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为我小时候的标本册默哀!读到最后,作者怀念祖母的花园和花香,我也怀念姥姥姥爷的大花园,斑驳的树荫下几十株各色花朵,还有满满的葡萄架,离开那里已经快30年了……
文艺范优美的叙述,诗意的文字,拟人态运用的那个舒服!真的,很久没有见过这么舒畅优美的科普书了,甚至比很多小说都好!会让读者真的感觉荡漾在花的海洋里,读书的时候仿佛能够闻到花香!阅读此书也是作者最后说的植物医疗理疗作用之“植物疗法”的一个步骤吧!
盖老师提出英语学习的武器:心中有目标,脑中有理论,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线。英语的学习要遵循“习得”而非“学得”之道,通过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的学会一种语言即习得,就像小孩子获得母语的能力,就是自然而然的潜意识过程;而沉浸式的习得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路线,路径最短,最有效,成果最显著且轻松无痛。儿童都是习得语言的高手,只要把他们放到那个语言环境中,他们会轻而易举的习得那个环境中的语言;而学得是要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就像我们当年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都是有目的的去学习。而二语习得的理论经过40多年来众多学者经过钻研论证的科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主要观点包括:
从整体来说:我们周边的环境应该被设计成能够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自然探索活动的,儿童通过活动进行大量学习,而家长呢,可以通过精心介绍信息和提供结构化的经验来强化和丰富这一自然的学习。按阶段来说:不要以为数学是小学以后的事情,婴幼儿期儿童思维确实缺乏可逆性,但在不能守恒阶段时开始数学的前期准备,比如排序、分类、一一对应、计数,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比如“一一对应”。我看这本书时,孩子已经快5岁了,我以为错过了学习一一对应的最佳阶段,但通过看书和百度知道了一一对应不止于“一双筷子对应一个盘子一个碗”,还有“分类归”直到微积分这类高阶段知识,深奥的数学与其它门类知识一样,要在前期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之后帮助Ta打好扎实的基础,Ta才有可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
1、把引用的《海错图》原文和图画看了一遍,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张辰亮的研究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也许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在等我们去发现,如果有时间,可以尝试读读《海错图》。
美国人相当重视阅读。据调查,在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的家庭,孩子在5岁时的听力词汇量可以达到5000词,上学后美国学校更是展开疯狂阅读,慢慢孩子的听力词汇都转成了阅读词汇。可以看出,美国孩子积累单词的过程是和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单一地学单词、背单词,而是在听故事、读故事、学知识的愉快过程中完成的,通过阅读所掌握的单词是牢固的,而且基本都会用。此一点带给我一些启示:阅读,尤其是朗读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可以很好的促进语感的形成,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断句、语气的节奏。在孩子还未能自主阅读之前,要通过大量的亲子阅读、复述、跟读的方式让她充分体会语音、语义、语调,逐步形成自己的英语语感。
每一章对应一个知识点讲述多种植物,比如:花朵交配的“花间情事”、花朵香味的“玫瑰香”,阴谋诡计的“鬼把戏”、天南星科的自发热的“夜在燃烧”、夜间开花的“光阴”、花粉的“旅人”、共生和拟态的“同一屋檐下”、分类学的“巴别塔与生命之树”、演变过程的“花与恐龙”、植物种群灭绝问题的“第七次大灭绝”、基因技术的“蓝玫瑰的炼金术”……
4、主题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启蒙方式,以对各种体裁的原版阅读为平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情景丰富,内容有意义的主题中多角度训练6种能力。
皮亚杰主张“儿童自己独立建构知识,他们是认知的探索者”,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要稍高于儿童当前发展”,综合起来就出现了一个最适宜学习的区域——“最近发展区”,它介于“儿童独立完成”与“成人帮助后的儿童表现”之间,“最近发展区”由成熟的教学者提供支架,给予儿童支持、推动而不是给压力的让孩子学习。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识别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教学;结合“兴趣+需要”和“适当认知挑战”,为孩子打造良性的学习循环方式。
