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必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很多书法家也都关注到廉政清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贾谊《新书阶级》中写到“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他指出此乃当世公仆处事之准则。用艺术去弘扬真善美,也是一种社会担当。书法家周慧珺的“匹夫之责”很简单朴实在于“把字写好”;“独善其身,从我做起;兼善天下,匹夫有责。唯独善其身者,方能感召周边,影响众人。千万个匹夫独善其身,便能担起兼善天下之历史使命,令梦想成真。”书法家孙晓云写《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名句,借以警世励志,“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当时不我待矣”。
在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过程中,外来的艺术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在对待传统书法时,采取的是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的态度。当然,对待外来书法更应该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决不能全盘接受。无论是书法的创新,还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都要被人民群众所接收和理解。现在,书法艺术工作的核心是要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服务的越来越好。服务的好坏有个标准,这就是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凡是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认识,凡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凡是人民群众所喜观乐见的书法作品,就是最有生命力的的艺术。反之,拒人民群众于千里之外,认为群众越不懂就越高雅,甚至责怪人民群众不理解、水平低下,以这种孤芳自赏的态度创作的作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书法艺术,顾名思义,必须写出来的是字,脱离字形只求狂怪,就不称其为书法艺术了。那种把字形解体的非书非画的作品,之所以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原因就在这里。书法家们一定要到人民群众中去,真正的、虚心的、认真的听取群众的意见,使自己的立场、思想感情、审美观念更贴近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大众所喜爱的书法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流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我作为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和书协会员,经常
以“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正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兴起,努力在全社会叫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样式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活动,也是书法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使书法艺术融化在人们的心灵里,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把人民需要的内容呈现给大众,创作出更多的为人民所需要的、能够被大众认知的、不失文化内涵的书法作品,用书法艺术来表现中国精神。(申慧生)
创新文化艺术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深深地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书法艺术的创新,是我国传统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文艺作品,贵在创新。没有创新,文艺的生命就停滞了。纵观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艺术家、书法家、画家,没有一位不是在艺术上勇于改革的创造者。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创新和停滞的斗争从来不曾间断。在斗争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敢于创新的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作品,但是这些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渐变而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拒绝对传统的继承,有对于创新急于求成,往往会事与愿违。继承与创新而这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而创新只有以传统为基础才能获得成功。创新既然是个探索的过程,那就会被允许进行各种试验,也就允许出现失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但是,不应以任何探索为由,排斥对传统的继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