的道德襟怀,更没有他们精熟的笔墨功力,去世多年,今天依旧有不少人在身后叽叽咕咕,说长道短,这就是不朽的“气象”。最可怕的是,生前声名显赫,而死后无闻,像灰尘一样吹弹即去,更不知那些浑身充满“傲气狂气”和“江湖气息”的名公巨子,国手大笔,有几人能预测一下自己的身后“气象”?
关于书法技巧,即书法的基本法则,然不论何种书体,他们的基本法则都是一致的。归结起来无外乎四个方面:一是用笔法则,二是结字法则,三是章法法则,四是墨法法则。倘若能在你专攻的书体上琢磨明白,吃透这些法则,玩起书法来可谓事半功倍,自然也就学会了变通,学会了“顿悟”。
古人云:“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古人论书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单从笔意方面看,内擫紧敛浑劲,外拓开张雄强。明代书家丰坊《书诀》中提及二王稍变钟繇楷法时说“右军用笔内擫,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多,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学书以悟为贵。我认为,悟应该有它的层次性。学书应渐次地悟:悟点画的运行“轨迹”,悟运笔的“锋变”,悟形的“奇巧”,悟气的“贯通”,悟韵的“弥漫”,悟神采的“飞扬”,悟道的“化境”等。
白蕉先生的字妙得魏晋风度之气象,蕴藉着无尽的萧散风流,可谓几百年来少有天才此君,然依旧有人奉诋为“匍匐在”“二王”笔下。
沈尹默先生的字,得气象之清淑,有君子揖让谦和之态,得嘉卉幽雅秀淑之姿。时人既少有他精熟的功力,也没有他诗人慕敬般的襟抱,亦诋之为“缺乏创新”。
书法品位之高下纯由“气象”之有无来决定。气象“高华”的作品,就像大智若愚的哲人往往不以单纯的仪表为重,若八大山人、弘一法师、谢无量等人的作品,天真舒朗,哪有一丝一毫的扭捏做作姿态,哪有一缕傲慢的烟霞弥漫纸间……
看来,要想修得书之“高雅”气象,还真不那么容易。我个人觉得,学书一途不仅要修炼好自身的看家本领,还要修炼满襟的学问,同时,做人还要特别好,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人和学习书法的意义了。
作书需要激情亦需要静思,同时更需要怀抱。真正的书家创作注重的是自己的“心迹”如何表露,这样才会随意,才会真实,即所谓的意在笔先也。
参与编写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项目教学指导方案》《楷书教学指导》《书法教学法指导》小楷系列教程:《小楷技法、临习与创作指南》《历代小楷经典作品技法解析》《小楷心经书写指南》等专业书籍。执教29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书法艺术人才。
(一)读帖过程中“数字解剖“能力的培养如:王羲之《得示帖》1.动静关系:全篇31个字,其中:动态字23个,静态字8个。2.字体关系:其中:行书17个字,草书14个字。3.节奏关系:其中:单字为10个,连字为21个,相连处共8个。4.大小关系5.轻重关系6.疏密关系7.收放关系8.虚实关系(二)临帖过程中“精细”与“精准”能力的培养(三)临帖与创作转换过程中“化帖”与“背帖”能力的培养(四)创作过程中“艺术语言整合”及“审美高度”能力的培养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我认为初学者应以多写为主。又常见临摹古人,谙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如此,断没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杨守敬的这几句话可谓道尽了书法的真谛。书法,是一个人功力、学养、见识、才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单纯的书写技巧的再现。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稚拙而怪诞”的道路上,一味地追求“展览体”的新风尚,强求外在形式,直追奇纵、诡异的时髦书风;有的狂追“新奇”故意夸张变形,有的崇尚“视觉效果”刻意对笔画或字形结构采取移位、倾斜、增长、缩小等手法,使作品的格调风采尽显“庸俗化”“程式化”和“制作化”;有的苦心追摹“残碑断碣”“支简宁铜”独辟行径而创造出新。
作书贵自然,忌雕饰,天真烂漫,一任自然,功夫在诗外,作书也如此。作书素重学识,除点画结构精微,章法布局和畅外,更须见神采。神采来源于个人的灵性,来源于品德的高尚,来源于学识的渊博。正所谓“饱读书,远行路,开眼界,拓胸襟,悟书道,启灵扉,自可医俗去陋,任笔作书,自然不疾不厉,落落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