从家长角度,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书中有大量具体生活中的例子,根据我个人的判断,真实度还是很高的。这些例子中遇到的很多情况我也曾多次遇到,许多疑问我也有过。比如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陪孩子进行英文阅读,是自己读一遍,让他跟读,再翻译,还是像小时候读中文书一样让他大概听个七七八八即可。如果大家也有类似的问题,相信这本书可以提供相当多思考的素材或者尝试的方向。
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学大学教材以及数学老师的读物,但不要以为它是天书,恰恰相反,我这个不精通数学、早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小白家长给的书评是:育儿路上,必修书之一。
让我这个数学渣比较受启发的是,数学并不是学公式和计算,规律是数学的核心基础。之前对孩子的数学启蒙觉得无从下手,加减法和写数字总觉得是很表面的东西,现在想,如果能通过游戏或者练习,让他对一些简单的规律建立概念,并且让他有意识从重复的现象中寻找规律,可能就算把启蒙做到了吧。
跟随二十四节气去探寻当季不同的植物,介绍的植物虽然都生长在树林、田间,可我们却从没见过,大开眼界。第一次想去了解植物,也不是只有科普书可以读。这种既有探访的经历又有植物的介绍,而且融入了更多作者发自内心热爱的书,更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我俩(和女儿)读完都很想跟随他们一起去旅行了。
曹文自己的儿子从8岁开始用了4年时间,通过以自主自发为主的家庭英语阅读,实现了英语几乎零起点到创作20万字的英文小说的成长。这让我很羡慕,同时也更加坚信阅读的力量。其实想想,各门学科无不可以抽象成语言,而语言没有相当的输入量,是无法输出的。曹教授认为必须要抓住孩子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在英语阅读上实现突破,这样到高年级时间吃紧时孩子已经基本可以把英语阅读作为一种放松,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5、全儿童英语启蒙的三大主线通过主题+任务/项目的实操模式来实施,达到用中学,学中用的目标。
哪里有什么遗漏?文章间以绘图说明,尤其是光谱和花朵结构很有用。没有像有的科普书还在介绍30年前的认知,这本书里一些最新的研究也有反映。后面几十页的扩展阅读内容其实就是参考文献,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一科普作品的认真。
由衷地羡慕现在的孩子可以早些遇到这样的书!重要的不是能记住多少条目,而是能让读者爱上植物学!难怪姑娘读了说,“改变了好多对花的看法”。强烈推荐!指数8/10!
书中还介绍了ESL的英语学习发展规律,哈佛查尔教授的阅读发展阶段理论,也提到了在不同的阶段如何提问如何应对,如何进行主题式教学,培养高层次英语思维能力,解决了我的一些疑问。这本书有理论有实操,也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我非常推荐,对应看小西妈的百人工程设置是相当合理的,和她理念相合,但跟下来时间精力都花得比较多,这本书的主题式教学要落到实处,家长也得付出很大的精力啊。
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已经1年时间了,这一年中按照盖老师和姜老师的指导,以理论加实践的践行方式逐步推进着,隔几个月就要回头看看目标计划,跑偏了赶紧再拉回来,这一年中实践也就是应用一天都未曾停止,只要是日常生活中我能说的出来的就要说出来,和孩子形成互动;能游戏化的就通过游戏让孩子理解并接受;每日亲子阅读也是必办事项。近期觉得在英语学习方面效率低,读书少,游戏少,于是又翻开盖兆泉老师的这本书再找找感觉。
☆ 遵循“i+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这是二语习得的核心观点,即 i 是自己现有水平,+1就是在这基础上只加一点点新知识,以达到可理解;
这是一本实践性挺强的数学启蒙书,比较适合小年龄段,最简单的游戏练习从1数到10开始,复杂度正好适合现在幼小衔接的孩子打基础。
2、各种资源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程度、兴趣来选取组织。最终目的是通过英语来学各种知识,建立英语思维。
最后再说一下,书里提到的一些用具,感觉曾在蒙氏园里见过,后来一查果然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蒙台梭利老师,书中概念和蒙台梭利的数学理念也是一致的。
3、发现和生活贴近的海洋生物和趣闻,这一点我觉得相当重要。女儿小时候也有不少海洋生物的科普书,可总觉得离生活太远。她最感兴趣的是我们餐桌上可以看到的海鲜,于是我去买了《实用水产图谱》,可它又太像画册,故事性不足。这次的《海错图笔记》在这一点上来说弥补了过去的缺憾。总体来说还是很喜欢的。
