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人们对适度的大学恋爱是理解的。任何事情都具双面性,关键是要学会怎样去把握。在现实生活中,恋爱对大学生学习和事业的作用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二是恋爱关系处理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就我个人认为,利弊并不是爱情或恋爱本身的必然产物,而在于恋爱者的恋爱观以及双方对心理、情感尺度的把握。大学生在生理上虽然已经成熟,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还不强,心理还不够稳定。在大学阶段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这样,未来的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旺盛和持久。
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校园恋情是美好的,也是成长道路上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白,如何摆正学业与恋情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无悔自己的大学生活,这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努力。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通过教育引导,使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并深刻认识到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责任和义务,“爱的本质是奉献而非索取”,必须以高度慎重与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由此看来,要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必须解决教育本身缺失的问题,要摒弃“管理者”自居的陈旧观念,视“恋爱”为学生正当的个人权利,可以多加关心和引导,但不要横加干涉和阻止。也就是说,要承担起教育者的职责,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恋爱教育,可以不倡导学生恋爱,但不能拒绝学生恋爱。
加强高校德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关大学生情感、恋爱、婚姻心理等问题的疏导教育和管理体系。因此,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建立健全相应的辅导、教育、疏导和管理体系,并组织专门的人、财、物对其进行落实,向大学生讲解恋爱风险、恋爱安全以及爱情伦理等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感情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即将正式列入北京市高校课程。昨天记者从市教委公布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被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首次成为本市高校的必修课程,课时为16-18学时,记1学分。(《北京青年报》4月12日)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早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亦不是新鲜的话题。大学期间要不要恋爱?要不要结婚?如何认识和处理学业与恋爱、婚姻的关系?这是所有大学生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应当肯定,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在婚恋和两性关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不少学生因为恋爱耽误了学业,错过了大学期间其他必要的人生经历,严重影响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北京市高校将“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正视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教育和引导,可谓是务实之举。
5开必修课“教大学生谈恋爱”没什么不可以2011年04月13日14:53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美,大学生谈不谈恋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但笔者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承载了梦想与冀望,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方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责任编辑:王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