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先生说,他计划9月组织一次亲近认识土壤的活动,“土壤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种田要先养土。到时候让孩子们采集不同的土壤,从生物、物理等方面来了解有关土壤的知识。”
目前,在“三亩田”的QQ群里,已经有100多位家长加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希望孩子回忆起他的童年,除了无止境的学习外,还能有更多精彩的人生体验。否则他跟他的下一代说起他的童年,岂不是太过枯燥、无聊。”滔滔妈说。
尽管因为打理的时间有限,田里长出很多杂草,但仔细辨认,仍能看出各种菜苗长势喜人,有红薯、绿豆、茄子、玉米、空心菜……“今天可以摘几个茄子和空心菜回去吃了。”刘先生一边拔着田里的草,一边说,“这可都是毫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味道一定很好”。
东方网7月29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很难想象,没接触过土地的孩子以后怎么对待自然环境?
这块杂乱的田地,是两位上海爸爸今年6月从农户那租来的“亲子试验田”。“我们想用这三亩田,搭建一个孩子自然成长的乡间环境,探索一种半城半农的健康生活模式。”上周四,顶着烈日,踩着亲手垒砌的田埂,两位爸爸跟记者畅谈起他们的“三亩田,一个梦”计划。
6月3日,“三亩田”签订租约的日子,两位爸爸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家长志愿者组织了“三亩田”的首次亲子活动。30多个家庭,100多人,自驾20多辆车,从城里出发,一路向南,来到远离繁华都市的田地里。
奉贤南桥镇江海村的一片农田里,有一块地与周围的农田格格不入:地的北面,挺立着两棵桂花树;周围的沟渠里,青绿的稻苗稀稀落落;地里一眼看去,草比菜多,仔细辨认,看得出其中有些红薯、绿豆、茄子、玉米、空心菜……
两位爸爸,一位姓刘,有个4岁的女儿;一位姓熊,有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平时,他们很热衷参与、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在年初的一次活动中,两人聊起自己的理念,通过自然田园来摸索亲子教育和探求健康生活的想法一拍即合。
“我第一次看到孩子专注地挖着泥,播种着希望;从来没干过农活的丈夫卖力地挥舞着锄头,汗如雨下。这种美好的场景有别于其他家庭活动。”参与者滔滔妈说,她不希望孩子只有在菜烧熟后才知道这是啥菜,她希望孩子在“三亩田”真正懂得劳动的艰辛、成长的意义。
4月27日,两位爸爸在育儿论坛上发帖,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他们的“三亩田,一个梦”计划。“我们可以在不同季节亲自接触大地,让课本上干瘪的文字,重新变成活生生的真实体验,孩子们一定能够收获传统教室里不曾有过的知识……我们一起来探索一种半城半农的生活模式,让家人一起来分享劳动的收获。”这让很多家长心动不已。
大家被分成东西南北四个生产队,忙得不亦乐。有人带着孩子丈量土地,让孩子活学活用数学知识;有人带着孩子割麦子、挖沟渠、垒田埂,体会农民劳作的辛苦;还有的孩子在田野里尽情玩耍,认识各种植物和昆虫;甚至有多才多艺的孩子带来了画板,吹起了萨克斯……“我们就在音乐的伴奏中劳动,感觉新鲜、有趣、放松、快乐。”一位参与者愉快地回忆道。
于是,两位爸爸开始四处找地,今年4月,他们在奉贤南桥镇江海村和一户农户谈好,以一年4500元的价格租下三亩地。
熊先生尽管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在经历了自主创业后,也梦想闲静下来做个农民,“我希望调整生活节奏,减少赚钱的时间,增加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两位爸爸准备等9月再大干一场,播种土豆大蒜等新的作物,并把土地重新规划,开展更丰富的亲子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一些参与活动的家长,也提出了很多好的设想,这些都会在今后逐步做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然健康的乡间田园;为我们探索一种半城半农的生活模式;为孩子和我们呼朋引伴,这是‘三亩田’的‘一个梦’”。
作为父亲,他也赞成刘先生的育儿观,“现在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去采摘瓜果,但孩子都不知道这些瓜果是怎么来的,他们是如何自然生长的”。他更希望孩子亲身参与漫长的耕种过程,这样收获的快乐和单纯的采摘是截然不同的。
“‘三亩田’是一个大家共建的试验田,完全用于玩和试验。参与者每次分摊一点场地成本,不足部分我们两个承担,所有账目将在论坛和微博上公布。”两位爸爸说,他们和农户签下了十年租约,所以“三亩田”绝不是一时的兴起玩乐,他们会坚持做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熊先生补充说,“三亩田”要尝试的是不用农药、舍弃化肥和除草剂的自然耕作方式,所以他们会带着孩子们做很多种植对比实验。和爸爸一起来的小熊,则戴着小草帽、提着水壶在田里转悠。刘先生指着北面的那一角对他说:“我准备把这一块划给小朋友搞土建,比如建土墙、修路桥、修水库水渠、做木工等,反正都由你们自己去组建团队,分工合作,规划设计。”“好啊好啊!”小熊兴奋地向叔叔请缨,要担任第一任“项目经理”。
上周四,记者和两位爸爸来到“三亩田”。6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裸露的皮肤几分钟就晒到刺痛。两位爸爸显然有备而来,戴着草帽,穿着长袖长裤,扛着锄头,一副农民的装束。
“这是我们上次活动挖通的排水沟,避免水淹田地;这是我们垒宽的田埂,方便孩子们在田间奔跑;这是后来大家有空过来播种的绿豆、红薯、空心菜……”烈日下,两位爸爸饶有兴趣地介绍着,不远处传来阵阵鸭叫。
“很难想象,没有机会接触土地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怎么理解农药、化肥、除草剂对土地的危害。”刘先生说,他来自四川农村,从小就与泥土、石头、各种动植物为伴,儿时的田园乐趣时常萦绕着他。他常常自问,自己该给予孩子什么?“我希望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亲历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
|