7、多接触童谣诗歌押韵的文字,培养孩子的语音和音素意识。苏斯博士绘本多读。
翻译得真是好啊,译文没有丧失流畅和优美,也没有牺牲准确性。就说一点,植物名称本来就是专业而庞杂,再加上俗名更不消说,但是译者一一注明,这得下多少功夫。书中还体贴地加上各种附注,书后还加上词汇对照表。
它语言通俗、提供的技巧很实用、专家理论出现得并不枯燥而是让我有了理论支持。它按顺序讲解了支持儿童建构数学概念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家长可以按孩子的特点去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儿童都能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顺利过渡到下一层次。比如5-7岁是向具体运算过渡的时期,但孩子个体的发展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书中给的方法,用小游戏来测试孩子是否理解了守恒,达到这个阶段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抽象符号”的教学啦。
小朋友英语启蒙一段时间后,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这本书我觉得挺好,一些观点很新颖,值得借鉴。
北外教授总结了“爱阅团”项目的研究成果:12名北外老师用近一年时间全程跟踪研究120位父母陪孩子开展家庭英语阅读的全过程。她们提炼出了40个话题,浓缩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读前、读中和读后常见的问题,从中提炼出家庭英语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她们作为老师有专业方面的优势,但也面临所有父母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孩子不爱读、难坚持等等。
家长的焦虑大多因为自己没经验、没办法、对未来很迷茫……我们怎么办呢?小编有法宝——育儿工具书,让专家大咖给咱支招儿保驾,当咱的主心骨。
值得一提的是,书名虽然说是“3-8岁”,但内容并不局限于此,也有介绍7-11岁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和11岁-成年的数学经验。一定要PS的是:“独立、有逻辑、系统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最早可以11岁达到(普通儿童),但有些成年人却根本达不到”,大家都应该知道原因是什么。代入到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中,我认为家长保持终身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自己不断学习,既可以提供自己的素养,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规划和影响孩子的道路,让他们不走弯路、不入歧途。
在英语这种拼音文字的学习中,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上限是他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是说孩子能看懂的不可能超过能听懂的,因此要通过听力难度的增加带动阅读的提升,这让我明白在准备学习资料时应该保证听力材料比阅读材料难度大,这也是保证英语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
1、英语能力不止听说读写,目前语言学习能力已经拓展到听说读写,看和图解演示。
和闺女一起读《海错图笔记》很有趣,各读一本然后互相分享交流。《海错图》本是明末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洋生物笔记,其中有他的亲眼所见也有道听途说。《海错图笔记》的作者张辰亮则是因为对海洋生物和《海错图》的兴趣,根据其中的描绘又考察了一番而所做的笔记,分一、二两册。
说到学校的教学,就算是在美国也因为考试驱动而使教学活动有不适宜之处,幼儿阶段所教的数学被视作“前数学”,显然这是由于人们认为基础阶段的数学学习仅仅是从加减运算开始,而且幼儿园和小学所教的数学变成了只是借助于抽象纸笔活动的机械记忆材料。这些观念误导了家长、影响了孩子的学习。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开发幼儿的早期数学启蒙?数学启蒙如何整合语言、科学、社会学、美术和音乐?这些都在书中有提及。
起初觉得有些太浅,慢慢看下去倒是越来越觉得好,虽然浅显并不肤浅,非常全面,该说到的都说到了。
6、家庭中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提供给孩子形成印刷字概念的机会。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制作房间物品的标签。
2、边读边想张辰亮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到他参考了很多资料又加上实地考察,但其中思考的痕迹和线索并不明显,不象《昆虫记》那样思路清晰。所以,这两本是授之以鱼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