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为宽博的审美视野,甚至流露出潺潺流水的欢快节奏。他的笔法犹如清风梳柳,细雨润花般自然、含蓄,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可以说,李守诚对南宫碑的继承,使得沉寂了近百年的书体又获得了活力,继承中又有所发展,可谓“锐意突破”。
在教学上,李守诚不囿门户,坚持“不分南北,不主一家,融会贯通,自出手眼,别出法门”的思想。在他多年的书法教学生涯中,既广泛普及了书法艺术,营造了“金字塔”的基础,又不断提升着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了一大批的书法优秀人才。
“居高声自远”,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像李守诚老人这样的德艺双馨艺术家涌现在古赵大地上,为邯郸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1924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字明善。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贡献奖”。当代南宫碑书法流派巨擘和张裕钊后集大成者,所创李氏南宫碑体“顿豁陈目,别开新境,气象雄深,浑涵宕逸”,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出版有《李守诚书法作品集》《李守诚书法选》《李守诚书阿房宫赋滕王阁记》。
李氏南宫碑书体线条雄浑,逸迈洒脱,结体端庄,极富正大的庙堂风范。李守诚笔下的南宫碑不仅仅体现在外方内圆的典型风格上,还为书体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他的笔触展现了
从全国著名的黄河、神墨碑林,到闻名于世的黄粱梦、丛台、学步桥等邯郸名胜古迹,都有李守诚所书的碑刻和碑记,如“蔺相如回车巷”“温明殿遗址”“学步桥修缮记”“朱德桥”“邯郸成语典故苑”等,这些与历史息息相关的碑刻,这些博得中外游客称赞,并被书家称为足与古人比肩的杰作,已成为传世之宝;从《现代书法艺术大成》《现代书法选》《当代楹联墨迹选》,到历述两千多年书法名家的《书法辞林》,均收录有李守诚的作品和辞条。
在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南宫碑书法上承清末张裕钊,历经六代,百年积淀,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守诚师承其父——驰誉冀南的书画印家李鹤亭。李鹤亭之师王洪钧(20世纪初移居大名)是清末书坛泰斗张裕钊的入室弟子。李守诚在仰视先贤的同时把中华文脉融入自己的血液中,是当代南宫碑书法流派巨擘和张裕钊后集大成者。他以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博采众家之长,摄精撷华,创立了文化底蕴厚重和时代美感强烈的李氏南宫碑书法。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全新的艺术流派,是当代书坛别具一格的一枝艺术奇葩。
在座谈会上,谈到李守诚的为人处世,大家无不敬仰万分。李喜泰回忆:父亲六岁习书到现在已近九十个春秋,自1948年从事教育工作到今年已历七十个年头。我生活在书法世家,不仅自幼受到书法的熏陶,而且父亲为书艺的坚韧、面对困难的乐观、为人处世的善良深深植入了我们内心。北京亚运会举办前,他为长安街上的大型壁画书写了“北京欢迎您”,为亚运村书写了“贵宾厅”竖匾。1998年江南水灾,父亲冒酷暑不仅走上街头,还到百里外的矿区写字义卖,把卖字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灾区。对登门求教的,他一律待人以礼。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单位的临时工向他求艺,他不仅慨然应允,还留他在家吃饭。还有一位爱好南宫碑书法的北京老人郑秀英来邯请教,父亲不仅悉心指教,还让家人为她包了水饺吃。父亲的人品一直影响着我,修正着我。父亲八十多岁时,有一次上街修鞋,修鞋的师傅是残疾人,他说:“李老师您是书法家,给我写一幅字吧!”父亲痛快答应了,写好后,还给他送了过去。当时,我很不理解,父亲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们生活好了,不要看不起生活还较困难群体,越是生活困难的,我们越应该关注他们,满足他们。”父亲常说:“人品重于书品,人品第一,书品第二。”
4月25日,在李守诚先生95岁高龄之际,民进河北省委开明书画院和民进邯郸市委共同在民进省委会议室举办了民进会员、当代南宫碑书法泰斗、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李守诚“翰墨人生”书法艺术座谈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李氏父子的弟子、学生40余人相聚一起,谈李守诚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书法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艺以弘道而无止境,惟有德者能久享其名。”这是李守诚的人生信念。“人品重于书品”这是李守诚常常对子孙和弟子们的谆谆教诲。李守诚淡泊名利,乐观开朗,胸襟宽广,待人以礼,有口皆碑,佳话广泛传诵。
为什么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不断创新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氏南宫碑体雅俗共赏,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必定会为未来留下恒定久远的光辉。李守诚老人高洁的人品和臻美的书艺,必将以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并吸引更多的人爱上书法艺术,感受书法艺术之美好。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我国书法界流派纷呈,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南宫碑书法艺术流派便是其中之一。在当下的邯郸,提起南宫碑书法,无不想到李守诚和李喜泰父子,李氏南宫碑可谓邯郸乃至河北省一张内涵丰厚而靓丽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拜师求艺亦众,引起书法界及艺术评论界广泛关注。
因李守诚年事已高未到座谈会现场,他在录制的一段视频致辞中告诉大家,自己从六岁开始学书法,快九十年了,算是有点成就,但是自己还不满足。回想写书法经历,他谦虚地说自己写到60岁才有感觉。他一直在摸索,要把这个南宫碑书体推下去,并自成一体出个新路子。他告诫学生们在学习书法时,不能光学南宫碑,多种书体都要练,颜体、柳体、魏碑,还有行书、草书,要融会贯通。要活到老学到老,一生只做一件事,要尽力做到最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从李守诚的书艺之路中,我们亦可明此就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